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感受高質量發展的脈動(深度觀察)

——從四個維度看2024年中國經濟

發布時間: 2024-12-25 15:19: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4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上,人形機器人“啟江二號”正在抓取橙子。 張 敏攝


我國首次自主研製的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李潤博攝


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yu) 一體(ti) 的深中通道。 葉秉新攝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觀眾(zhong) 正在了解米其林月球探測車輪胎。 唐 克攝


山東(dong) 青島,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景象。 俞方平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you) 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曆經考驗中壯大。即將過去的2024年,新質生產(chan) 力在中華大地穩步發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中國經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展現出充沛的動力和活力。

  2024年,我們(men) 的記者進園區、訪工廠、看產(chan) 線,觸摸產(chan) 業(ye) 向上攀升的蓬勃脈動、感受經濟回升向好的良好勢頭,也對中國經濟有了更進一步的觀察與(yu) 思考。本期“深度觀察”刊登四名記者的一線感悟,以饗讀者。

  ——編 者  

  從(cong) 新質生產(chan) 力

  看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 邱超奕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今年以來,從(cong) 白山黑水到南方海濱,從(cong) 秦嶺腹地到長江沿線,新質生產(chan) 力持續迸發強勁動能:陝西延安,機器人在田間穿梭,將蘋果采摘裝筐後,由無人運輸車送往倉(cang) 庫;福建廈門,智能工廠將製衣時長由原本的3天壓縮至3小時,一條產(chan) 線同步製作超過50種服裝;安徽合肥,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已完成130多個(ge) 國家發送的量子計算任務……一線采訪,記者親(qin) 身感受到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湧動熱潮。

  一年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蝶變升級,鋼鐵、紡織、機械等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賽道崛起;未來產(chan) 業(ye) 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創新捷報頻傳(chuan) ……向新而行、向上攀登,產(chan) 業(ye) 升級步履鏗鏘。

  今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在“外部壓力加大、內(nei) 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yan) 峻形勢下保持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離不開實體(ti) 經濟有力支撐、新質生產(chan) 力穩步發展。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需要我們(men)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高質量發展不斷積蓄新動能。

  積蓄新動能,我們(men) 有強大實力。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比如在動力電池領域,從(cong) 傳(chuan) 統三元鋰、磷酸鐵鋰到半固態電池,再到最新的全固態電池,電池材料研究接連突破,助推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放眼世界,我國是全球創新能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ti) 之一,擁有最多的研發人員,發明專(zhuan) 利申請量居世界首位,有能力占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同時要看到,我國擁有強大的供給和需求優(you) 勢,有利於(yu) 將科技創新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應用。比如C919大飛機,供給端,僅(jin) 研製就有1000多家企事業(ye) 單位參與(yu) ,帶動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實現集群式突破;需求端,商業(ye) 首飛僅(jin) 一年多,就已收獲上千架訂單,邁入商業(ye) 運營新階段。依托供需優(you) 勢,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加強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能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chan) 業(ye) 碩果。

  積蓄新動能,我們(men) 有巨大潛力。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深挖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在煤炭產(chan) 業(ye) 外壯大“風光氫儲(chu) 車”集群;四川宜賓用好水電等優(you) 勢,發展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貴州貴陽依托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擦亮“中國數穀”名片……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一座座城市迎來發展新契機。下一步,深化東(dong) 、中、西、東(dong) 北地區產(chan) 業(ye) 協作,還將釋放更多區域發展潛力。

  積蓄新動能,我們(men) 有政策支撐。與(yu)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正加快完善。比如低空經濟,從(cong) 20多個(ge) 省份將其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多部門推出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再到民航局持續優(you) 化許可審批製度,得益於(yu) 及時給力的政策“組合拳”,我國成為(wei) 無人機第一大技術來源國,並在飛行汽車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從(cong) 設立5000億(yi) 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再到“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隨著改革持續深化、政策持續顯效,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的流動和配置將更加順暢,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將獲得更精準給力的政策支撐。

  走過2024年,我國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要素更加齊備、環境更加適宜。抓住機遇、奮躍而上,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中國經濟必將因“新”而強、以“質”致遠。

  

  從(cong) 大國重器

  看產(chan) 業(ye) 新優(you) 勢

  本報記者 丁怡婷

  上天,入地,下海!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領航號”在崇太長江隧道掘進突破3000米,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回望2024年,重大技術裝備捷報頻傳(chuan) ,彰顯中國製造實力新提升。

  大國重器,從(cong) 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產(chan) 業(ye) 環節多。比如一台盾構機,涉及地質、機械、力學、電氣、控製、測量等多學科技術,由幾萬(wan) 個(ge) 零部件組成,一個(ge) 控製係統就有2000多個(ge) 控製點,每個(ge) 環節都得協同發力。又如“夢想”號,150餘(yu) 家參研參建單位、3000多名建設者,1100多個(ge) 日夜連續奮戰,才啃下“硬骨頭”。

  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相繼湧現的背後,離不開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有力支撐。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全球第一。一位隧道工程裝備企業(ye) 的首席科學家不禁感慨:“過去有什麽(me) 設備施什麽(me) 工,現在是需要施什麽(me) 工,我們(men) 就能製造出什麽(me) 裝備。”

  從(cong) 大國重器看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勢,具體(ti) 體(ti) 現在哪兒(er) ?

  補短板,實現更大突破。今年,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和一號”核電示範工程1號機組並網發電。蒸汽發生器被稱為(wei) “核電之肺”,它所需的支撐板材質和規格特殊,過去需要進口。為(wei) 此,國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從(cong) 原材料開始研發、協同攻關(guan) ,成功產(chan) 出適用“國和一號”的大尺寸鎳基合金支撐板。反應堆壓力容器來自上海核工院和中國一重;汽輪發電機來自東(dong) 方電氣和哈爾濱電氣……一係列關(guan) 鍵設備材料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chan) 化製造,填補了空白。

  聚力攻關(guan) ,哪個(ge) 環節有短板,便匯集最亟須的設備、最緊缺的資源、最優(you) 秀的人才。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讓不同環節、不同企業(ye) 的合作有了基礎。一體(ti) 化部署、全鏈條推進,產(chan) 業(ye) 鏈韌性不斷增強。

  提效率,贏得更多先機。福建福清,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chan) 業(ye) 園下線。產(chan) 業(ye) 園內(nei) ,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產(chan) 等形成完整產(chan) 業(ye) 鏈,配套方便。湖南株洲,以中車株機、中車株所、中車電機3家主機公司為(wei) 龍頭,鋼鐵、鋁材、信息係統、精密儀(yi) 器等多個(ge) 行業(ye) 企業(ye) 聚集,生產(chan) 一台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wan) 個(ge) 零部件,5公裏內(nei) 就能配齊。

  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讓生產(chan) 力優(you) 化布局有了更足底氣,為(wei) 以更低成本、更高質量製造大國重器提供了優(you) 勢。

  促融合,釋放更多潛能。攻克核電技術難題,“國和一號”產(chan) 業(ye) 鏈聯盟122家成員單位中,有37家民營企業(ye) ,主要供應商中民營企業(ye) 占比近70%;提供豐(feng) 富應用場景,洛軸集團的軸承產(chan) 品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風電、軌道交通等領域,“中國天眼”“嫦娥”“天宮”等大國重器中,均有洛軸產(chan) 品身影。

  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上中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產(chan) 學研用協同,不僅(jin) 能激發創新活力,還能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場景,推動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釋放更多創新潛能。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出台一係列舉(ju) 措,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突破一批戰略性標誌性裝備,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強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我國有60多萬(wan) 家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中央企業(ye) 創新聯合體(ti) 正在加快建設,創新家底豐(feng) 厚。充分發揮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整優(you) 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多硬核大國重器將挺起製造業(ye) 脊梁。  

  從(cong) 流動的中國

  看經濟新活力

  本報記者 韓 鑫

  鐵路年發送旅客首超40億(yi) 人次,我國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運輸量首超7億(yi) 人次,快遞年業(ye) 務量首破1500億(yi) 件,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wan) 列……進入四季度以來,一係列交通經濟運行指標釋放出積極信號。一個(ge) 個(ge) 不斷刷新的數字、一條條日益繁忙的路網,交織成流動中國的亮麗(li) 風景。

  風景裏,有人潮奔湧、川流不息。1月底,春運開啟,40天內(nei) 80多億(yi) 人次出遊、探親(qin) 、休閑,創下曆史新高;7月初,暑運啟動,民航業(ye) 乘風而起,兩(liang) 個(ge) 月累計運輸旅客達1.4億(yi) 人次,刷新曆史紀錄;“五一”、中秋、國慶等假期,大規模人口流動輪番上演,“人享其行”加快到來。

  風景裏,有物流暢通、晝夜穿梭。在浙江寧波舟山港,20個(ge) 港區馬力全開,綿長海岸線上汽笛繞港、吊機不停;在山東(dong) 臨(lin) 沂,大型物流園區交錯分布,每天將20多萬(wan) 噸貨物運往各地;在陝西西安國際港站,中歐班列呼嘯穿梭,全國多地貨品在這裏集結啟程、趕赴歐洲……物流樞紐高效運轉,“物暢其流”加速落地。

  流動中國的亮麗(li) 風景,映照出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

  這是大國基建的強勁實力。

  首日,超12.5萬(wan) 車次;首周,超72萬(wan) 車次;不足4個(ge) 月,突破千萬(wan) 車次……今年6月底,深中通道通車之後便車水馬龍。曆經7年建設施工,這一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yu) 一體(ti) 的跨海集群工程,攻克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一舉(ju) 創下10項“全球之最”,超級工程帶來超大交通流量。

  從(cong) 林海雪原到江南水鄉(xiang) ,從(cong) 塞北戈壁到嶺南山川,一座座橋隧跨越山海、一條條道路縱橫穿越。如今,我國“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已基本形成,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總裏程超過600萬(wan) 公裏,橫貫東(dong) 西、縱貫南北的綜合運輸網絡連接起星羅棋布的城市鄉(xiang) 村,拉近了距離,壓縮了時空。

  這是廣闊市場的內(nei) 需潛力。

  2024年第1500億(yi) 件快遞,是一箱來自甘肅天水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花牛蘋果。得益於(yu) 電商平台推出的偏遠地區“中轉包郵”模式,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速度一提再提,僅(jin) 花牛蘋果一個(ge) 品類,極兔快遞全年寄遞量已破300萬(wan) 單。眼下,覆蓋全國、深入鄉(xiang) 村的快遞服務網絡,承載起大規模、高頻次的實物流通,促進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如今,我國每天收寄5.5億(yi) 件快遞包裹,其中有超1億(yi) 件快遞在農(nong) 村地區流轉。

  到“爾濱”玩冰雪,去山西賞古建,赴海南飽覽熱帶風光……交通出行越發便利,支撐旅遊、住宿、餐飲等消費業(ye) 態持續升溫。前三季度,國內(nei) 出遊人次42.37億(yi) ,同比增長15.3%,出遊總花費4.3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7.9%。流動中國,承載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顯著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

  這是聯通世界的開放魅力。

  11月15日,隨著X8083次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駛向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跑出10萬(wan) 列的全新紀錄。“鋼鐵駝隊”馳而不息,把亞(ya) 歐大陸連得更緊。

  與(yu) 上百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航線聯係,海運連接度居全球首位;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yu) 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簽訂160多個(ge) 陸、海、空、郵相關(guan) 協議協定……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製“軟聯通”,讓國內(nei) 和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更好聯通。

  歲月不居,時序流轉,流動的中國一路向前——

  國家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雛形漸顯,世界在建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貫通在即……遼闊的版圖上,一筆筆精雕細琢的交通“工筆畫”正加快變為(wei) “實景圖”,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著更加有力的支撐。  

  從(cong) 密集展會(hui)

  看市場新空間

  本報記者 劉誌強

  展會(hui) ,觀察經濟活力潛力的一個(ge) 重要窗口。

  從(cong) 北京車展、上海車展、中國航展等行業(ye) 會(hui) 展,到中國品牌博覽會(hui) 、中國國際中小企業(ye) 博覽會(hui) 等主題展會(hui) ,再到進博會(hui) 、廣交會(hui) 等國際商貿盛會(hui) ……今年以來,一場場展會(hui) 在各地接連舉(ju) 辦。走進其中,能親(qin) 身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熱度與(yu) 活力。

  5月中旬,中國品牌博覽會(hui) 在上海舉(ju) 辦,近1800家中國品牌企業(ye) 齊聚一堂。從(cong) 世界首台綠色盾構機、樁梁一體(ti) 智能造橋機等大國重器,到耐腐蝕耐高溫的“蠶絲(si) 鋼”、超薄柔性可折疊玻璃等高端材料,再到工藝陶瓷杯、迷你洗衣機等消費品……一項項新技術新產(chan) 品令人目不暇接,顯示出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蓬勃勢頭。

  11月初舉(ju) 辦的進博會(hui) 上,國外參展商輪番亮出“看家本領”。未來機器人、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活性免水洗印染一體(ti) 機等首發新品,柬埔寨大米、馬來西亞(ya) 榴蓮、坦桑尼亞(ya) 腰果、埃塞俄比亞(ya) 咖啡等特色產(chan) 品……無論“新”的,還是“特”的,都瞄準了全球最有潛力的中國大市場。

  透過一場場展會(hui) ,人們(men) 能讀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充沛動能,也會(hui) 對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有更加深刻的認知。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麵臨(lin) 著需求不足的壓力,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不強,穩投資難度有所加大。對這一問題,有關(guan) 方麵高度重視,采取了一係列舉(ju) 措予以應對。特別是今年9月份以來,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兩(liang) 新”“兩(liang) 重”工作紮實推進,需求潛力正得到有效釋放。1至11月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3.3%……新發布的多項經濟指標,反映了需求端出現的積極變化。

  需求端的積極變化,與(yu) 有力有效的宏觀政策密不可分,從(cong) 根本上則得益於(yu) 經濟基本麵的堅實支撐。

  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4億(yi) 多中等收入群體(ti) ,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巨大市場需求有待釋放。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wei) 例,我國城鎮化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而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ge) 百分點,可以拉動萬(wan) 億(yi) 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和2000多億(yi) 元的消費需求。節能降碳改造、數字綠色等新型消費業(ye) 態、養(yang) 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務消費……“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將不斷催生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放眼全球,這樣的需求優(you) 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足夠穩固的。

  中國大市場的廣闊需求,對中外企業(ye) 來說都是公平的。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今年11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24年版)》施行,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實現“清零”,就充分證明了“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滿滿誠意。當然,在追求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同時,我們(men) 也希望看到更多中國企業(ye) 能夠積極優(you) 化供給、響應乃至引領需求,不斷打開新空間。

  以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這些年,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較早轉型,政策體(ti) 係相對完善,逐步成長為(wei)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領跑者,今年幾場車展又推出許多亮眼的新車型。也要看到,在汽車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賽道上,許多國外企業(ye) 也在“緊踩油門”、奮起直追。像今年進博會(hui) 的汽車展區,不少以生產(chan) 油車起家的海外傳(chuan) 統車企,展出的車型卻是“一水兒(er) ”的新能源汽車。總體(ti) 來看,汽車、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許多賽道擁有廣闊空間,但也迎來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我們(men) 唯有主動作為(wei) 、積極進取,持續不斷地提質增效、推陳出新,才能在競爭(zheng) 中占據有利地形,實現更大發展。

  相信需求,響應需求,創造需求。堅持以需求為(wei) 導向,持之以恒地創造更高質量的產(chan) 品和服務,廣大企業(ye) 大有可為(wei) 也必將大有作為(wei) 。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