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隆冬時節,我國東(dong) 北的很多地方是一派千裏冰封、雪花飄飄的景象。對於(yu) 東(dong) 北的農(nong) 民朋友來說,這時候“貓冬”,似乎是正常的一種生活狀態。但我們(men) 今天會(hui) 認識一群有點特殊的黑龍江農(nong) 民朋友,他們(men) 近十年來,非但不“貓冬”,還把農(nong) 閑時節過得像農(nong) 忙一樣,熱火朝天地耕種勞作。
近日,廣東(dong) 遂溪縣的馬鈴薯長勢不錯,而負責種植和管理的是並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些來自黑龍江的農(nong) 民。不久前,他們(men) 還在東(dong) 北的土地上勞作。
常更國是黑龍江望奎縣龍薯聯社的理事長。望奎縣龍薯聯社是廂紅二村村集體(ti) 領辦的合作社,有比較充足的機械設備和人力,在村裏種植了5000畝(mu) 玉米和馬鈴薯,但因為(wei) 東(dong) 北的冬天太漫長,人和設備都閑置起來。近些年來,每年11月前後,常更國都督促著農(nong) 民們(men) 趕緊把秸稈翻埋,增加土地的肥力後,抓緊時間轉場去千裏之外的廣東(dong) 湛江種地。
陸英文是龍薯聯社的農(nong) 機手,因為(wei) 馬上也要趕去廣東(dong) 種地,這兩(liang) 天他抓緊時間把家裏安排好。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社員 陸英文:前些年,收拾完就“貓冬”了,在家待著。這些年,跟龍薯聯社上湛江種土豆還能幹三個(ge) 月,多掙點錢,增加點收入。
十多年前,望奎縣裏在一次活動中了解到,廣東(dong) 省湛江市遂溪縣土地麵積不小,但由於(yu) 技術和管理跟不上,土地的效益一直上不去,屬於(yu) 有地但還沒能充分利用;而望奎縣是個(ge) 馬鈴薯大縣,農(nong) 業(ye) 機械和勞動力都很充足,但受製於(yu) 半年都是冬天,屬於(yu) 有人有設備,但沒地可種。雙方能不能互補一下呢?兩(liang) 地的農(nong) 業(ye) 部門開始不斷接洽,開始探索“北薯南種”的可能性。
農(nong) 機手陸英文從(cong) 黑龍江趕到湛江,立馬就下地開起了拖拉機。這些地是龍薯聯社租下的,負責生產(chan) 管理的是王國新,這位望奎縣的農(nong) 民在這裏種馬鈴薯,已經種了快十年。
從(cong) 北方到南方種地,其實並不容易。望奎縣的黑土地土質肥沃,但遂溪縣屬於(yu) 紅土沙土地,有機質含量低。所以望奎縣的馬鈴薯種薯拿到遂溪縣去種,產(chan) 量根本上不去。跨省種地要種出名堂,首要破解的就是種子難題。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委書(shu) 記 王頂: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沒有好的種子,農(nong) 民千裏迢迢到廣東(dong) 種馬鈴薯效益很難得到保證。縣裏迅速建設了馬鈴薯組培研究中心,上大學招引技術人才,拿出當時縣裏最好的條件留住了人才,第二年馬鈴薯種薯的科技能力就有很大提升,後續又不斷地迭代升級,為(wei) 聯社提供了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chan) 高效馬鈴薯種子。
另外,農(nong) 民們(men) 千裏迢迢去種地,光人去了還不行,還得把大型設備一起帶過去。但望奎縣到遂溪縣兩(liang) 地相距3900公裏,要把這些大家夥(huo) 運到目的地,也麵臨(lin) 很大挑戰。望奎縣裏統一組織運輸,分三次才最終把這些種植馬鈴薯的配套設備運到了廣東(dong) 。設備到位了,種子問題也解決(jue) 了,但在接下來的種植中,望奎縣的農(nong) 民們(men) 還是遇到了難題。因為(wei) 在南方種地跟北方不同,這邊氣溫高,好些病蟲害他們(men) 見都沒見過,靠之前的經驗是處理不了的。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 常更國:當時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men) 聯係當地農(nong) 技推廣中心部門,他們(men) 派來了很多技術人員,測土地含量,病蟲害了,到所有的地塊,挖回去的土拿到廣東(dong) 農(nong) 技推廣中心部門檢測,給我們(men) 指導,必須定期10天、20天打藥,病蟲害就緩解了,到現在也是一如既往支持我們(men) 。
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北薯南種”項目在2015年正式啟動,隨後幾年,龍薯聯社種植馬鈴薯的效益一直不錯,因為(wei) 屬於(yu) 反季節馬鈴薯,能賣上價(jia) 。因此先後帶動望奎縣農(nong) 民120多人到廣東(dong) 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5000元以上;廣東(dong) 當地也有1000多人在這裏務工獲得報酬。
2019年,隨著“北薯南種”的發展,廣東(dong) 方麵提出新思路,除了在旱坡地上種馬鈴薯,當地還有大片的水稻田,水稻收割後,冬田閑置4個(ge) 月,是不是也能考慮大片種植種馬鈴薯?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 常更國:沒聽說在稻田地裏種馬鈴薯,第一反應我也認為(wei) 種不了,但是廣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提到的,說你去恩平和惠州考察考察。稻田地裏主要解決(jue) 排水,因為(wei) 稻田地裏種水稻非常平,馬鈴薯就怕種完了,下大雨水排不出去把種子爛了。郭教授我們(men) 回來就研究地塊,哪塊凹、哪塊高、排水口怎麽(me) 做。
龍薯聯社在專(zhuan) 家的幫助下,最終解決(jue) 了排水這個(ge) 關(guan) 鍵問題,並和廣東(dong) 粵良種業(ye) 合作,探索出新的種植模式“稻-稻-薯”,即同樣一塊地,早稻和晚稻由擅長種水稻的廣東(dong) 方麵負責,第三季則由擅長種馬鈴薯的龍薯聯社種植,雙方分攤土地租金,各自發揮所長,一塊地一年豐(feng) 收三次,將傳(chuan) 統主糧與(yu) 新主糧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釋放土地耕種潛力。
廣東(dong) 湛江市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 龐宇:很多思維,包括一些經營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men) 從(cong) 兩(liang) 縣的合作上升到綏化市跟湛江市的合作,再上升到黑龍江省跟廣東(dong) 省的合作,每一年我們(men) 市裏都組織聯席會(hui) 議,研究兩(liang) 地一些合作的具體(ti) 方案。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為(wei) 了讓實惠真正落到農(nong) 民的腰包,龍薯聯社提前跟需要采購馬鈴薯的公司簽訂收購合同,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同時,隨著“北薯南種”的效益日益顯現,他們(men) 種植的內(nei) 容也不斷豐(feng) 富,除了馬鈴薯,種植品種擴大到西瓜、紅薯和百香果等。
“北薯南種”孕育的無限機會(hui) ,既有效盤活了東(dong) 北閑置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源,也增加了廣東(dong) 冬閑土地的糧食產(chan) 量,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
農(nong) 戶陳美玉是廣東(dong) 遂溪縣草潭鎮本地人,十年前她家一直種甘蔗,甘蔗是一年生作物,春節種下去隔年春節收,一年忙乎下來收入隻有一萬(wan) 多元。她想過出去打工,但是打工離家遠,無法照看小孩。她說自從(cong) 東(dong) 北人來種馬鈴薯後,她家裏的日子一下子有了很大轉變,除了把地租出去有一份固定收入,平日裏他們(men) 還能在種植基地打工,家裏老小都能兼顧,她很開心。
廣東(dong) 湛江市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 龐宇:我們(men) 的甘蔗產(chan) 量從(cong) 原來的70萬(wan) 畝(mu) ,降到現在大概30萬(wan) 畝(mu) ,騰出來的土地進行統一流轉,一個(ge) 地方土地的流轉率越高,這個(ge) 地方的農(nong) 業(ye) 規模就會(hui) 上來,隨之是農(nong) 民的增收,其實就是聯農(nong) 帶農(nong) 效應。種田對農(nong) 業(ye) 結構的調整太重要了,從(cong) 2021年開始,我們(men) 遂溪的農(nong) 業(ye) 已經穩居全市第一,我們(men) 去年總產(chan) 值到275個(ge) 億(yi) ,在廣東(dong) 省排第三。
隨著“北薯南種”模式的推廣和不斷升級,相關(guan) 的加工、倉(cang) 儲(chu) 、物流等產(chan) 業(ye) 在遂溪縣當地也得到了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遂溪縣已經建立了6000噸的異地糧食儲(chu) 備基地,同時在湛江市開設了多家農(nong) 產(chan) 品體(ti) 驗店和進駐連鎖商超。通過打造“北薯南種”品牌,提高了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和附加值,為(wei) 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
同時,當地還和一些其他省市展開合作,逐步培育“北菜南種”,著手引進大蔥、西葫蘆、萵筍等。邢念華是山東(dong) 人,他今年剛來遂溪縣,正和本地農(nong) 戶合作,嚐試種山東(dong) 大蔥。
“北薯南種”不僅(jin) 讓黑龍江和廣東(dong) 的農(nong) 民掙到了錢,更重要的是它讓更多農(nong) 民看到了機會(hui) 。原本閑置的土地因為(wei) 可以種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民可以有更多想法、更多合作;原本隻能“貓冬”的冬天,現在因為(wei) 有了去南方種地的可能,他們(men) 未來的日子因此而變得有奔頭、有希望、有動力。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委書(shu) 記 王頂:“北薯南種”這一做法,正是解決(jue) 農(nong) 民增收增效的有效路徑,我們(men) 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因地製宜推動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我們(men) 要進一步深化南北合作,在更寬領域尋求合作的空間,使雙方的農(nong) 民在這件事上獲得更大收益。
一顆小小“馬鈴薯”,大大激活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活力。黑龍江與(yu) 廣東(dong) 兩(liang) 省通過“北薯南種”模式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guan) 係,增加有效供給,讓種糧更有奔頭。不僅(jin) 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還促進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出了一條借力發展、錯位發展、高效發展的現代農(nong) 業(ye) 之路。積極發展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北薯南種”正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編輯丨胡蓉 王思元攝像丨劉文 黃偉(wei) 哲剪輯丨佟永傑策劃丨餘(yu) 仁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