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運行列車駛過滬蘇湖高鐵青浦特大橋金澤橋段。張海峰攝(人民視覺)
滬蘇湖高速鐵路線路走向示意圖。數據來源:國鐵上海局
滬蘇湖(上海—江蘇蘇州—浙江湖州)高鐵開通,長三角鐵路營業(ye) 裏程超1.5萬(wan) 公裏,“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集大原(內(nei) 蒙古集寧—山西大同—山西原平)高鐵即將運營,從(cong) 烏(wu) 蘭(lan) 哈達火山、雲(yun) 岡(gang) 石窟到雁門關(guan) ,串起星羅棋布的美景奇觀,文旅發展欣欣向榮;長江黃金水道與(yu) 浩吉(內(nei) 蒙古浩勒報吉—江西吉安)鐵路相接,帶動沿江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即日起,本版推出係列報道,看交通動脈如何暢通循環、拉動投資、激發活力,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編 者
融合發展,交通先行。
12月26日,滬蘇湖高鐵開通運營,長三角鐵路營業(ye) 裏程突破1.5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營業(ye) 裏程超7700公裏。
長三角“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
聯網、補網、強鏈
預計全年完成投資超1400億(yi) 元
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級市實現“市市通動車”,動車組實現公交化開行,“1小時至3小時生活圈”成為(wei) 現實……截至2023年底,長三角鐵路已擁有25條高鐵,高鐵營業(ye) 裏程超7100公裏,超過高鐵裏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國家裏程之和。
2024年,長三角開通4條高鐵新線,開工5個(ge) 項目,推進32個(ge) 重點續建項目……作為(wei) 全國高鐵網絡最發達完善的區域之一,長三角鐵路如何持續加速擴容?
“2024年,我們(men) 突出聯網、補網、強鏈,加快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助力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鐵上海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以滬蘇湖高鐵為(wei) 例,作為(wei) 長三角首條連通江浙滬三省份的高鐵,全長約164公裏。
看路網骨架,滬蘇湖高鐵在湖州與(yu) 合杭(合肥—杭州)、寧杭(南京—杭州)高鐵銜接,形成“十”字交叉樞紐,通過湖州樞紐節點可實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聯互通。開通運營後,將有效緩解滬寧(上海—南京)、滬杭(上海—杭州)兩(liang) 條高鐵線路的客運壓力。
看中心樞紐,“滬蘇湖高鐵正線接入上海虹橋站,同時設聯絡線引入上海南站,並新建上海鬆江站,將有效緩解上海虹橋站的客運壓力,優(you) 化上海鐵路樞紐布局。”上海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豐(feng) 成林說。
看線路沿線,滬蘇湖高鐵沿線城鎮密集,串起眾(zhong) 多曆史文化名鎮,商務、旅遊、務工等客流需求旺盛。
如果說滬蘇湖高鐵兼顧路網與(yu) 城際功能,今年開通的池黃(安徽池州—安徽黃山)高鐵、宣績(安徽宣州—安徽績溪)高鐵、杭溫(杭州—浙江溫州)高鐵則突出補網功能,池黃、宣績高鐵攜手打通安徽東(dong) 南鐵路梗阻。
發揮長三角鐵路的路網規模優(you) 勢,國鐵上海局先後推出3條高鐵環線列車,形成小環、中環、大環分級輻射、遞進互補的長三角一體(ti) 化客運產(chan) 品。
“小環線”2021年1月推出,從(cong) 合肥南到合肥南,串起了安徽舒城、廬江、桐城、銅陵、巢湖等地;“中環線”今年10月推出,也是從(cong) 合肥南到合肥南,將合肥與(yu) 省內(nei) 的蕪湖、宣城、黃山、池州、安慶等城市串聯成“圈”,其中關(guan) 鍵一段正是今年開通的宣績高鐵;“大環線”今年6月推出,隨著池黃高鐵的開通,上海至上海虹橋超級環線高鐵成形,環線連通長三角三省一市21座車站,單向行駛超1200公裏,一趟列車8小時逛遍長三角。
“今年長三角鐵路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額預計超1400億(yi) 元,創曆史新高。”國鐵上海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2025年1月5日調圖後,“大環線”將升級為(wei) 上海南到上海虹橋,並實現雙向開行。新圖還將借助滬蘇湖高鐵,推出上海南至上海“中環線”列車1對,單向裏程約770公裏,旅時約5小時。
創新、智能、綠色
長三角鐵路正成為(wei) 創新的“試驗場”
作為(wei) 又一條接入上海樞紐的高鐵,滬蘇湖高鐵規劃建設麵臨(lin) 著城市土地空間有限、路網複雜等挑戰。
距上海鬆江站13公裏,有一處超級交通立交橋。最上層為(wei) 城市快速路嘉閔高架路,下一層為(wei) 時速350公裏的滬昆(上海—昆明)高鐵連續梁橋,再下一層為(wei) 時速160公裏的金山鐵路上行線,地麵層為(wei) 滬昆線、滬春線和金山鐵路下行線……10條鐵路線、3座鐵路橋、1座公路橋在4層空間裏立體(ti) 交叉。
滬蘇湖高鐵鬆江特大橋春申橋段也要“擠”入其中。超級交通立交橋裏修高鐵,怎麽(me) 辦?
“這是對空間的極致利用。”中鐵一局滬蘇湖高鐵項目負責人暢軍(jun) 介紹,鬆江特大橋春申橋段梁底部與(yu) 金山鐵路箱梁頂部最近處隻有42厘米,橋梁的建設是近年來我國高鐵工程技術能力的綜合體(ti) 現。
橋墩采用門式墩,箱梁采用鋼桁梁,建造采用轉體(ti) 模式……工程師們(men) 先在緊湊空間內(nei) ,將一塊塊模具拚裝成長128米、重2900噸的鋼桁梁,然後利用“天窗時間”,將鋼桁梁逆時針旋轉20度,移動44.5米。
在滬蘇湖高鐵沿線,這樣的技術創新還有很多。
盛澤站,位於(yu) 江蘇蘇州吳江區盛澤鎮,為(wei) 滬蘇湖高鐵的中間站,因盛澤絲(si) 綢產(chan) 業(ye) 發達,站房設計為(wei) 嵌橢圓形蠶蛹造型。
如何用方形的建材拚裝出順暢的弧麵?中鐵十局滬蘇湖高鐵項目團隊利用軟件模型實施精確控製,以鋼架為(wei) 主節點的龍骨定位體(ti) 係和直龍骨的空間塑形技術,實現龍骨和麵板的精準安裝。
湖州東(dong) 站,滬蘇湖高鐵全線唯一的路基站,成為(wei) 智能裝備的“試驗場”。鑽機,依托北鬥係統自主定位、鑽杆;攤鋪機,利用平整度智能控製技術自動調整鏟刀姿態,確保攤鋪整平作業(ye) 一步到位。
不僅(jin) 有技術創新,還有製度創新。
今年9月6日開通運營的杭溫高鐵,是國家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和社會(hui) 資本投資鐵路示範項目。其一期項目浙江義(yi) 烏(wu) 至溫州段,民營資本方百盛聯合集團占股51%,實現控股。
民資入鐵,如何運營?杭溫高鐵一期采用“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模式運作,合作期為(wei) 34年,其中建設期4年、運營期30年。運營期間,政府方與(yu) 社會(hui) 資本方風險共擔;運營期滿後,項目再移交給政府。
“杭溫高鐵的建設突破傳(chuan) 統模式,實現投融資創新、建設管理創新,為(wei) 今後類似項目建設提供寶貴經驗。”百盛聯合杭溫鐵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盛金介紹,截至12月22日,杭溫高鐵全線(含一期、二期)累計客發量達132.37萬(wan) 人次。
客流、商流、物流
年旅客發送量突破8億(yi) 人次,較去年提前40天
交通基礎設施加速融合,拉近時空距離,帶動客流商流物流加速流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加速前行。
出行更便捷,長三角城市之間越來越“近”。
5月2日,發送旅客378.5萬(wan) 人次;10月1日,發送旅客389萬(wan) 人次。今年,長三角鐵路已兩(liang) 次刷新單日客發量曆史紀錄。
路網加密,列車飛馳。上海和南京間每天往返列車600餘(yu) 趟,其中動車組列車500餘(yu) 趟,運行時間內(nei) 平均2.7分鍾一趟……截至11月19日,長三角鐵路當年旅客發送量突破8億(yi) 人次,較去年提前了整整40天。
平均每天有超200萬(wan) 人次乘坐長三角鐵路,相當於(yu) 一座城市在常態化“流動”。
流動更順暢,長三角產(chan) 業(ye) 聯動愈加密切。
江蘇的江陰市、句容市等地,因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而更緊密地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小朱是一名汽車零部件設計工程師,去年從(cong) 上海到江陰工作,“我老家在句容。句容以前沒有高鐵站,從(cong) 上海回句容,得先坐高鐵到鎮江,再換汽車,要花3個(ge) 半小時。”而現在,江陰結束了不通客運鐵路的曆史,句容也設了高鐵站,坐高鐵從(cong) 江陰到句容,最快隻要40多分鍾,可以當日往返。
依托完善的交通,長三角構建起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從(cong) 芯片、一體(ti) 化壓鑄機、電池,到整車生產(chan) ,各地發揮比較優(you) 勢,構建起4小時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汽車產(chan) 量均排名全國前七位。
運轉更高效,物流印證經濟活力。
12月5日,國鐵上海局海安物流基地一派繁忙。前11月,基地共發運海鐵聯運班列2704列,同比增長36.5%,刷新曆史紀錄。
“海鐵聯運班列,作為(wei) 長江下遊與(yu) 上海港等國際大港之間的‘擺渡橋’,為(wei) 外貿企業(ye) 提供了可靠的出口通道。”國鐵上海局貨運部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前11月,長三角鐵路完成海鐵聯運260.7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近20%。
全國首個(ge) 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打通基礎設施網絡堵點卡點、提升多式聯運銜接效率……未來,長三角物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經濟運行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製圖:張芳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