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言靈和女兒(er) 愛華用水桶從(cong) 鼓嶺的百年老井中打出井水。翁榕飛攝
2024鼓嶺論壇現場。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參加2024“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的兩(liang) 名學生代表展示在鼓嶺“打卡”“蓋章”。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鼓嶺的千年柳杉。本報記者 高 喬(qiao) 攝
近日,2024鼓嶺論壇在北京舉(ju) 行,包括“鼓嶺之友”成員在內(nei) 的150餘(yu) 位中美兩(liang) 國嘉賓圍繞“跨越文化差異 傳(chuan) 承友誼信任”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鼓嶺故事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話,承載著兩(liang) 國人民的真摯情感。人民日報不僅(jin) 見證、記錄了鼓嶺故事的起始和賡續,更不斷挖掘、推廣鼓嶺情緣所展現的中美友好交往佳話,搭建有利於(yu) 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平台橋梁。
講好鼓嶺故事——
從(cong) “鼓嶺情”到“鼓嶺緣”
“總覺得良心上有一種需要,應該把嘎登勒(後譯為(wei) “加德納”)夫婦介紹給中國。這感覺時強時弱地催促我已近兩(liang) 年。”1992年4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記事”專(zhuan) 欄刊發的一篇征文作品《啊,鼓嶺!》,生動講述了一個(ge) 跨越中美、持續數十年的感人故事——
19世紀80年代起,很多美國等西方僑(qiao) 民來到中國福州生活。福州市東(dong) 郊的鼓嶺,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每逢夏季,很多僑(qiao) 民選擇到鼓嶺居住。他們(men) 在鼓嶺修建別墅、醫院、網球場、遊泳池、郵局等設施,並與(yu) 當地居民結下深厚情誼。密爾頓·加德納的父母便在其中。
1901年,加德納的父母帶著尚在繈褓中的加德納來到福州,一住就是10年。1911年,他們(men) 舉(ju) 家搬回美國,但兒(er) 時生活過的鼓嶺成為(wei) 加德納魂牽夢縈的地方,他總想有生之年回去看一看,卻未能如願,直到彌留之際,口中仍喃喃不絕:“Kuliang,Kuliang……”加德納去世後,他的夫人伊麗(li) 莎白·加德納多次來到中國尋找“Kuliang”。後在《啊,鼓嶺!》作者劉中漢的幫助下,她從(cong) 丈夫保留的與(yu) 中國親(qin) 友往來信件上,發現印有“福州·鼓嶺”字樣的郵戳,終於(yu) 確認了“Kuliang”就是鼓嶺。
1992年,《啊,鼓嶺!》在人民日報發表後,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讀到了它,便邀請加德納夫人到訪福州。同年8月,加德納夫人踏上中國土地,來到丈夫生前難以忘懷的鼓嶺。9月26日,人民日報國際部記者全程采寫(xie) 的紀實報道《鼓嶺情》發表,生動記述了加德納夫人圓夢鼓嶺的故事,令這一中美人民友好的佳話廣為(wei) 人知。
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訪美時,在美國友好團體(ti) 舉(ju) 行的歡迎午宴上講述了這段鼓嶺情緣:“我相信,像這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兩(liang) 國人民中間還有很多很多。我們(men) 應該進一步加強中美兩(liang) 國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堅實的民意基礎。”同年9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報道《鼓嶺緣》,挖掘出更多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感人細節,講述了更多遠方來客結緣鼓嶺、尋夢鼓嶺的動人故事。
2023年以來,習(xi) 近平主席先後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和“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賀信,強調要把鼓嶺故事和鼓嶺情緣傳(chuan) 承下去,發揚光大,希望中美青年“把中美友好傳(chuan) 承下去,為(wei) 中美關(guan) 係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築和平、共促進步、共創繁榮”。習(xi) 近平主席親(qin) 自關(guan) 心、親(qin) 自推動中美民間交往,讓百年鼓嶺故事不斷煥發生機。
作為(wei) 鼓嶺故事起始的見證者、鼓嶺情緣賡續的記錄者,人民日報持續講好鼓嶺故事、傳(chuan) 承鼓嶺情緣,刊發通訊、專(zhuan) 版、評論等多種體(ti) 裁的報道,製作視頻《鼓嶺情緣跨越世紀的圓夢之旅》,報道《鼓嶺情緣代代傳(chuan) 承》被美國媒體(ti) 轉載,引發廣泛關(guan) 注。
“在近40年參與(yu) 中國商業(ye) 和政策事務的過程中,我始終受到鼓嶺故事的鼓舞,它展現了中美兩(liang) 國人民彼此包容、超越差異、共同創造出豐(feng) 富多元的文化敘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hui) 會(hui) 長克雷格·艾倫(lun) 在視頻致辭中說,“這個(ge) 振奮人心的故事激勵了我們(men) 中的許多人,積極推動中美民間交流更加密切。”
傳(chuan) 承鼓嶺情緣——
“友誼的橋梁可以跨越隔閡”
如今,行走在鼓嶺老街,蜿蜒的青石路,修舊如舊的西式別墅,枝繁葉茂的千年柳杉,還保留著歲月的痕跡。
“30多年來,越來越多各國友人走進鼓嶺,探討傳(chuan) 承鼓嶺情緣。連年的鼓嶺故事相關(guan) 活動,來者無數、佳話頻傳(chuan) ,鼓嶺已成蜚聲中外的和平友好聖地。”劉中漢說。
美國鼓嶺文化研究專(zhuan) 家穆言靈的丈夫穆彼得,與(yu) 加德納一樣,都是在鼓嶺長大的孩子。2016年,穆言靈在美國成立“鼓嶺之友”組織,將許多曾經生活在鼓嶺的美國人及其後人聚集起來。如今,“鼓嶺之友”成員已達50餘(yu) 人。
“每當我們(men) 回望鼓嶺時光,便會(hui) 發現無數關(guan) 於(yu) 聯係和關(guan) 懷的暖心故事。”穆言靈在視頻致辭中動情追憶,“直到今天,我們(men) 仍然可以在鼓嶺看到保留一個(ge) 世紀之久的古井,上麵刻著‘外國和本地公共’。我們(men) 仍然記得1903年美國總領事舉(ju) 辦的生日派對邀請了80餘(yu) 名鼓嶺本地鄉(xiang) 民參加。我們(men) 記得建築工人在可怕的台風後努力修複山上的房屋。這些故事提醒我們(men) 一個(ge) 富有生命力的道理:雖然我們(men) 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友誼的橋梁可以跨越隔閡,不斷持續。”
“鼓嶺情緣體(ti) 現了一種共識,作為(wei) 人類,我們(men) 的共同點遠多於(yu) 分歧,這些共同點像紐帶一樣將我們(men) 聯結在一起,可以超越語言、文化和政治的差異,提醒我們(men) 是命運共同體(ti) 。”克雷格·艾倫(lun) 說。
論壇上,中美兩(liang) 國嘉賓圍繞“努力推動中美友好交流行穩致遠”“共同探尋中美正確相處之道”等議題深入交流。
人民日報社社長於(yu) 紹良演講時說,要從(c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佳話中找尋方向遵循、汲取精神力量,從(cong) 鼓嶺情緣的“小故事”中攜手走向中美民間友好交往的“大未來”。他表示,要講好鼓嶺故事,展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引領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領袖風範;要傳(chuan) 承鼓嶺情緣,挖掘更多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感人故事;要放大鼓嶺效應,積極搭建有利於(yu) 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平台橋梁。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shu) 記郭寧寧介紹,福州連續兩(liang) 年舉(ju) 辦“鼓嶺緣”係列活動,近650位中外嘉賓受邀出席,其中近270位美國友人不遠萬(wan) 裏來到福州出席活動。中美兩(liang) 國嘉賓在鼓嶺共植友誼樹、友誼林,共同參加青年集市、非遺展演、鼓嶺茶話。福州還精心組織美國青少年“青春同行”、“一起看中國”福建行、美國華裔青少年“尋根八閩”夏令營等活動,今年接待美國青少年代表16批565人來榕研學交流。“這些生動實踐充分證明,中美兩(liang) 國人民完全可以跨越製度、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交流交往中增進友誼、增強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中國美國商會(hui) 主席李碧菁說,民心相通是美中關(guan) 係的堅實基礎。正如20世紀70年代,通過“乒乓外交”及學術文化交流破冰,不僅(jin) 拉近了兩(liang) 國人民的距離,還教會(hui) 了我們(men) 相互欣賞彼此的文化。很多過往合作都體(ti) 現了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今年開展的“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深受美國青年喜愛,他們(men) 熱切期盼能有更多機會(hui) 來華參與(yu) 實習(xi) 或交流活動。中國美國商會(hui) 將持續為(wei) 這些交流活動提供支持。
放大鼓嶺效應——
“厚植中美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
本次鼓嶺論壇由人民日報數字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和《環球時報》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論壇成功舉(ju) 行“鼓嶺論壇官方網站”上線儀(yi) 式,發布《中美青年友好交流倡議》,啟動“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動。此外,論壇還特設“放眼中美經貿合作機遇與(yu) 挑戰”“新技術浪潮下探尋合作新空間”“共同為(wei) 匯聚人民力量架橋鋪路”三場圓桌對話。
在對話中,中美兩(liang) 國嘉賓不僅(jin) 分享中美友好交往的親(qin) 身經曆,也共同續寫(xie) 中美民間交往的故事。通過“5年5萬(wan) ”倡議赴華交流學習(xi) 的清華大學美國留學生裴安微,講述了自己在校園中與(yu) 來自全球多國同學共同交流合作的新體(ti) 驗;武當三豐(feng) 派十六代武術傳(chuan) 人傑克·平尼克講述自己在中國武當山學習(xi) 武術、如今致力於(yu) 傳(chuan) 承中華武術文化的經曆;美國旅行家、作家布萊恩·林登分享自己在大理修建民宿、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向全球讀者介紹中國發展的故事……如今,還有更多中美友好情誼在民間交往中悄然締結。
“10年前,我帶學生來中國學習(xi) ,他們(men) 大多是來中國看風景,但後來更多學生來中國交流,1/6的學生最後在中國定居、找到自己的伴侶(lv) ,這個(ge) 變化讓我感到非常振奮。”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潘維廉說,希望中美之間有更多機會(hui) 可以進行麵對麵的交流與(yu) 合作,實現民心相通。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陸慷在致辭中表示:“近期,中方對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多國全麵放寬優(you) 化過境免簽政策。我們(men) 還要繼續在簽證、直航、支付等方麵推出便利人員往來、促進人文交流的措施,為(wei) 兩(liang) 國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搭建更多橋梁、鋪設更多道路,讓兩(liang) 國人民多走動、多來往、多交流。”
“傳(chuan) 承鼓嶺情緣,要積極搭建中美友好的交流平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副會(hui) 長沈昕在發言中介紹,“明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將舉(ju) 辦‘鼓嶺緣’係列中美青年交流活動。同時,我們(men) 還計劃舉(ju) 辦新一屆中美友城大會(hui) 、中美灣區對話、中美農(nong) 業(ye) 圓桌論壇等活動,匯聚兩(liang) 國有識之士,賡續中美人民友誼,厚植中美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
“希望像鼓嶺這樣的感人故事在中美兩(liang) 國人民中間越來越多。”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李新鑄作為(wei) 來自福建的華僑(qiao) ,對鼓嶺的故事很熟悉。“中美兩(liang) 國人民友好源遠流長,鼓嶺的故事是中美民間友好的集中體(ti) 現。相信這種友誼一定會(hui) 促進兩(liang) 國關(guan) 係步入正軌。”非洲華文教育基金會(hui) 主席韓芳說。在非洲,鼓嶺的故事引發華僑(qiao) 華人的熱烈反響。南非深圳商會(hui) 會(hui) 長陳雲(yun) 生認為(wei) ,鼓嶺的故事傳(chuan) 到遙遠的非洲,說明傳(chuan) 播和溝通的重要性,中美兩(liang) 國加強溝通,兩(liang) 國人民加強往來,對中美兩(liang) 國都是利好,對世界各國也大有益處。
如今,鼓嶺故事穿越曆史、跨越地域,在現實之光的照耀中曆久彌新。延續至今的鼓嶺情緣再次證明:人民友好是中美關(guan) 係行穩致遠的基礎,兩(liang) 國人民的雙向奔赴是中美關(guan) 係發展的動力源泉。因鼓嶺故事觸動共鳴,還有更多關(guan) 於(yu) 中外友好的故事正在續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