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ou) 勢互補、相互賦能——京津冀正在掀起一場產(chan) 業(ye) 創新協作的新浪潮。今年以來,三地圍繞產(chan) 業(ye) 鏈做大做強,不斷“擴拚圖”、補短板,推動產(chan) 業(ye) 圖譜加快落地,協同發展呈現新氣象,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向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加快前進。
共拚協同“一張圖”
記者從(cong) 北京驅車近2小時,來到位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聯想天津工廠,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隨著巨型三環裝置落下,一幅由AI技術渲染而成的海河新圖景映入眼簾,也為(wei) 一場“京津冀智造之旅”拉開帷幕。
無數綠燈依次閃爍,少量工人巡檢其間……在這座達到業(ye) 界標杆水平的零碳智造工廠,“黑燈”模式下運作的電腦主板生產(chan) 線繁忙卻有序。“我們(men) 基於(yu) ‘端—邊—雲(yun) —網—智’新IT技術架構,使生產(chan) 效率提升200%。猜猜看,現在下線一塊主板、一台筆記本能有多快?”聯想天津工廠廠長於(yu) 小建給出的答案是,“9秒!”
圖為(wei) 聯想天津工廠。(受訪者供圖)
2023年,聯想天津創新產(chan) 業(ye) 園落成投用,標誌著這家跨國科技企業(ye) 在京外有了第一個(ge) 全球新總部,也為(wei) 天津帶來了廣闊的商業(ye) 和就業(ye) 機遇。如今聯想在天津員工已超3000人,年營業(ye) 額超過300億(yi) 元。
“聯想在中國北方和東(dong) 北亞(ya) 地區的大部分訂單正逐步轉移到天津。”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guan) 偉(wei) 說,作為(wei) “鏈長”企業(ye) ,聯想有效盤活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資源,先後在津成立90多家企業(ye) ,“北京研發—天津生產(chan) ”持續結出碩果。
當前,京津冀正攜手打造“六鏈五群”產(chan) 業(ye) 協同布局。錨定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氫能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三地強鏈補鏈“攻卡點”,拓展招商範圍“疏堵點”。隨著大量北京企業(ye) 有機嵌入天津、河北,一塊塊拚圖精準有序落位,將三地產(chan) 業(ye) 畫卷勾勒得更加立體(ti) 。
企業(ye) 的規模化發展還離不開產(chan) 業(ye) 生態的精心培育、科技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三地正積極構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庫,聯合繪製區域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平台地圖。
今年1月至11月,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43.7億(yi) 元。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京津中關(guan) 村科技城新增注冊(ce) 企業(ye) 分別超600家、200家。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北京與(yu) 天津、河北共建創新平台已達13個(ge) ,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的協同機製。
共通產(chan) 業(ye) “一條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上,一輛白色重卡以最高90公裏的時速疾馳。司機霍康天目視前方,但雙手並沒有摸方向盤,一路高速行駛、並線、進出收費站,全靠車輛自動駕駛。
今年以來,京津冀開放京津塘高速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這條高速也成為(wei) 我國首條跨省支持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測試的道路。
“跨省高速道路更長、場景更豐(feng) 富,更利於(yu) 企業(ye) 加快技術創新和落地。”測試企業(ye) 小馬智行副總裁李衡宇認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打通自動駕駛測試的一條路,也是打通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出路。
今年以來,京津冀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催生新動能,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區域協作跑出“加速度”,產(chan) 業(ye) 協同邁上新台階。
位於(yu) 北京的小米汽車工廠生產(chan) 線。新華社記者彭子洋 攝
今年10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攜手順義(yi) 區,以及天津、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區等地的整車、關(guan) 鍵零部件企業(ye) 和關(guan) 鍵技術企業(ye) 代表,聯合發布《共建京津冀智能網聯汽車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倡議》,加快推動聚鏈成群。
“從(cong) ‘共通一條路’到‘共造一輛車’,三地攜手推動一批重點產(chan) 業(ye) 鏈加快強鏈補鏈。”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三地持續深化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快速落地,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培育,首次聯合赴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開展產(chan) 業(ye) 鏈織網對接,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
共搭營商“一張網”
2024年的夏天,河北聖睿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從(cong) 河北廊坊遷入北京通州,按照以往的辦事流程,最少也要往返兩(liang) 地辦理好幾天。但經辦人王女士沒想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一天就能完成所有手續。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企業(ye) “跨省辦”的業(ye) 務需求越來越大。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簽署營商環境“1+5”合作框架協議,以推進體(ti) 製機製創新為(wei) 核心,重點圍繞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全麵提高區域要素協同配置效率,想方設法優(you) 化營商環境。
截至目前,京津冀已經累計完成209項資質資格互信互認,230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417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一網通辦”服務專(zhuan) 區在線辦理。
不僅(jin) 政策聯動服務,三地還不斷加快優(you) 質產(chan) 業(ye) 承載空間供給,提升物理空間的協同融合:三地規劃的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啟動建設;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京津冀·“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等共建園區揭牌成立……
營商環境的改善、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空間的持續供給,推動了京津冀一係列重大項目落地,產(chan) 業(ye) 合作與(yu) 交流進一步加深。
今年以來,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成電路、安全應急裝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海澱人工智能5個(ge) 區域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名單。在接連召開的一係列對接活動中,京津冀三地累計簽約140餘(yu) 個(ge) 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約730億(yi) 元,產(chan) 業(ye) 協同帶來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記者郭宇靖、張驍、吉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