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wei) 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今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首次突破1.4萬(wan) 億(yi) 斤,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調控有力,“中國飯碗”端得更牢。在穩產(chan) 基礎上,新的一年,要把握關(guan) 鍵、精準發力,做好糧食流通這篇大文章。
推動糧價(jia) 保持在合理水平
收購是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關(guan) 鍵環節。做好糧食收購,能夠助力農(nong) 民把“好收成”轉化為(wei) “好收入”,充分保護和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局長劉煥鑫表示,要統籌做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儲(chu) ,維護糧食市場穩定,推動糧食價(jia) 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牢牢守住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底線。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塔哈鎮大哈柏村,種糧大戶萬(wan) 永江今年種了近900畝(mu) 玉米,平均畝(mu) 產(chan) 1600多斤,比去年提高300斤。萬(wan) 永江說,玉米以每噸2060元的價(jia) 格賣給當地一家中儲(chu) 糧直屬庫,售糧款及時打到了自己賬戶上。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年糧食收購量保持在較高水平,預計達到8400億(yi) 斤左右。新季秋糧收購進度快、購銷活、庫存增。截至目前,已累計收購新季秋糧超3700億(yi) 斤,較上年同期快10%左右。南方地區中晚稻收購已接近尾聲,東(dong) 北和華北地區玉米收購進入春節前農(nong) 戶售糧高峰。
據介紹,今年政策性收購切實發揮了兜底線、穩預期作用。夏糧收購期間,小麥價(jia) 格保持在最低收購價(jia) 格以上,未啟動托市收購。中晚稻上市以來,先後在河南、江蘇、黑龍江和安徽4省份啟動最低收購價(jia) 執行預案,共布設收儲(chu) 庫點228個(ge) ,總倉(cang) 容1136萬(wan) 噸,目前已收購最低收購價(jia) 稻穀100多億(yi) 斤,較好滿足了農(nong) 民售糧需求,穩定了市場預期。
中儲(chu) 糧集團公司等涉糧央企、地方糧食骨幹企業(ye) 主動服務調控政策,充分發揮倉(cang) 容、資金、渠道、人才、管理等多方優(you) 勢,增強市場購銷活力,帶動形成多元主體(ti) 踴躍入市的良好局麵。“我們(men) 公司主要依托梨樹縣優(you) 質玉米資源,從(cong) 事酒精加工,年加工玉米100萬(wan) 噸,目前已收購玉米30萬(wan) 噸。”吉林新天龍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憲歧說,帶動周邊農(nong) 民就近就地銷售玉米,節省運費,每噸玉米能多賣30元至40元。
助力產(chan) 糧大縣向強縣轉型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產(chan) 糧大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jun)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均強調要壯大縣域經濟。劉煥鑫表示,要深入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大力推動主產(chan) 區發展糧食產(chan) 業(ye) ,增強內(nei) 生動力。產(chan) 糧大縣應依托當地糧食資源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基礎,推動縣域內(nei) 產(chan) 業(ye) 要素圍繞糧食產(chan) 業(ye) 鏈集聚,形成區域內(nei) 品牌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局麵,推進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化發展。
安徽省阜南縣在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方麵探索了一條新路。阜南縣委書(shu) 記李雲(yun) 川介紹,該縣以優(you) 質糧食工程為(wei) 抓手,引進中化農(nong) 業(ye) 、濱州中裕食品公司等龍頭企業(ye) ,推動小麥全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完成優(you) 質小麥示範種植—規模化種植—就地加工轉化“三步走”,糧食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壯大,把更多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留在了縣域。
據了解,阜南發展壯大糧食產(chan) 業(ye) 的經驗做法,已被借鑒複製推廣到全國415個(ge) 縣,發展優(you) 質糧食訂單1000多萬(wan) 畝(mu) ,在增加綠色優(you) 質糧油產(chan) 品供給,促進農(nong) 民增收、企業(ye) 增效、消費者得實惠等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
劉煥鑫表示,要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將工作重心下沉到縣,依托當地糧食產(chan) 業(ye) 園區和產(chan) 業(ye) 集群,完善配套功能和體(ti) 係,引導優(you) 質龍頭企業(ye) 集聚,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主體(ti) 向園區集中,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ye) 品牌,帶動提升區域內(nei) 產(chan) 業(ye) 發展整體(ti) 水平,真正把糧食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強縣、富農(nong) 的重要產(chan) 業(ye) 。
健全糧食節約長效機製
糧食節約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舉(ju) 措。劉煥鑫表示,在做優(you) 糧食生產(chan) 增量的同時,要統籌管理好糧食存量。健全糧食產(chan) 後節約長效機製,開展糧食產(chan) 後節約行動,聚焦關(guan) 鍵節點進行係統治理。
近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多措並舉(ju) 、協同聯動,推動產(chan) 後節約取得積極成效。累計為(wei) 全國農(nong) 戶配置科學儲(chu) 糧裝具近1000萬(wan) 套,建成5500多個(ge) 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清理、烘幹等服務,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率已降至3%左右。推廣應用綠色儲(chu) 糧技術、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國有糧庫周期損耗率控製在1%以內(nei) 。加快現代糧食物流運輸體(ti) 係建設,不斷完善設施設備,實行規範化管理、標準化作業(ye) ,糧食運輸損失率基本控製在3‰以內(nei) 。引導糧食適度加工,啟動實施國家全穀物行動,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加工副產(chan) 物資源化利用。
構建標準體(ti) 係是推進節糧減損的有力舉(ju) 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圍繞節糧減損、綠色優(you) 儲(chu) 、適度加工等,製修訂一批重要標準,基本建立了覆蓋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的節糧減損標準體(ti) 係,為(wei) 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標準支撐。先後修訂《玉米》《小麥》《稻穀》《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強製性國家標準,發布行業(ye) 標準《二氧化碳氣調儲(chu) 糧技術規程》《散糧集裝箱裝卸作業(ye) 操作規程》,減少了儲(chu) 存、運輸環節損失損耗。
“十四五”以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著力完善節糧減損製度體(ti) 係,印發《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加強糧食節約減損工作的指導意見》,聯合有關(guan) 部門印發《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國家全穀物行動計劃》等文件。同時,將節糧減損工作情況納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依法管糧治糧節糧的製度體(ti) 係更加完善。劉煥鑫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完善製度體(ti) 係,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節約長效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