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眾(zhong) 對頸動脈斑塊的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有些患者甚至會(hui) 主動要求檢查是否存在頸動脈斑塊。公眾(zhong) 一般這樣理解,頸動脈硬化會(hui) 誘發形成頸動脈斑塊,斑塊脫落會(hui) 導致卒中甚至更嚴(yan) 重的健康問題。
頸動脈斑塊的存在會(hui) 對健康造成多大的威脅?怎樣科學看待頸動脈斑塊的問題?
頸動脈斑塊是如何形成的
動脈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動脈血管壁內(nei) 形成的一種沉積物,其主要成分為(wei) 膽固醇、脂質和鈣、脂肪、出血等。動脈斑塊的形成通常與(yu) 炎症反應、血管動脈內(nei) 皮細胞層損傷(shang) 有關(guan) 。當個(ge) 體(ti) 有高血壓、炎症、吸煙、高脂血症、高血糖或肥胖等疾病因素時,血管內(nei) 皮細胞損傷(shang) ,促進血小板聚集內(nei) 皮層損傷(shang) 會(hui) 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滲透至動脈壁內(nei) ,在損傷(shang) 部位引起炎症反應,吸引增加免疫炎性細胞因子聚集和表達。這一係列過程最終會(hui) 導致動脈斑塊的形成。
動脈斑塊可以發生在身體(ti) 的任何部位,除了頸動脈,其他重要血管也會(hui) 出現斑塊,如冠狀動脈、顱內(nei) 血管、四肢血管等。如果動脈斑塊沉積在頸動脈,就是頸動脈斑塊。頸動脈出現斑塊,其他部位也可能有斑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不是所有斑塊都不穩定
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受到其組成和結構的影響。動脈斑塊的成分複雜多樣,性質各異,有一些斑塊相對穩定,而另一些則容易破損,後者被稱為(wei) 易損斑塊。
穩定性斑塊通常具有較厚的纖維帽、較小的脂質核心和較少的炎症細胞。這種較厚的纖維帽就像一層堅固的保護層,使斑塊穩固,不易破裂或脫落,因此,引發卒中的風險較低。相反,不穩定斑塊的纖維帽較薄,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hui) 發生纖維帽的破裂,導致斑塊破潰和脫落。
對待頸動脈斑塊的科學態度
我們(men) 要重視頸動脈斑塊的存在。頸動脈是全身血管健康的窗口。因為(wei) 頸動脈的解剖位置比較表淺,血管走行比較平直,管腔結構更容易被監測,目前超聲檢查是評價(jia) 頸動脈斑塊最常用也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廣泛應用於(yu) 健康體(ti) 檢和斑塊狀態的監測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men) 要重視頸動脈的檢查和健康評估。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及其不穩定狀態,可能引發一係列嚴(yan) 重的健康問題,包括斑塊增大引起頸動脈狹窄甚至頸動脈閉塞等急性缺血性事件。在增大的基礎上,一部分斑塊會(hui) 發生破裂、脫落,隨著血液循環移動,引起腦血管堵塞,即腦梗死,也就是人們(men) 熟知的缺血性腦卒中。此外,斑塊的侵蝕作用還可能增加血管壁破裂或形成夾層的風險,對生命構成威脅。
臨(lin) 床上,若懷疑患者有頸動脈斑塊,醫生會(hui) 首先建議其進行超聲檢查,以確定斑塊是否存在,並評估其大小、形態和性質,以及是否導致管腔狹窄,進而影響到血流動力學變化。超聲造影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斑塊的性質,區分穩定斑塊與(yu) 易損斑塊,並判斷管腔狹窄的程度,確定下一步是采取保守治療還是介入手術治療。此外,高分辨率磁共振頸動脈斑塊成像可以評估斑塊的特征及成分,從(cong) 而判斷斑塊的易損性。
相較於(yu) 常規超聲檢查,超聲造影檢查能更精準地判定結果,並使血管腔的輪廓顯現更加清晰。超聲造影技術利用造影劑與(yu) 紅細胞相似的血流動力學特性,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ei) 部的新生血管以高回聲的點狀或短線狀形式突出顯示,從(cong) 而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評估斑塊的穩定性。它有助於(yu) 明確狹窄的具體(ti) 程度和斑塊內(nei) 新生血管的分布情況,進而區分出穩定斑塊與(yu) 易損斑塊。所以,如果懷疑或者已知自己有頸動脈斑塊,最好是到醫院請專(zhuan) 科醫生進行檢查已確定其性質。
來源:《大眾(zhong) 健康》雜誌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 楊鬆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張巍
策劃:餘(yu) 運西 王寧
編輯:欒兆琳
本文配圖來源於(yu) 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