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麥,可“變身”600多種產(chan) 品!在山東(dong) 濱州,一家食品企業(ye) 做精深加工、延長產(chan) 業(ye) 鏈,“吃幹榨盡”每粒糧,讓小麥“身價(jia) ”實現倍增;
1克棉,可紡出500米紗線!在江蘇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技術革新讓紡織業(ye) “老樹開新花”,數智改造實現了降成本、提效能;
1微秒,可為(wei) 光芯片完成“體(ti) 檢”!在湖北武漢光穀,一家電子公司從(cong)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不點”成長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的“小巨人”,將光芯片的瞬時檢測能力提升至1微秒(一百萬(wan) 分之一秒)的水平。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這些小小的數字“1”,鐫刻著跋山涉水、攀高逐新的孜孜探索,映射出創新中國、活力中國的奮鬥激情!
回首即將走過的2024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沉著應對,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nei) 需求、優(you) 化經濟結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今日之中國,湧動著改革創新的澎湃活力,升騰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wan) 千氣象。放眼全球,中國經濟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幹字當頭,眾(zhong) 誌成城,中國經濟正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向“新”而動,循“新”而行——中國經濟“強筋壯骨”
擁有“大腦”的機器人,有何本領?
四川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貢嘎一號”給出答案:它可以衝(chong) 咖啡、拿感冒藥、收拾客廳,快速“理解”,自主“觀察”,仿佛像人一樣“獨立思考”……
“‘大腦’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也是我們(men) 研發的著力點。”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張睿睿說。
最近,張睿睿馬不停蹄,忙著創新研發,與(yu) 專(zhuan) 家團隊反複進行技術論證;忙著展示分享,讓人形機器人走向市場……他說:“這條賽道前景光明,我們(men) 的腳步要快些、更快些。”
不隻有人形機器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多個(ge) 領域,中國經濟向“新”而動的步履正在加速,循“新”而行的活力正在彰顯。
一個(ge) “新”字,勾勒出2024中國經濟奮進圖景——1至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8.8%,數字經濟發展向好;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7578.3億(yi) 元,外貿“新三樣”前景廣闊……
“新”,源自百折不撓的幹事創業(ye) ,源自孜孜矻矻的躬身耕耘。
在浙江溫州,有的企業(ye) 家多次遠赴歐洲,跑市場、拉訂單;有的企業(ye) 家紮根氫能產(chan) 業(ye) 賽道,闖新路、出新品……他們(men) “走遍千山萬(wan) 水、說盡千言萬(wan) 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wan) 苦”,腳踏實地,奮楫篤行;
在廣東(dong) 深圳,大批科技型企業(ye) 搶抓機遇、勇於(yu) 攀登,促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迅速壯大……
“當前,我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取得重要突破,前沿技術加快研發布局與(yu) 應用探索;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穩步轉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強勁,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布局,量子計算機、腦機接口、6G等加速創新發展……”談到“新”成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yu) 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擲地有聲。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再次聚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明確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強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政策取向,吹響了爬坡過坎、拓路前行的新號角。
“熱”氣騰騰,“熱辣滾燙”——擴大內(nei) 需漸入佳境
12月27日,晨曦微露,霞光靜美,山東(dong) 高青縣青城鎮的黃河大集上煙火升騰,熱氣十足。荒土地農(nong) 場負責人孫朝霞穿梭於(yu)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搜尋著最佳擺攤點位。
再過幾天,“青城年貨大集”就要開張了,她想趁早來“占個(ge) 先”,讓自家的優(you) 質大米再來“露個(ge) 臉”。“眼瞅著就到兩(liang) 節,家家戶戶辦年貨、走親(qin) 戚,都得忙活起來咯!”孫朝霞腳步輕盈。
不止眼前這光景,這一年,孫朝霞幾乎天天都在過“節”,“節慶展銷、趕集賣米”讓她忙得不亦樂(le) 乎,也讓她嚐到了致富的“甜頭”。
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節、黃河文化旅遊季、夏季黃河大集、美食嘉年華、供銷大集進社區……各式各樣的節慶活動輪番“上陣”,讓孫朝霞的大米銷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1小時銷售3000斤,120多場活動,場場不落,賣出去5萬(wan) 多斤米!”細數著一年的收成,孫朝霞笑容裏透著甜蜜。
同樣嚐到“甜頭”的,還有浙江南潯古鎮外灘五號咖啡店店主徐靜。今年8月,這位85後辭去財務工作,投身首店經營。
“一開業(ye) 就紅出圈,單日營業(ye) 額最高達5萬(wan) 元。”徐靜說,成功的“密碼”是,“首店經濟”與(yu) 當地文化的跨界融合。
“店麵原型是文物保護單位南潯糧站總糧倉(cang) ,內(nei) 部裝修融入南潯張石銘故居的布置陳設和哈利·波特的魔法元素,格外‘吸睛’。”講起跨界,徐靜滔滔不絕。
新奇、稀缺、自帶流量的“首店”,含金量足、開放度高、帶動力強,讓多元化、多樣化的消費新場景、新體(ti) 驗被逐一“解鎖”,讓不少鄉(xiang) 村古鎮擁躉無數。
推出首發經濟集聚區、力促家電換“智”、廚衛“煥新”、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今年以來,各地把擴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實施提振消費專(zhuan) 項行動,持續激活消費潛能。
數據無聲,卻詮釋有力:快遞年業(ye) 務量首破1500億(yi) 件、全國每天收寄5.5億(yi) 件快遞包裹,鐵路年發送旅客首超40億(yi) 人次,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wan) 列……經濟發展“筋絡”暢通,“流動的中國”生機勃勃。
12月21日10時,第26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園,巨型冰雕錯落林立,讓人仿佛穿越到夢幻冰雪王國……
從(cong) “爾濱”冰雪遊火爆,到甘肅天水麻辣燙“出圈”,今年的消費市場,獨有IP競相湧現,“以舊換新”熱氣騰騰,假日經濟“熱辣滾燙”。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把“全方位擴大國內(nei) 需求”列為(wei) 明年重點任務之首,進行周密部署。“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ye) 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將引領促消費、擴內(nei) 需邁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
補齊短板,兜牢底線——民生清單暖意融融
寒冬已至,位於(yu) 廣東(dong) 中山的一家冰箱智能製造基地內(nei) ,一排排機械臂靈活轉動,生產(chan) 現場熱火朝天。
“今年公司迫切需要增資擴產(chan) ,多虧(kui) 了一攬子惠企政策,當年招工1500人。”企業(ye) 人力資源主管曾鳳海掰著指頭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企業(ye) 享受稅費減免460多萬(wan) 元、減收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費超270萬(wan) 元、穩崗返還補貼約80萬(wan) 元,疊加市裏下發的“媽媽崗”補貼,用工成本直線下降。
支持各類經營主體(ti) 穩崗擴崗、拓展重點人群就業(ye) 渠道、打通農(nong) 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2024年,各地區各部門緊抓就業(ye) 這個(ge) 民生頭等大事,不斷提高發展的就業(ye) 帶動力,多措並舉(ju)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一老一小”民生保障,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嗬護“一老一小”,才能托起“朝夕美好”。
貴州遵義(yi) 湄潭縣茶城社區老年食堂,讓附近的老人感到格外貼心。這裏溫馨淡雅的裝修令人眼前一亮,用餐區桌麵幹淨整潔,設施一應俱全,牆上的敬老善老標語赫然在目。
“老年食堂,辦到了我們(men) 的心坎上。”11點半,袁有珍老人來到食堂就餐。“幸福生活,有滋有味。”她告訴記者,有了老年食堂,老人們(men) 樂(le) 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養(yang) 老、托育、住房等急難愁盼問題,必須要辦好!2024年,各地區各部門推出一係列暖心舉(ju) 措,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民生清單暖意融融。
踏入四川鹽亭縣農(nong) 機小區,綠樹成蔭,環境清幽,原本坑坑窪窪的地麵平坦光滑,屋頂防水排水基礎設施煥然一新,曾經破敗的樓房綻放新顏。
以“新”換“心”,居民們(men) 深有感觸。“小區環境更好了,我們(men) 住得更舒心。”看著小區居住條件和環境大變樣,市民潘世耀打心底裏高興(xing) 。
老舊小區改造,是關(guan) 乎百姓幸福的民心工程。改造,讓“老破舊”變身“淨亮美”。從(cong) “麵子”到“裏子”,從(cong) “硬件”到“軟件”,一個(ge) 個(ge) 老舊小區的蝶變,給群眾(zhong) 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更多的光影,記錄下百姓身邊的幸福圖景——
全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近10萬(wan) 家,各類養(yang) 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超41萬(wan) 個(ge) ,2171個(ge) 縣(市、區)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幼有所育、老有所養(yang) 、病有所醫托起和美生活;
推窗可見綠,出門即進園……城市美化綠化,讓一座座風格各異、功能多樣的“口袋公園”鑲嵌在城市鄉(xiang) 野,讓人們(men) 共赴綠色之約、“近”享綠色之美。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
把群眾(zhong) 的“心上事”當成“上心事”,一個(ge) 個(ge) 民生“難點”變成發展“亮點”,民生保障的“底色”越來越濃,幸福生活的“成色”越來越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29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