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焦點訪談丨豐收色彩濃!農業跑出加速度 把中國飯碗牢牢端住

發布時間: 2024-12-30 10:25: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農(nong) 業(ye) 是一切發展的基礎,今年我國糧食不僅(jin) 連續第21年迎來豐(feng) 收,而且首次超過了1.4萬(wan) 億(yi) 斤。位於(yu) 湖北荊門的一片農(nong) 田,豐(feng) 收的色彩濃鬱飽滿,今年這裏實施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第一次采用6行玉米4行大豆相間種植,實現了一地雙收,畝(mu) 產(chan) 首次超過了1200斤。廣東(dong) 清遠,水稻田裏一片金黃,走近去看,粒粒飽滿,這裏種植的是絲(si) 苗米。在收割機的幫助下,稻穀顆粒歸倉(cang) 。通過現代化農(nong) 業(ye) 技術的應用,這裏確保了水稻穩產(chan) 高產(chan)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跑出了加速度,僅(jin) 一季晚稻的畝(mu) 產(chan) 量就超過了1200斤,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10%。2024年,我國糧食再獲豐(feng) 收,單產(chan) 提升是重要的支撐。民以食為(wei) 天,把中國飯碗牢牢端住,讓人倍感踏實。

  臨(lin) 近年底,湖南益陽沅江長進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穀倉(cang) 裏,在今年新收獲的穀堆旁,社員們(men) 圍坐在火炕邊,迎來了一年勞作後最高興(xing) 的時刻。

  湖南各地水稻大多種植兩(liang) 季,然而今年6月,早稻抽穗時,益陽遭遇暴雨天氣,8月晚稻揚花又遇上了連日高溫,但是今年這裏的水稻產(chan) 量普遍增加了,秘密就在田裏。

  湖南益陽沅江市共華鎮長進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 徐長進:“我們(men)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田一塊一塊的方方正正的方便灌溉。今年上半年,6月份將近下了一個(ge) 月的雨,我的就沒有淹掉,今年下半年持續高溫可以及時灌水,今年的早稻比去年增產(chan) 了至少60公斤每畝(mu) ,晚稻比去年增長了30來公斤左右。”

  糧食事關(guan) 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湖南考察,走進當地農(nong) 田,了解糧食生產(chan) 情況。他強調:“要建設好高標準農(nong) 田,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加強政策支持和示範引領,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chan) 和品質提上去,讓種糧也能夠致富。”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 張紅宇:“我們(men) 的糧食豐(feng) 收,為(wei)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立了堅實的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錨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個(ge) 底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力親(qin) 為(wei) ,每年去看一看各個(ge) 地方的糧食生產(chan) 情況怎麽(me) 樣。正是有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領,上上下下我們(men) 形成了共擔糧食安全重任這個(ge) 責任感。”

  在湖南益陽,得益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的建設,專(zhuan) 業(ye) 部門的更多新舉(ju) 措也能更快應用在農(nong) 田裏。今年水稻播種期間,益陽市推廣集中育秧,推動了當地更多農(nong) 田單產(chan) 提升。

  湖南益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種植業(ye) 管理科科長 蔣上誌“集中育秧可以解決(jue) 大幅倒春寒和提高秧苗質量,對於(yu) 提升單產(chan) 起了關(guan) 鍵性作用。2024年,全市早稻、晚稻總產(chan) 量238.5萬(wan) 噸,較上年增長2.4%。”

  2024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14130億(yi) 斤,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wan) 億(yi) 斤新台階。其中,全國糧食單位麵積產(chan) 量達395公斤/畝(mu) ,比2023年增加5.1公斤/畝(mu) ,增長1.3%。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 教授 程國強:“保持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麵積是前提,耕地是基礎,科技是關(guan) 鍵。隨著耕地資源日趨緊張,增加種植麵積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今年整個(ge) 糧食的單產(chan) 提升,對整個(ge) 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超過了七成。”

  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的背後是我國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的不斷增強。農(nong) 閑時節,山東(dong) 德州的種糧大戶段希林依舊很忙,村裏,縣裏,一場場高產(chan) 創建分享會(hui) 上,其他種糧大戶都認認真真地聽著他的分享。

  能讓大戶們(men) 都心服口服,段希林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2024年,山東(dong) 德州130萬(wan) 畝(mu) 核心區地塊達到了“噸半糧”的創建目標,也就是一年時間一畝(mu) 地裏小麥玉米兩(liang) 季糧食產(chan) 量達到一噸半。段希林家的農(nong) 田,早在2022年就達到了一噸半的產(chan) 量,但是他還不斷在突破自己的紀錄。一年比一年更高的產(chan) 量,靠的是他對種植精確到厘米級的把握。

  山東(dong) 德州市臨(lin) 邑縣秋華土地托管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段希林:“過去種玉米都是60厘米等行距播種,每畝(mu) 地能種植4500株玉米。現在用80厘米加40厘米的玉米大小行密植技術,選用耐密度高的品種,每畝(mu) 地能種6000株。”

  從(cong) 核心技術到全套種糧方法,段希林經常與(yu) 農(nong) 技人員、其他大戶分享。2024年,我國在上一年的基礎上,繼續整建製推進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單產(chan) 提升。在遼寧阜新,科爾沁沙漠邊緣的彰武縣,通過品種選育、推廣密植和滴灌等技術,產(chan) 量提升非常明顯,2024年,平均畝(mu) 產(chan) 又提升近260公斤。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 教授 程國強:“各個(ge) 地方在技術模式上創新,在融合配套上取得了非常多的經驗,又使農(nong) 業(ye) 的裝備和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提檔升級,使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所累積的增長潛力得到了釋放。”

  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的背後也有科技力量帶來的充足動力。當下,我國東(dong) 北已是千裏冰封,但是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富裕縣一些種糧大戶的倉(cang) 庫和縣農(nong) 技推廣中心,不少農(nong) 戶都聚在一起,打聽今年各家大豆種植的情況。

  2023年,通過縣農(nong) 技人員推廣,一些種植戶試種了新品種,並學習(xi) 了配套的種植模式,2024年就擴大了種植麵積。2024年,全國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許多新品種在培育過程中,通過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可以定向培育抗病、耐密植、抗鹽堿等綜合性能,應用到大田生產(chan) 後,大規模提升單產(chan) 。

  向科技要生產(chan) 力,良機也不可少。今年,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除了大型機械的助力,小型農(nong) 機的應用也逐漸推廣。

  12月,在甘肅會(hui) 寧,一批小型拖拉機正在裝車,今年剛在甘肅省示範推廣的丘陵山地拖拉機,趁著冬閑,企業(ye) 根據農(nong) 戶們(men) 使用的反饋將機器運回廠裏升級。

  我國的耕地,有三分之一在丘陵地帶。近年來,我國啟動了丘陵山區農(nong) 機補短板行動,研發適合丘陵山地的輕簡型農(nong) 機裝備。今年春天,會(hui) 寧的農(nong) 民們(men) 第一次用上這款搭載北鬥導航模塊的小拖拉機,就感受到了它的靈巧和高效。

  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拖公司整機技術主管 雒安“它比人工走得更加精確,可以節省出來一行壟作,增加播種量。”

  甘肅白銀市會(hui) 寧縣文兵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李文兵:“原來的人工撒播出苗率低。比如種植100個(ge) 籽粒,出上50個(ge) 、60個(ge) ,其他的就出不來了。現在精準播量基本上在80到90以上的成活率。”

  僅(jin) 僅(jin) 這一個(ge) 改變,這裏每畝(mu) 農(nong) 田土豆的產(chan) 量就能增加600斤。2024年,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對單產(chan) 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動能。

  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的背後更是各類經營主體(ti) 的不斷探索。12月底,在河南西平縣,種糧大戶丁軍(jun) 華和他的種植“聯合體(ti) ”成員們(men) 正在查看地裏的小麥。由於(yu) 今年入冬後溫度偏高,小麥長勢太旺,大家一致決(jue) 定噴灑藥物,適當抑製過旺的長勢。

  “聯合體(ti) ”並不是一個(ge) 完全統一的經營主體(ti) ,是由西平縣18戶種糧大戶自主結成的。2024年,這個(ge) “聯合體(ti) ”內(nei) 各成員的小麥種植麵積超過了兩(liang) 萬(wan) 畝(mu) ,大麵積連片農(nong) 田不僅(jin) 讓各類管護實現了規模效應,對外“抱團”更讓農(nong) 戶們(men) 受益匪淺。

  河南駐馬店市西平縣仁和鄉(xiang) 種糧大戶 丁軍(jun) 華:“我們(men) 聯合就是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打藥、統一購銷和統一收割,做到了‘六統一’,共同抱團去跟廠家談判、爭(zheng) 取最低的價(jia) 格。這一次小麥播種,我們(men) 從(cong) 黑龍江引進大型氣吸型播種機,地少了它不來,用這種播種機,一畝(mu) 地比普通播種機增產(chan) 15%以上。”

  成立僅(jin) 4年,參與(yu) “聯合體(ti) ”的種糧大戶們(men) 親(qin) 身感受了自己麥田裏的變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men) 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從(cong) 鼓勵各地開展規模經營到各項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才能共同凝聚守護糧食安全的蓬勃力量。  

  編輯丨陸宇佳 李冰琦 宋建春 李棟 劉曉晨攝像丨張戈平 阮紅宇 楊青博剪輯丨任世平 佟永傑策劃丨牛彥敏 餘(yu) 仁山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主播說聯播丨全球最快高鐵,有一個設計細節很動感

    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布2024國內、國際十大新聞(詳情點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布2024國內、國際十大新聞),嫦娥六號月背采樣、“夢想”號入海等創新突破入選其中。總監製丨閆帥南監製丨李浙主編丨王興棟製作丨毛國龍  [詳細]
  • 新年將至 消費市場供應足人氣旺

    元旦將近,各地各部門豐富消費供給,消費市場活力足人氣旺。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元旦前夕,全國200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糧食、食用油、雞蛋、豬肉庫存量比12月初小幅增加,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 [詳細]
  • 新華鮮報丨時速400公裏!全球最快高鐵列車亮相

    環形試驗軌道上,兩列時速400公裏的CR450動車組列車首次亮相,標誌著由國鐵集團牽頭實施的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