皚皚白雪,莽莽天山。這裏孕育了無數生命奇跡,滋養(yang) 草原綠洲;也曾阻隔無數行人的腳步。
穿越霜雪,踏過滄桑,一代代人懷揣交往交流交融的夢想,尋路天山、繞行天山、翻越天山,最終——打通天山!
30日,天山深處傳(chuan) 來歡呼聲,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全線貫通。打通這條長達22.13公裏“咽喉”隧道,連接烏(wu) 魯木齊與(yu) 天山南側(ce) 尉犁縣的烏(wu) 尉高速通車在望。
隧道通車後,從(cong) 中部區域穿越天山連通南北疆隻需20分鍾車程,將改變天山南北的交通格局,縮短兩(liang) 地間的時空距離,促進經濟、文化等多方麵深入交流發展。
大道昌隆,南北貫通的新疆正在邁入繁榮發展的新征程。
民心所向,掘進天山
冷風呼嘯,寒途漫漫。出烏(wu) 魯木齊沿國道G216一路向天山南行,至海拔超4000米的勝利達阪附近,已是冰封雪砌難以通行。
不遠處天山勝利隧道內(nei) 已“三洞”貫通,直徑8米多的中導洞位於(yu) 中間,兩(liang) 個(ge) 直徑約為(wei) 12米的主洞在兩(liang) 側(ce) ,隧道如避風港,寬敞明亮,兩(liang) 車道的路麵平整通向遠方。
12月30日,工人駕駛工程車駛出天山勝利隧道。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這項工程,讓家住隧道出口附近的牧民巴葉感慨良多。“希望早點通車!以前家人有急症,想去北疆就醫,開車上山至海拔3000多米處就遇到大雪封路,隻能原路返回。”世代生活在天山腳下的巴葉說,盡管南疆和北疆在地圖上直線距離並不遙遠,實際上卻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覺得隔著千山萬(wan) 水。
北有草原河穀,南有大漠綠洲。千百年來,東(dong) 西延綿2500多公裏的天山山脈,橫亙(gen) 新疆南北,攔阻往來通途。跨越天山,是新疆各族群眾(zhong) 的殷切期盼。
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致力於(yu) 加快交通建設連接南北疆,先後派出數萬(wan) 名築路大軍(jun) 奔赴天山,他們(men)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崇山峻嶺間鋪就一條條通路。G216線烏(wu) 魯木齊至庫爾勒公路、G217線獨山子至庫車公路等,如同堅韌的紐帶,將南北疆緊緊相連。
然而,隨著新疆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人流、物流迅速增長,既有公路遠不能滿足南北疆來往的現實需要。
這是12月30日在新疆烏(wu) 魯木齊縣拍攝的天山勝利隧道入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天山雪雲(yun) 常不開”。巴葉居住的和靜縣畜牧資源豐(feng) 富,但出山之路異常艱險,本地的優(you) 質畜產(chan) 品常困於(yu) 山中難抵遠方市場。常年往返於(yu) 和靜縣和烏(wu) 魯木齊之間的貨車司機卡迪爾·阿不力孜說,冬季盤山道路時有結冰,大量運載煤炭、農(nong) 畜產(chan) 品的貨車會(hui) 滯留在途。
尤其是天山中部區域,冬季翻山異常艱難,繞行則耗時漫長。
再向崇山要通途!
一條穿越天山的高速公路通道——烏(wu) 尉高速公路在2013年被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它從(cong) 北疆的烏(wu) 魯木齊如一條直線貫穿天山,直抵南疆的巴倫(lun) 台、庫爾勒、尉犁。
2020年4月,烏(wu) 尉高速公路正式動工,其中,位於(yu) 線路中段全長22.13公裏的天山勝利隧道,要在數千米高的雪峰巨山下穿鑿而出,這也是世界在建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
“調動一切資源、克服一切困難”,隧道工程建設者們(men) 采用最先進工程設備、不斷創新施工工藝,克服氣候惡劣、地質斷裂帶多、環保要求高等困難,向著勝利的終點不斷進發。
施工曆時52個(ge) 月,天山勝利隧道左右行車雙主洞和中導洞“三洞”全線貫通。
這是12月30日在天山勝利隧道內(nei) 拍攝的貫通儀(yi) 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作為(wei) 烏(wu) 尉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天山勝利隧道建成後,穿越天山僅(jin) 需約20分鍾。烏(wu) 尉高速公路預計2025年全線建成通車,屆時烏(wu) 魯木齊到南疆的尉犁縣的駕車時長將從(cong) 7小時左右縮短到3小時左右。
“天山勝利隧道的貫通是裏程碑式的壯舉(ju) ,向世界證明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攻克極端複雜地質條件下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難題,對於(yu) 推動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促進南北疆經濟發展和區域優(you) 勢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yi)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dang) 委書(shu) 記、副廳長李學東(dong) 說。
千難萬(wan) 險,自強尋徑
天山勝利隧道附近的一處山頂埡口,因其地勢險峻,被人們(men) 形象地稱為(wei) “老虎口”。然而,與(yu) 凶險的地勢地貌相比,這項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所麵臨(lin) 的情況則更為(wei) 嚴(yan) 峻與(yu) 複雜。
地麵施工,要適應海拔3000多米的高海拔高寒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5.4攝氏度,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1.5攝氏度。
深埋地下的隧道穿越區,地質構造多變,岩性差異大,存在如斷層、岩爆等諸多地質風險。
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靜縣拍攝的天山勝利隧道出口及附近在建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挑戰前所未有。”負責設計天山勝利隧道的中國交建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彭文波坦言,工程建設要克服一係列難題——
隧道單洞長約22.13公裏且埋深大,相當於(yu) 從(cong) 山腹開掘5座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的總長;
整個(ge) 隧道穿越16個(ge) 地質斷裂帶,岩層複雜、地質脆弱;
隧道豎井最深706米,比北京“中國尊”還要高出上百米;
隧道裏最大地應力值將近22兆帕,相當於(yu) 一塊手指蓋大小的岩石就要承受200多公斤重量;
高地震烈度、高環保要求等也給施工帶來挑戰……
烏(wu) 尉高速公路何時通車,打通天山勝利隧道是關(guan) 鍵。再難,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超長隧道、超大埋深、地質複雜、岩石破碎,倘若采用傳(chuan) 統的鑽孔爆破法,打通天山,施工周期至少8年以上。經過反複研究論證,隧道設計采用“三洞+四豎井”布局方案,隧道施工在國內(nei) 首次采用“中導洞TBM+主洞鑽爆”,長隧短打的施工方案,在確保安全基礎上將施工效率提升了25%。
“三洞”就是在傳(chuan) 統的隧道左右洞中間增加一個(ge) 中導洞來輔助工作,以將整條隧道進行“切割”的方式來縮短工期。“四豎井”就是四處通風豎井,共同形成隧道的 “呼吸係統”,緩解特長隧道通風排煙困難。
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靜縣拍攝的天山勝利隧道出口(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的組合工藝相當於(yu) 將整條隧道切割成段、分段施工。同時,還采用了我國首創的壓注工法新型硬岩掘進機(TBM)‘天山號’‘勝利號’進行施工。自主研發的設備和先進技術確保工程質量,也大幅縮短了工期。”中國交建烏(wu) 尉高速六標段項目總工程師毛錦波說。
逢山開路,披荊斬棘。坍塌、突泥、湧水接連出現;硬岩掘進機被卡在“豆腐腦”一樣的地層中……麵對隧道建設中一隻又一隻“攔路虎”,建設者持續優(you) 化施工方案,運用科學方法精心組織應對。
千攔萬(wan) 阻路難行,自強不息尋徑通。
隧道進口端不遠處沿山而上,就是天山一號冰川,即烏(wu) 魯木齊市飲用水源頭區域,生態保護標準要求極高。
用鋼板鋪裝代替混凝土澆築、推行智能生產(chan) 廢水處理、施工過程中局部破壞的草皮立即進行人工修複……一係列旨在保護生態的工程細節要求逐一落實落地。
“從(cong) 規劃設計到施工,生態優(you) 先的理念體(ti) 現在工程建設每一個(ge) 細節上,建設者們(men) 一心嗬護著天山的碧水藍天。”中國交建烏(wu) 尉高速六標段項目經理李亞(ya) 隆說。
開放發展,大道如虹
天山南麓,和靜縣阿拉溝鄉(xiang) 的烏(wu) 拉斯台查汗村靜謐祥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哈謝卻心裏著急,這些天他頻繁奔走於(yu) 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政府,想推動村裏的民宿項目盡快落地。
“隧道打通了,烏(wu) 尉高速公路通車也指日可待,這是我們(men) 村發展旅遊的重大機遇,基礎設施不能‘短腿’。”哈謝說。
這幾年,哈謝眼見著周邊交通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許多村莊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旅遊業(ye) ,還提升了當地的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天山勝利隧道貫通後,烏(wu) 尉高速公路也通車在望。這條公路建成後,可有效緩解出疆通道運能緊張的現狀,促進南北疆協調發展。
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勝利隧道內(nei) 拍攝的貫通儀(yi) 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交通方便了,村裏的畜產(chan) 品能走出家鄉(xiang) ,進軍(jun) 更廣闊的市場。”哈謝說。
新疆地域遼闊,曆史上交通“留白”較多。“近十年來,圍繞構建承東(dong) 啟西、聯通南北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新疆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入達到數千億(yi) 元,進入曆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副局長鄭明權說。
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勝利隧道內(nei) 拍攝的貫通儀(yi) 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近年來,“三山兩(liang) 盆”立體(ti) 交通網絡越織越密——公路逐漸形成東(dong) 聯甘肅、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亞(ya) 、西亞(ya) 各國,北達蒙古國的幹支線交通網;以蘭(lan) 新鐵路和蘭(lan) 新高鐵為(wei) 主通道,臨(lin) 河至哈密鐵路為(wei) 北通道,格庫鐵路為(wei) 南通道的“一主兩(liang) 輔”進出疆鐵路架構日臻完善;民用運輸機場達到27個(ge) ,航線網絡逐步形成“一核多輔”“東(dong) 聯西出”“疆內(nei) 成網”的體(ti) 係。
一路通,百業(ye) 興(xing) ;路路通,業(ye) 向榮。如今,新疆逐步打造一批支撐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公路、鐵路、機場、物流集散基地,助力更多“中國製造”走向世界。今年前11個(ge) 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4031.1億(yi) 元,同比增長26%,增速位列全國第一。
大道如虹天地寬,在祖國西北角,一個(ge) 更加繁榮開放的新疆正在展開更加輝煌美好的時代新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