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標誌著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wei) 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內(nei) 涵豐(feng) 富、博大精深。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入把握其核心要義(yi) 及其內(nei) 在邏輯。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在新時代進一步彰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men) 又明確提出‘第二個(ge) 結合’。”這裏的“現在”,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進一步彰顯出來,進而內(nei) 在要求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可以說,沒有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時代價(jia) 值的確認,就難以深入把握“第二個(ge) 結合”的內(nei) 在邏輯及重大意義(yi) 。
新時代,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內(nei) 在要求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文化可以為(wei) 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注入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築牢更為(wei) 堅實的文化根基。
新時代,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內(nei) 在要求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充分意識到所麵臨(lin) 的“精神懈怠”危險,並把“精神懈怠”危險置於(yu) “四種危險”之首,充分說明精神懈怠的危害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仁義(yi) 禮智信、溫良恭儉(jian) 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對構建新時代中國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義(yi) ,在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彰顯出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價(jia) 值。
新時代,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充分凸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世界意義(yi) 。當今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協和萬(wan) 邦、兼濟天下、世界大同、親(qin) 仁善鄰等精神財富,為(wei) 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提供了豐(feng) 富的思想資源和文化支撐。
“第二個(ge) 結合”讓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有了更廣闊的文化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相結合,打開了理論和製度創新更廣闊的文化空間。
“第二個(ge) 結合”使我們(men) 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主要是在如何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文明、西方現代化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它著力破除“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除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文明的文化虛無主義(yi) ,使我們(men) 深刻認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chuan) 承發展並充分運用蘊含其中的寶貴資源。這是文化觀和文明觀意義(yi) 上的思想解放,重要意義(yi) 在於(yu) 幫助人們(men) 擺脫對於(yu) 西方現代化的盲目崇拜和路徑依賴,在於(yu) 堅定文化自信,使人們(men) 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
“第二個(ge) 結合”有助於(yu) 我們(men) 探索麵向未來的創新。在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堅守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是我們(men) 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的根本前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並結合時代要求推陳出新,充實馬克思主義(yi) 的文化生命,能夠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麵向未來的創新,朝著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所引領的方向推進,朝著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人類謀進步所確定的方向推進,朝著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所指定的方向推進。
“結合”造就了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結合’不是‘拚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在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中,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是具有總體(ti) 性、根本性的標識性概念。
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之“新”,體(ti) 現在馬克思主義(yi) 魂脈之統攝,體(ti) 現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脈之基因,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而生成的一種新成果。
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之“文化”,倡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主張在不同文化形態之間形成一種相互補充、彼此共生的關(guan) 係,使中國式現代化成為(wei) 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之“生命”,是哲學意義(yi) 上的“生命”,意味著這種新的文化形態茁壯成長、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這一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在吐故納新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持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新的文化生命體(ti) 之“體(ti) ”,既是一個(ge) 係統的“整體(ti) ”,也是具有主體(ti) 性的“主體(ti) ”。作為(wei) 係統的“整體(ti) ”,立足中國式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魂脈,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根脈;作為(wei) 具有主體(ti) 性的“主體(ti) ”,區別於(yu) “西體(ti) 中用”和“中體(ti) 西用”之爭(zheng) 中的“體(ti) ”,強調以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為(wei) 主體(ti) 。
把握明體(ti) 達用、體(ti) 用貫通的理論品格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ti) 達用、體(ti) 用貫通。這既彰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也明確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yi) 。所謂體(ti) ,主要是指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之理;所謂用,主要是指依據理來指導具體(ti) 的文化工作,體(ti) 現為(wei) 理論之用和實踐之用。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之用,體(ti) 現在解構“西方中心論”,破除文化虛無主義(yi) ,破解“古今中西之爭(zheng) ”,打開思想文化的創新空間,鞏固文化主體(ti) 性。“西方中心論”奉行“東(dong) 方從(cong) 屬於(yu) 西方”的邏輯框架,把西方世界看作“主”,把非西方世界看作“客”,強調“主統治客”。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則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以新的文化生命體(ti) 為(wei) “主體(ti) ”和“基石”,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走出並解構了“西方中心論”。“古今中西之爭(zheng) ”,“古今”是曆史時間問題,“中西”是曆史空間問題,涉及如何科學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習(xi) 近平文化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古為(wei) 今用,破除了文化虛無主義(yi) ,著力破解“古今”問題;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注重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著力破解“中西”問題。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之用,體(ti) 現在以獨特的文化形態為(wei) 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奠定深厚文化根基,為(wei) 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供厚重文化滋養(yang) ,為(wei) 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提供豐(feng) 厚文化支撐。
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強調要“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充分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使命感,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標示了文化坐標、錨定了文明航向。
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必須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這是基礎和前提,目標是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
推動文化繁榮是在“繁榮”層麵談文化,關(guan) 乎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它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沒有文化繁榮,就建不成文化強國;沒有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導向作用,推動文化繁榮就會(hui) 迷失方向。
建設文化強國是在“強國”層麵談文化。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ge) 國家的文化實力不僅(jin) 關(guan) 係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而且關(guan) 係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美好生活。建設文化強國,就要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不斷鞏固文化主體(ti) 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men) 的文化主體(ti) 性。”文化主體(ti) 性反映了一個(ge) 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自覺意識和進行文化創新創造的主動精神。“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創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
鞏固文化主體(ti) 性要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主要體(ti) 現為(wei) 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內(nei) 在要求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各方麵和全過程。鞏固文化主體(ti) 性,必須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黨(dang) 掌握了文化領導權,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堅持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為(wei) 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鞏固文化主體(ti) 性要注重“破”。自西方開啟現代化並引領世界現代化後,便建構起“東(dong) 方從(cong) 屬於(yu) 西方”的邏輯框架,一方麵,把世界各國卷入其中,另一方麵,用西方現代化的製度模式、價(jia) 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把現代化狹義(yi) 化、固定化、刻板化,導致不少國家對西方現代化機械模仿、盲目崇拜。這種錯誤認知對我國國內(nei) 一些人也產(chan) 生了影響,他們(men) 自覺不自覺地想要模仿西方現代化模式,缺乏文化自信。隻有徹底破除這種錯誤認知,跳出“西方中心論”的窠臼,才能不斷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為(wei) 此,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既不盲從(cong) 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真正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鞏固文化主體(ti) 性要注重“立”,就是立足於(yu)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men) 黨(dang) 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西方中心論”,為(wei)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提供了實踐基礎,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的立足點。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強大創造力的生命體(ti) 。隻有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基礎上不斷豐(feng) 富新的文化生命體(ti)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才能不斷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
(作者為(wei) 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