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ti) 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教育戰線勇擔重任,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ti) 統籌推進,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能力不斷彰顯,我們(men) 一起來看上海、江蘇、陝西三地的創新實踐。
上海:
為(wei) 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龍頭之力”
持續支持75個(ge) 高峰學科建設,麵向科技前沿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超前布局未來學科領域;積極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jun) 作用,全市高校年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總數超4000項;出台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大零號灣”等環高校創新集聚區對區域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的貢獻能級顯著提升……
作為(wei) 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一年來,上海教育係統緊緊錨定黨(dang) 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樹牢“教”為(wei) “科”服務、為(wei) “產(chan) ”育人的理念,一體(ti)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全麵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和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級,以龍頭之力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上海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賦能重塑,承擔國家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未來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試驗區”改革探索任務,實施人工智能促進科研範式改革賦能學科躍升計劃,支持複旦大學在全校範圍內(nei) 開展“AI大課”改革探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分別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培養(yang) 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引領者。
為(wei) 推動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和緊缺人才培養(yang) ,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揭牌成立;為(wei) 培養(yang) 強農(nong) 興(xing) 農(nong) 急需的青年人才,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設農(nong) 業(ye) 經營管理碩士專(zhuan) 項班,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卓越農(nong) 林創新班……
一年來,上海支持各高校依托特色優(you) 勢和學科專(zhuan) 業(ye) 分類建設集成電路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智慧農(nong) 業(ye) 學院等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開設微專(zhuan) 業(ye) 微課程,為(wei) 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課程資源。針對涉外法治、區域國別、農(nong) 業(ye) 經營等緊缺人才,推進專(zhuan) 項班培養(yang) ,加快需求響應速度。
一年來,上海探索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人才“住企聯合培養(yang) ”,由企業(ye) 出題、企業(ye) 和高校共同答題,構建“校企聯合、工學一體(ti) ”的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在貫通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方麵,上海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科學選拔、貫通培養(yang) 試點,啟動數學拔尖人才貫通培養(yang) 改革,依托優(you) 質高中少年班、高水平大學英才班,探索本博貫通培養(yang) 。
江蘇:
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走向生產(chan) 線
“中心現在有已經簽約的項目嗎?簽約前的概念驗證具體(ti) 怎麽(me) 操作?”“可以詳細講講中心‘一站式’成果轉化服務流程嗎?”……在不久前舉(ju) 辦的2024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hui) 上,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以下簡稱“區域中心”)設有專(zhuan) 門展位,前來了解信息和溝通需求的全國各地參會(hui) 人員絡繹不絕。
2024年9月,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部省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在教育部高位推動、大力支持下,江蘇舉(ju) 全省之力出台超常規政策、拿出硬招實招建設區域中心。協議簽約僅(jin) 3個(ge) 多月,區域中心已初步具備向全國高校提供服務的能力。
地處江蘇,服務全國。江蘇積極推動政策、資金、物理空間“三到位”,結合產(chan) 業(ye) 布局確定南京、蘇州為(wei) 核心承載區,與(yu) 省內(nei) 外60多所高校對接,遴選近1000項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一批成果有望於(yu) 近期落地轉化。南京、蘇州已分別成立獨立法人機構,以市場化管理模式保障區域中心建設運營。
當前,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已正式揭牌,圍繞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3個(ge) 重點領域分別建設的南京生物醫藥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和蘇州先進材料分中心正式掛牌。依托區域中心,越來越多科技成果正從(cong) 實驗室走向生產(chan) 線。
“我們(men) 聚焦國內(nei) 材料領域優(you) 勢高校資源,構建適合高校技術成果孵化的體(ti) 製機製,著力為(wei) 高校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蘇州先進材料分中心常務副主任羅宏傑介紹。
目前,南京、蘇州已有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近百個(ge) 。兩(liang) 市計劃3年內(nei) 搭建“一站式”公共轉化平台,形成從(cong) 項目引入、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到小批量試生產(chan) 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江蘇將持續在省級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基地認定方麵予以政策傾(qing) 斜。
江蘇省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江蘇預計用10年左右時間探索以區域中心為(wei) 牽引、國家大學科技園為(wei) 節點的“中心+節點”協同發展新模式,強化科技創新成果和拔尖創新人才高質量供給源動力。
陝西:
強化融合創新提升支撐服務效能
日前,南瑞集團—西安交大新型電力係統聯合研發中心承擔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配電網功能形態演化及主要評價(jia) 體(ti) 係和評價(jia) 方法研究”等4個(ge) 項目通過驗收。至此,雙方聯合攻關(guan) 的第一批項目全部通過驗收。
近年來,西安交大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深入實施“6352”工程,構建“一中心、一孵化、兩(liang) 圍繞、一共享”的“1121”深度融合創新模式,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南瑞—西安交大新型電力係統聯合研發中心便是這一係列創新舉(ju) 措的典型實踐。
2024年8月,西安交大、南瑞集團、西鹹新區簽署一體(ti) 化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電力行業(ye) 、電氣產(chan) 業(ye) 、電工人才在創新港形成“資源有效對接、成果及時共享、發展相互促進”的集群配套、融合發展共同體(ti) 。
目前,西安交大這種深度融合模式解決(jue) 企業(ye) 技術難題1200餘(yu) 項,孵化小微企業(ye) 210餘(yu) 家,引入包括深交所、深創投在內(nei) 的260多家金融機構,聘任了995名企業(ye) 導師,2000多名專(zhuan) 業(ye) 碩博士在創新聯合體(ti) 項目研發中培養(yang) 。
西安交大是陝西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把高校人才優(you) 勢、創新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提升服務支撐效能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陝西麵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新增博碩士學位授予單位9個(ge) 、授權點106個(ge) ,建立“就業(ye) —專(zhuan) 業(ye) 設置—招生”聯動機製,調減專(zhuan) 業(ye) 40餘(yu) 個(ge) 、控製360餘(yu) 個(ge) 。陝西深化“三項改革”,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分批組建創新聯盟,強化以需求和問題為(wei) 導向的科技攻關(guan) ,全省高校科研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03%,近3年全省高校簽訂技術合同4.9萬(wan) 餘(yu) 項,成交金額255億(yi) 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