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周年觀察

發布時間: 2025-01-09 11:20:00 來源: 新華網

  地處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chan) 業(ye) 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

  2020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研究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4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考察時表示,重慶、四川兩(liang) 地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發展能級,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

  5年來,四川、重慶攜手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6.3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約8.6萬(wan) 億(yi) 元,有效助推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在突破體(ti) 製障礙中推動一體(ti) 化發展

  連片的現代化廠房,平整寬敞的道路,繁忙有序的建設工地……四川廣安與(yu) 重慶渝北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正加速崛起。

  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跨省域實體(ti) 化運行的省級新區,川渝高竹新區肩負探索經濟區與(yu) 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使命。如今,川渝高竹新區已建立首個(ge) 跨省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具的首張稅票存根還入選黨(dang) 的二十大主題成就展。

  5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著眼打破行政壁壘,強化區域協同,以一體(ti) 化思維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

  相向而行,川渝兩(liang) 地建立多層次、常態化合作機製,聯合印發100餘(yu) 個(ge) 政策文件,注重政策共用、事項通辦,紮實開展經營主體(ti) 跨區域“雲(yun) 遷移”登記試點,實現跨區域訴訟服務一體(ti) 通辦。

  交通基礎設施是區域協同的先行官。成渝高鐵客運專(zhuan) 線改造完成後,重慶和成都實現1小時通達,大幅縮短雙城時空距離;川渝間全線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達16條,高速公路網絡加密織就,貨運物流更為(wei) 暢通,企業(ye) 供應鏈成本有效降低。

  在要素流動方麵,兩(liang) 省市深入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和土地製度改革,登記賦碼發證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超7.5萬(wan) 個(ge) 。協同推進川渝政務服務一體(ti) 化,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聯合發布“免證辦”“一件事一次辦”等4個(ge) 清單,推出4批次355項“川渝通辦”事項。

  如今,成渝地區緊密串聯,區域一體(ti) 化進程顯著提速,勾勒出一幅優(you) 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壯麗(li) 畫卷。

  在協作創新中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

  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實驗室與(yu) 四川省人民醫院共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正在緊張攻關(guan) 。

  “我們(men) 主要研究肺癌抑製性和微環境形成機製及臨(lin) 床診療策略,以支持和開發新靶向藥物或新抗體(ti) 。”過去一年多來,金鳳實驗室兼職課題負責人、四川省人民醫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許川頻繁往返於(yu) 成渝兩(liang) 地,既在實驗室帶團隊科研,也回成都醫院開展臨(lin) 床診療。

  5年來,兩(liang) 地緊密協作,共同搭建了一係列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創新載體(ti) ,兩(liang) 地落地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分別達到11個(ge) 、30個(ge) 。

  更廣泛的創新協作正在啟動。在川渝,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正呈現深度融合態勢。2024年前11個(ge) 月,川渝兩(liang) 省市共建科技創新聯盟50餘(yu) 個(ge) ,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增長26%。

  依托各自優(you) 勢資源,川渝兩(liang) 地注重優(you) 勢互補,產(chan) 業(ye) 合作不斷深化,加速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共同推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

  每天,數百輛氫燃料電池車輛穿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各城市間——這是“成渝氫走廊”啟動建設3年多以來,氫能產(chan) 業(ye) 在兩(liang) 地蓬勃發展的縮影。目前,兩(liang) 地已聚集了氫氣製儲(chu) 運加用上下遊200多戶企業(ye) 及科研院所。

  數據顯示,當前,川渝兩(liang) 地已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擁有45家整車企業(ye) 和1600多家配套商;兩(liang) 地2024年前三季度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規模約2萬(wan) 億(yi) 元,微型計算機設備產(chan) 量占全國比重超過三成;重慶、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加快成勢,兩(liang) 省市數字經濟企業(ye) 達1.85萬(wan) 家。

  在高質量發展中塑造新優(you) 勢

  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運營調度中心,班列訂單、訂艙、開行量等各項數據,24小時不斷更新在大屏幕上;港口上,運載集裝箱的卡車不斷進出閘口,一派繁忙景象。

  這樣熱火朝天的景象,每天都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沿線城市上演。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太平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目前輻射國內(nei) 18個(ge) 省區市73個(ge) 城市的156個(ge) 站點,通達全球12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48個(ge) 港口。

  5年來,兩(liang) 地對外開放通道持續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開通中泰、中越、中緬班列,共同做強中歐班列(成渝)品牌,實現運營標識、基礎運價(jia) 、車輛調撥“三統一”,運營質效持續提升。

  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暢通發展,也讓兩(liang) 地經濟、民生交往更加緊密,為(wei) 兩(liang) 地百姓高品質生活奠定了基礎。

  在重慶解放碑商圈的陸海新通道國際消費中心,來自日本、泰國、俄羅斯、意大利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上萬(wan) 個(ge) 進口商品,整齊擺放在貨架上。在這裏,市民可實現一站式“買(mai) 全球”。

  商圈裏全球商品供給,滿足著人民群眾(zhong) 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成為(wei) 雙城經濟圈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一個(ge) 縮影。

  5年來,川渝兩(liang) 地教育醫療養(yang) 老合作更加密切,實施教育協同發展行動,結對共建“雙一流”學科65個(ge) ,2300多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互認,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161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聯合打造川渝“銀發經濟”產(chan) 業(ye) 園。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實現全程網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川渝全域全類別戶口遷移“一站式”跨省通辦。

  綠色發展蹄疾步穩。川渝攜手共同完成“兩(liang) 岸青山·千裏林帶”營造林超1000萬(wan) 畝(mu) ,建立長江流域川渝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長江幹流川渝段水質穩定達到II類,建成45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兩(liang) 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近9000萬(wan) 噸。

  通過不懈努力,一幅生態優(you) 美、生活便利、文化繁榮、人民幸福的美好畫卷正在成渝地區展開。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