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物風華耀征程——2024年文物工作回眸

發布時間: 2025-01-10 14:43:00 來源: 國家文物局

  2024年金秋,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內(nei)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上,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表決(jue) 通過。

  “緊繃的心弦在這一刻舒展,掌聲中看到大家發自內(nei) 心的笑臉,凝聚著十餘(yu) 年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的艱辛與(yu) 歡愉。”一位當時在現場的文物工作者清晰記得那一刻的心潮澎湃。

  文物保護法修訂公布是2024年文物工作成果的一個(ge) 生動縮影,也是新時代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注腳。

  過去一年,文物工作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學習(xi) 宣傳(chuan)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紮實推進,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取得實效,重大決(jue) 策部署落地見效,各領域工作亮點頻現,文物改革發展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文物工作取得新進展、呈現新氣象。

  

  

  重大決(jue) 策部署落實落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修訂通過,以法治方式最大限度凝聚文物事業(ye) 發展共識、鞏固改革成果,通過法定程序將“保護第一”確立為(wei) 不可挑戰的國家意誌,加強文物規範管理,促進文物價(jia) 值挖掘和有效利用,加大監督問責力度,文物保護依法治理進入新階段。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全麵開展,國省市縣4級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部組建,21個(ge) 部門與(yu) 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本領域普查工作。截至2025年1月6日,全國已完成71萬(wan) 餘(yu) 處“三普”文物複查、複查率超過93%,新發現文物5.2萬(wan) 餘(yu) 處。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申遺成功。“先考古、後出讓”製度在全國25個(ge) 省(區、市)落實,“先調查、後建設”試點啟動。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zhong) 超14億(yi) 人次。7批次211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從(cong) 美國、日本、阿根廷、意大利等回歸祖國。“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40周年活動為(wei) 長城整體(ti) 保護再聚力、再“加油”。

  全麵深化改革蹄疾步穩

  縱深推進文物保護體(ti) 製機製改革,部署30餘(yu) 項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工作舉(ju) 措,協同推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督察工作,文物保護工程製度改革破題,北京、江蘇、浙江出台一攬子增量政策激發博物館創新發展活力。兩(liang) 批21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激發地方創新實踐,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案例示範引領作用彰顯。《“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穩步實施,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有序推進,國家文化遺產(chan) 科技創新中心獲批立項,浙江、新疆國家重點地區考古標本庫房建成。

  服務中心大局創新出彩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6部門聯合開展“共和國印記”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公布一批共和國成就見證物。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文物保護項目有效實施。加強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審批涉建文物保護許可千餘(yu) 項,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文物管控要求,加強城市更新、鐵路建設中的文物保護。深化邊疆考古,支持涉藏省區寺廟保護展示項目,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博物館民族、民俗類藏品研究展示,赴台灣舉(ju) 辦雲(yun) 岡(gang) 石窟和大運河主題展覽,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加大定點幫扶、對口支援力度,創建“走進文化遺產(chan) 助力鄉(xiang) 村發展”幫扶品牌。

  文物古跡保護做深做細

  完善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機製,全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名錄2699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名錄36088處。應縣木塔保護協調機製建立,全麵測繪方案和局部加固初步設計批複通過。佛光寺磚塔、故宮、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保護修繕等重要文物保護工程有序實施,支持300餘(yu) 項文物建築保護工程項目。廊橋行動計劃穩步推進,調查廊橋1820座。開展中小石窟寺搶救性保護,印發《石窟寺開放管理導則》,舉(ju) 辦2024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提升專(zhuan) 項行動計劃啟動實施,壓茬推進西夏陵、景德鎮手工瓷業(ye) 遺存等申遺項目,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5部門加強文化遺產(chan) 防汛協作,2部門聯合加大文物防災減災政策支持。

  文物安全責任不斷壓實

  加大執法督察力度,督促查處一批文物違法案件和安全管理問題,衛星遙感執法監測實現世界文化遺產(chan)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覆蓋。嚴(yan) 厲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全年偵(zhen) 破各類文物犯罪案件700多起,追繳文物5000多件,文物犯罪發案數同比下降28%,隱案積案破獲力度持續加大。發揮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機製作用,聯合中國海警局將水下文物安全納入海上維權執法綜合治理範圍,會(hui) 同中央網信辦開展古墓葬類題材短視頻和直播活動清理整頓專(zhuan) 項行動。推動建立安全管理製度和消防應急預案。開展文物行業(ye) 安全生產(chan) 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整改問題隱患26912處,築牢文物安全底線。

  文物考古研究深入推進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實施,相關(guan) 研究成果納入全國統編《中國曆史》等教材。18個(ge)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啟動實施,開展259項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二裏頭、殷墟、武王墩、南海深海考古、長江口二號古船等考古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實施基建考古發掘項目1480項。3部門聯合加強考古和遺址保護用地保障,推進石峁、蜀道等大遺址保護利用,殷墟、陶寺等10餘(yu) 家考古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啟動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進考古研學高質量發展。印發《推進世界一流考古機構建設指南(試行)》,編製《中外聯合考古專(zhuan) 項規劃(2024—2035)》。

  博物館改革發展穩步推進

  優(you) 化博物館布局,啟動新一輪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建設,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中小博物館發展,提升博物館支付和預約服務。征集推介100項2024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展覽,“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等精品展覽備受歡迎。完成59541件(套)國有館藏一級文物備案,出台《國有館藏一級文物定級工作指南》,研究修訂《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協調推進布達拉宮貝葉經等古籍文獻保護利用(三期)等重點項目。深入推進社會(hui) 文物管理綜合改革,進博會(hui) 文物免稅回流和文物市場擴大開放打開新局,認定公布6家國家文物鑒定區域中心,免費鑒定民間收藏送鑒物品8萬(wan) 件(套)、鑒定評估涉案物品48萬(wan) 件(套),完成2.7萬(wan) 件(套)文物進出境審核。

  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優(you) 化提升

  召開東(dong) 北抗聯革命文物工作會(hui) 議,推進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保護利用,實施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舊址等保護修繕工程,啟動井岡(gang) 山、瑞金、金寨革命舊址群整體(ti) 展示項目,推進南腰界紅三軍(jun) 司令部舊址等保護展示工程。支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提質升級。推出革命文物主題“大思政課”示範項目和精品項目,建設20家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北京、湖南、四川、青海等地“兩(liang) 彈一星”相關(guan) 舊址保護項目和紀念館竣工開放。

  文物科技教育人才一體(ti) 化發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華文明探源與(yu) 文物保護利用”重點專(zhuan) 項動議通過論證,在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與(yu)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文物聯合基金,文物保護技術裝備供需對接探索加強。推進中國文物雲(yun) (國家文物資源大數據庫)建設,開展“文物數據要素×”試點示範項目。牽頭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文化遺產(chan) 保護技術委員會(hui) ,秘書(shu) 處落戶中國,出台《文物保護標準化管理辦法》,發布實施23項國家標準、6項文物保護行業(ye) 標準。開展2024年度全國考古人才振興(xing) 計劃,首批25個(ge) 創新團隊入圍。5名技能型人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完成文物、博物館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分設,推進考古學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項。

  文物交流合作務實開展

  亞(ya) 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盟由文化遺產(chan) 國際合作機製轉變為(wei) 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夥(huo) 伴國總數達到20個(ge) 。中國與(yu)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南非、意大利等簽署4份文化遺產(chan) 合作協議,與(yu) 柬埔寨、突尼斯、沙特、南非等國有序開展古跡保護、聯合考古合作。我國聯合18個(ge) 文物原屬國發布《青島建議書(shu) 》,連任1970年公約締約國大會(hui) 附屬委員會(hui) 會(hui) 議副主席國。36個(ge) 文物出境展覽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聯合主辦第二屆“良渚論壇”,凝聚各國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共識。同香港海關(guan) 開展防止文物非法販運合作,在澳門舉(ju) 辦大灣區文化遺產(chan) 論壇及配套展覽,打造文明交流互鑒重要窗口。

  文物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持續攀升

  舉(ju) 辦11場新聞發布會(hui) ,開展北京中軸線申遺、“當一天普查員”基層行等主題宣傳(chuan)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主場城市活動、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hui) 場活動參與(yu) 人數、傳(chuan) 播影響力等創曆屆新高。泉州、揚州、吐魯番、曲阜相繼組織開展“何以中國”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尋古中國》《中國國寶大會(hui) 》等節目延續口碑熱潮,音樂(le) 話劇《受到召喚·敦煌》收獲熱烈反響,《何以中國》等7件文物作品獲評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文明中國》外宣專(zhuan) 版、《文物(英文版)》期刊開辟文物國際傳(chuan) 播新陣地。策劃發行文化遺產(chan) 題材係列紀念幣(第二組)。建設“東(dong) 坡行旅”“大道之行”等文物主題遊徑,全國發布文物主題遊徑超200條,文物和旅遊“雙向奔赴”、深度融合。

  歲月奔流,中華文脈,浩浩蕩蕩,生生不息。

  望向曆史深處,文明浸潤於(yu) 泱泱大國的筋骨血脈,文物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激活煥發,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徐徐鋪開。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