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全國多個(ge) 省份相繼召開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2025年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其中,廣東(dong) 、河南、浙江與(yu) 山東(dong) 等經濟大省明確提出確保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區紛紛主動作為(wei) 、加大工作部署,優(you) 化經濟布局,特別是經濟大省發揮主力軍(jun) 作用,推動經濟基本盤企穩,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兩(liang) 新”“兩(liang) 重”
激發經濟新活力
麵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等問題,多地聚焦“兩(liang) 新”“兩(liang) 重”部署行動。
例如,河南明確提出,更大力度提振消費擴大內(nei) 需。實施提振消費專(zhuan) 項行動,豐(feng) 富應用場景,培育新型消費,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加力擴圍實施“兩(liang) 新”政策,撬動更多大宗消費。更高質量推進“兩(liang) 重”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
廣東(dong) 表示,要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zhuan) 項行動,更大力度推進“兩(liang) 新”工作,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激發消費潛力。要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帶動,認真落實國家“兩(liang) 重”政策,做深做細前期工作,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劉向東(dong) 表示,多個(ge) 經濟大省搶抓發展先機,主動承擔挑大梁的責任,加快部署重大項目的開工,以政府投資帶動社會(hui) 投資,持續提振有效需求、擴大內(nei) 需,在培育經濟動能的同時釋放更大需求潛力,為(wei) 穩定地方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支撐。
中國財政學會(hui) 績效管理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我國投資將會(hui) 發生一些重大變化,政府投資的領域將會(hui) 更加寬泛,投資方式更加靈活,投資增量更加充裕,投資節奏明顯加快,可以更加積極有效彌補市場缺失和社會(hui) 投資不足,形成托住底盤、放大空間、激活市場的功效。
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也成為(wei) 經濟大省的關(guan) 注重點。例如,山東(dong) 提出,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上聚焦用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大力度統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
湖南提出,在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上下足功夫,動態編製“4×4”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創新圖譜,加強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健全完善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智賦萬(wan) 企”等行動。
“今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加快,正處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時期,為(wei) 提振市場信心,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意義(yi) 格外重大,特別是經濟大省對全國經濟仍具有鮮明的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張依群表示。
一季度經濟
有望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當前,各地區正通過實施一係列具體(ti) 政策和策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助於(yu) 中國經濟在未來保持穩定增長和持續向好。
談及2025年一季度經濟走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5年一季度經濟有望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具體(ti) 來看,一是消費在政策加力支持下有望實現漸進式恢複;二是製造業(ye) 科技創新增長顯著,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三是工業(ye) 穩中有進,新動能抵補作用不斷增強;四是供需矛盾逐漸緩解,推動物價(jia) 溫和回升。”
劉向東(dong) 認為(wei) ,在更積極有力的宏觀政策支持力度下,一攬子存量增量政策落地見效,2025年一季度經濟有望延續2024年四季度的增長態勢,產(chan) 業(ye) 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並呈現出量穩質優(you) 的特點,有效把各方麵積極因素轉化為(wei) 發展實績。
張依群表示,2025年一季度將會(hui) 延續去年年底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重大基建項目投資仍是關(guan) 鍵,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將會(hui) 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國內(nei) 消費、投資政策的共同拉動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