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鍾,成交3.8萬(wan) 元;
1分鍾,送出5.6萬(wan) 單;
1小時,30多萬(wan) 騎手在配送路上……
外賣,這個(ge) 在中國平凡而不可或缺的行業(ye) ,正創造著鮮為(wei) 人知的奇跡:
自2008年中國第一筆線上外賣誕生,外賣行業(ye) 快速崛起——騎手超1000萬(wan) 名,日均配送超8000萬(wan) 單,相關(guan) 聯的消費超萬(wan) 億(yi) 元。
新年伊始,新華社“民生直通車”記者直擊外賣大市場,走近外賣員。
外賣之“大” 超乎想象
早7點,從(cong) “晨間廚房”早餐店取出第一單;晚8點,將第53單送到金榜小區居民何先生手中……這是福建廈門“95後”外賣騎手宋孟可的一天。這一天,他掙到了326元配送費。
身著黃色的、藍色的工服,頭戴一頂安全帽,快速穿行大街小巷,外賣騎手,已成為(wei) 中國城市鄉(xiang) 村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飯店協會(hui) 外賣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數據,中國網上外賣用戶5.45億(yi) 人,市場規模約1.2萬(wan) 億(yi) 元,平均每天花在外賣上的消費近33億(yi) 元。
中國外賣為(wei) 何發展如此之快?
上世紀90年代末,電話訂餐在我國部分城市興(xing) 起,消費者隻需撥打特定號碼,商家便能送貨上門。
在餓了麽(me) 上海總部大廳,陳列著一輛殘舊的報廢電動車,這是餓了麽(me) 騎手送出第一單時騎的。
2008年,暑假剛過,上海交大的幾名大學生在曆經半年的調研後,決(jue) 定挺進外賣市場,創立“餓了麽(me) ”公司。不久,創始人便接到了上海郊區某大學學生的訂單。
這小小的一單,卻打開了中國外賣行業(ye) 的一扇窗。
2013年11月,美團外賣上線;2014年5月,百度外賣誕生;2017年8月,餓了麽(me) 收購百度外賣。多個(ge) 平台相繼問世,外賣品類也從(cong) 單一餐飲擴展到鍋碗瓢盆、生活用品,幾乎“無所不送”。
“跑”出來的大市場不斷壯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日漸交融:
——消費“蛋糕”做大了,形成新的消費增量。
“旺季時,一個(ge) 月線上就能賣300多萬(wan) 元。”開業(ye) 30多年的天津老牌海鮮店“三友海鮮”店主郭小凡說,自從(cong) 開通順豐(feng) 同城第三方平台急送服務,市內(nei) 訂單逐月增長。
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說,外賣拓展了消費的時間和空間。相當部分商戶的營業(ye) 時間已延長至全天24小時;傳(chuan) 統中小餐飲門店的服務半徑為(wei) 500米左右,而外賣的平均配送距離可達幾公裏。
——就業(ye) “蓄水池”拓寬了,打開新的就業(ye) 空間。
有關(guan)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即時配送員已達1000萬(wan) 人,年均增長約23%。以美團為(wei) 例,外賣騎手數量已從(cong) 2019年的399萬(wan) 人增至2023年的745萬(wan) 人,年均增幅保持兩(liang) 位數。
“送外賣,‘Gap一下’。”在27歲的安徽合肥美團外賣騎手王源源看來,外賣這個(ge) 行當的特點就是工作相對自由。他口中的“Gap一下”,就是也許會(hui) 為(wei) 下一個(ge) 工作過渡。
目前,超七成外賣騎手為(wei) 兼職,很多人會(hui) 在找工作的同時,兼職送外賣掙錢。
——行業(ye) 效益增長了,生態鏈日趨完善。
外賣,鏈條有多長?
記者調研發現,以餐飲外賣為(wei) 例,鏈條上遊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種(養(yang) )殖商戶,中遊為(wei) 采購、加工和運輸商戶,下遊為(wei) 平台商戶、騎手和消費者,涉及數十個(ge) 行業(ye) 和領域。
在外賣這條產(chan) 業(ye) 鏈上,共贏的生態正在形成。有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外賣年均拉動餐飲大盤增長3.4個(ge) 百分點。與(yu) 未開通外賣的商戶相比,引入外賣業(ye) 務後,商戶總收入增加超20%。
快速崛起,驅動力何在
外賣,為(wei) 何能在中國迅速崛起?調研中,記者發現四大驅動力:
經濟穩定增長,築牢外賣發展的根基——
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為(wei) 外賣行業(ye) 提供了堅實土壤。2013年至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6.1%,消費取代投資和出口,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經濟穩定增長和發展動能變化,是我國外賣行業(ye) 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厲基巍說。
城鎮化快速推進,壯大外賣市場需求——
宜良縣,一個(ge) 雲(yun) 南省昆明市下轄的小縣城,當地美團外賣站點站長鄭旭東(dong) 說,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縣城定居,外賣訂單量隨之增長,縣城24小時都會(hui) 有外賣訂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從(cong) 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城鎮人口增至9.33億(yi) 人,催生了規模龐大的城市上班族。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外賣服務,外賣發展與(yu) 城鎮化推進幾乎是同步的。”中國飯店協會(hui) 外賣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理事長史曉明說,當前,外賣縮小了城鄉(xiang) 之間的距離。
互聯網技術迭代升級,支撐外賣運營更高效——
美食甜品飲品、蔬菜水果、藥品文件……當打開外賣平台時,映入眼簾的外賣商品幾乎覆蓋至日常生活全品類。這背後支撐的正是算法技術。
算法迭代升級,離不開數據供給。
送外賣產(chan) 生了餐品種類價(jia) 格、消費口味偏好等數據,外賣騎手成了“流動程序員”,商戶、消費者及平台高效對接,算法不斷升級,推著騎手“加速跑”。
消費觀念轉變,促進外賣市場持續繁榮——
外賣,像一麵鏡子,折射著消費人群的新變化和市場的新趨勢。據不完全統計,“Z世代”已成為(wei) 外賣的中堅消費力量。“動一動手指,就能送到家。”有著10多年外賣消費經驗的青年張亮,道出了他們(men) 的消費觀——“方便快捷”“重視性價(jia) 比”。
覆蓋2000多個(ge) 縣城,潛力還有多大
東(dong) 至黑龍江撫遠、西至新疆喀什、北至黑龍江漠河、南至海南三亞(ya) ,外賣已經覆蓋到全國2000多個(ge) 縣城。如今,海外也有了中國外賣的身影。
“隨著外賣加速向偏遠縣域和鄉(xiang) 鎮下沉,外賣的市場規模有望持續保持增長。”史曉明說。
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為(wei) 外賣打開更多新場景:
“你的外賣,可能是從(cong) 天上‘飛’來的。”今年以來,深圳、合肥、杭州等多地陸續推出無人機配送服務,無人機配送已覆蓋奶茶咖啡、新鮮果切、旅行裝備等近百種商品。
“你的外賣,還可能是機器人‘送’來的。”騎手將訂單放在機器人身上,輸入房間號後,機器人快速將訂單送到指定房間……如今,在杭州、廣州等多地酒店,機器人配送“大顯身手”,提升了配送時效。
越“跑”越大的外賣,並非沒有隱憂:騎手權益保障、外賣食品安全、新業(ye) 態衝(chong) 擊……外賣,如何抓住新機遇?
一是算法要科學化,讓人文關(guan) 懷溫暖外賣騎手。
對於(yu) 不少外賣騎手來說,在高峰時段,電動車時速常常超過規定的最高時速25公裏。“這就是算法推著人跑。”曾經體(ti) 驗過送一個(ge) 月外賣的臨(lin) 沂大學教授邢斌分析說。
外賣算法如何再優(you) 化,多部門攜手:從(cong) 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到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台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zhuan) 項行動,政策持續上新,嚴(yan) 防一味壓縮配送時間導致交通違章率、事故發生率上升。
平台也在積極作為(wei) :為(wei) 騎手預留緩衝(chong) 時間,美團已將“預估送達時間點”改為(wei) “預估送達時間段”。順豐(feng) 同城通過騎士係統限製其接受通量訂單,強製或提醒騎士每工作4小時休息20分鍾。
從(cong) 開展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到發布指引,明確將“外賣小哥”納入最低工資保障,外賣騎手權益保障網越織越密。
二是以強有力監管,護航“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無人置身事外。
一段時間以來,不提供堂食的外賣店鋪越來越多,消費者難以監督,監管部門主動執法也難以發現所有問題。
把食品安全的監管網絡進一步織牢織密:廣州、青島、沈陽等地采取積分獎勵,鼓勵外賣騎手“隨手拍”,類似的“食安哨兵”隊伍在不斷壯大。同時,“互聯網+明廚亮灶”模式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多地執行,讓食品製作更透明。一些地方也建立違規商家公示機製,打造智慧食安管理體(ti) 係,為(wei) 外賣食品係好“安全帶”。
三是推動現代配送與(yu) 外賣騎手互為(wei) 補充、協同發展。
與(yu) 人力配送相比,無人機配送不受交通和天氣影響,似乎配送效率高了。不過,無人機配送也不是“無所不能”:
它還無法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務,比如靈活處理顧客的特殊要求、催促協調商家及時出餐等,這些服務目前還隻能由傳(chuan) 統的外賣騎手提供。
實際上,無人機配送和外賣騎手配送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互為(wei) 補充、協同發展。
向著更健康、更安全、更智能,外賣行業(ye) 還將繼續“奔跑”,精彩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