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綠進沙退”的中國智慧(微觀)

發布時間: 2025-01-20 11:37: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帶給世界的,有防沙治沙的具體(ti) 辦法,也有人沙和諧、“綠富同興(xing) ”的發展理念  

  “中國不僅(jin) 有效改善了本國的生態環境,還積極推動國際防沙治沙合作,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挑戰樹立典範。”不久前,英國《晨星報》網站刊發文章,稱讚中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取得的成就,認為(wei) 中國為(wei) 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寶貴借鑒。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麵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從(cong) 頒布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到組織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再到強化科技創新支撐……長期以來,我國將防沙治沙作為(wei)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舉(ju) 措。如今,我國森林覆蓋率已超過25%,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成為(wei) 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和防沙治沙的國際典範。

  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認識這一曆史性轉變裏的中國智慧,有三個(ge) 維度。

  一個(ge) 是時間的維度。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shu) 處2024年年初發布的公報顯示,全球每秒鍾就有相當於(yu) 4個(ge) 足球場大小的健康土地退化。然而,治理荒漠化,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ju) 的事情。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防沙治沙為(wei) 例,2024年底,環繞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裏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麵鎖邊“合龍”。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圍起來,我們(men) 用了將近半個(ge) 世紀。有當地幹部回憶,幾乎每一片新植的林地都要花費3年、栽種3次以上。沒有再難也不退卻的韌勁,哪來“綠鎖流沙”的奇跡?治理荒漠化,既需要分秒必爭(zheng) 、與(yu) 時間賽跑,更需要久久為(wei) 功、堅持打持久戰。

  一個(ge) 是空間的維度。

  各個(ge) 地區的氣象、水文條件各不相同,因此,防沙治沙的方案也會(hui) 有所不同。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在固沙治沙初期,曾嚐試過卵石鋪麵、瀝青拌沙、草席鋪蓋等方式,但都被風沙掩埋殆盡。一次,工作人員用麥草在沙漠中紮了“中衛固沙林場”等字,之後,喜出望外地發現其中方塊形的字沒有被沙子埋沒,經過反複試驗,最後發明“麥草方格”固沙法。除了“麥草方格”,許多地方還探索出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技術。思路決(jue) 定出路,但思路也需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這是治沙的科學方法,是中國帶給世界的智慧。

  還有一個(ge) 是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維度。

  正如有專(zhuan) 家指出的,防治荒漠化,並非意味著要消滅荒漠。防沙治沙的目的,在於(yu) 防治沙害、變害為(wei) 利。對於(yu) 荒漠化、沙化土地,完全可以因害設防、積極治理、適度利用。科爾沁沙地邊緣的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林場,7000餘(yu) 畝(mu) 的文冠果樹不僅(jin) 有效防止風沙侵襲,也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甘肅玉門市下西號鎮,曾經的戈壁荒灘變身4.5萬(wan) 畝(mu) 優(you) 質枸杞生產(chan) 基地,年產(chan) 枸杞幹果1.2萬(wan) 噸、枸杞原漿5000噸,產(chan) 值達5.8億(yi) 元;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昔日黃沙地,今朝綠滿坡,沙漠旅遊成為(wei) 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事實上,“治沙害”和“興(xing) 沙利”,是完全可以統一的;產(chan) 業(ye) 與(yu) 治沙的深度融合,能產(chan) 生“1+1>2”的效果。可以說,中國帶給世界的,有防沙治沙的具體(ti) 辦法,也有人沙和諧、“綠富同興(xing) ”的發展理念。

  荒漠化防治關(guan) 係人類永續發展。作為(wei)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參與(yu) 者、引領者,未來,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進一步分享技術、交流經驗,與(yu) 各方攜手,為(wei) 地球增添更多綠色,為(wei) 建設美麗(li) 宜居的共同家園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