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國春運“反向團圓”成潮流

發布時間: 2025-01-21 08:44:00 來源: 新華社

  中國春運大幕拉開,返鄉(xiang) 人群浩浩蕩蕩湧入車站。年過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卻在“逆行”:經過近21個(ge) 小時的車程,他們(men) 從(cong) 老家吉林長春抵達江蘇蘇州,拎著裝滿紅腸、木耳等年貨的大包小包,準備在女兒(er) 工作的城市過個(ge) 別樣春節。

  “這是我們(men) 第一次體(ti) 驗‘反向春運’。女兒(er) 工作很忙,我們(men) 都退休了,時間多,就來蘇州過年了。”王春喜說,反向旅途並不擁擠,春節期間正好還能逛逛旅遊景點。

  “不管正向反向,隻要我們(men) 一家人在一起,哪兒(er) 都是團圓。”王春喜說。

  1月14日,在哈爾濱火車站候車大廳,小朋友和姥姥一起吃東(dong) 西。她們(men) 從(cong)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去往海南省海口市過年。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1月14日開啟的為(wei) 期40天的春運,預計將有90億(yi) 人次跨區域流動。從(cong)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到“我來到你的城市”,老家父母奔赴子女工作地過年,正在這場人類年度最大規模遷徙中形成新風潮。

  有通信運營商數據分析指出,2024年春運,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長近30%,更多老人選擇前往子女工作地團聚,他們(men) 來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則多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中國鐵路部門稱,今年春運整體(ti) 客流穩中有增,反向客流量將進一步上升。

  “以前買(mai) 張火車票要攢半個(ge) 月錢,現在我的退休金足夠花了。”從(cong) 貴州到江蘇南京過年的老人沈其榮感慨說,密集的高鐵網絡和航空線路讓千山萬(wan) 水被輕鬆跨越,點點手指就能購票打破心理隔閡,讓他們(men) 更有勇氣來城市“陪伴孩子”。

  中國年輕人過年回鄉(xiang) ,不僅(jin) 因為(wei) “安土重遷”的故鄉(xiang) 情結,也著實因許多老人行動不便、經濟條件有限。而今,隨著醫療條件改善、城鄉(xiang) 發展差距縮小,中國3億(yi) 老年人尤其是農(nong) 村與(yu) 小城市的老人,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已顯著提升。

  “我已計劃好,年夜飯去網紅火鍋店吃,還做了一堆旅遊攻略。”在南京工作的設計師林佳打算把湖南老家的父母和奶奶接來過年。“以前春節回去就窩在家,今年讓家人來城市,感受下過年方式的多元化。”林佳說。

  1月14日,在武漢市天河機場,旅客在辦理值機。新華社記者 伍誌尊 攝

  不少城市在春節期間推出適合一家三代家庭旅遊的項目。廣州花城廣場的春節燈會(hui) 成為(wei) 全國聞名的年味地標;在成都,寬窄巷子結合大熊貓基地的“新春文化遊”吸引大批家庭出遊;南京則計劃推出超500個(ge) 文旅活動吸引舉(ju) 家出遊。

  有旅遊平台預測,家庭結伴出行將成為(wei) 中國今年春節期間的主流,親(qin) 子家庭的占比將增至49%,訂單量同比增長75%。

  “反向春運”也有助於(yu) 緩解春運交通壓力。蘇州火車站工作人員許亞(ya) 峰說,春運期間部分大城市單向客流多,去程人滿為(wei) 患,但返程運力易閑置,“反向春運”能客觀減少運輸壓力、增加上座率,有助於(yu) 均衡配置運力,實現效益增長。

  南京大學社會(hui) 學院副教授胡小武說,部分青年回鄉(xiang) 過年,匆匆待兩(liang) 天就離開,父母到城市過年往往能獲得更長團聚時間,也能感受城市文化與(yu) 氛圍。

  “父母來到城市,能直觀感受我們(men) 的生活環境,增進互相理解。”在江蘇無錫工作的“95後”張凡說。

  為(wei) 迎合這種過年新潮流,許多城市提供更包容的服務,如更細致的交通出行指引,在地鐵、車站增加誌願者協助搬行李、購票,旅遊景點提供免費或優(you) 惠開放等。

  “春節期間大城市可打造豐(feng) 富多元的藝術文化展演、節慶燈會(hui) 、廟會(hui) 市集等。從(cong) 社區到大型文化場館,期待有更多吸引家庭參與(yu) 的文化活動,讓城市過年成為(wei) 家庭的共同記憶。”胡小武說。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