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旅新探丨六百歲蛇燈舞動鄉土情

發布時間: 2025-01-27 09:46:00 來源: 新華網

  百年蛇燈起,一夜金蛇舞。

  “出燈啦!”隨著一聲號令,鼓樂(le) 齊鳴,長達128米的“肥東(dong) 洋蛇燈”起身遊走,光彩靈動。蛇年春節臨(lin) 近,安徽省合肥市肥東(dong) 縣的和睦湖畔,通體(ti) 流光的洋蛇燈在夜色中時而昂首,似騰空而去,時而垂頭,如蓄勢待發。

  承載著濃濃鄉(xiang) 情的洋蛇燈表演為(wei) 即將到來的乙巳蛇年新春增添了別樣的喜慶與(yu) 韻味,不少遊客前來觀看,跟隨“洋蛇”奔走歡騰。“今天第一次看洋蛇燈,很驚喜,不愧是‘中華一絕’!”從(cong) 江西到合肥過年的朱歡特意趕來觀看。

  “肥東(dong) 洋蛇燈”是一種流傳(chuan) 於(yu) 肥東(dong) 縣包公鎮大邵村一帶的民間表演形式,興(xing) 起於(yu) 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在大邵村流傳(chuan) 著一段“白蟒救村民”的古老傳(chuan) 說,村民將其演繹成獨特的燈會(hui) 儀(yi) 式以示紀念。當地人用竹絲(si) 、麻、油紙等紮出洋蛇,在其腹中點起紅燭,並定下“每18年舞一次,每舞一次,蛇燈增加一節”的習(xi) 俗。2008年,燈會(hui) (肥東(dong) 洋蛇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1月22日拍攝的“肥東(dong) 洋蛇燈”表演。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洋蛇燈的製作工序繁複而精細,涉及綁、紮、鑿、勾、翹、壓、襯等,從(cong) 放麻繩、撚皮紙鏈到打燈圈、連燈身,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老手藝人的心血與(yu) 智慧。

  百米的“蛇身”由超過10000個(ge) 燈圈環環相扣而成,總重量達千斤,僅(jin) 燈頭就重約60斤,展現了驚人的工藝規模。“蛇頭”的眼睛與(yu) 嘴巴雕刻得惟妙惟肖,“蛇尾”則設計成可搖擺的扇形結構。製作者憑借豐(feng) 富的經驗把燈把、燈身巧妙綁定,確保洋蛇燈在舞動時,展現出靈動與(yu) 力量之美。

  洋蛇燈的設計也內(nei) 藏玄機。“你看這顆用作燈引的龍珠,是用99個(ge) 角組成的一顆圓球形,能360度自由旋轉,通常一位老匠人需要兩(liang) 天半的時間才能完成。控製燈芯的‘活火圈’是由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燈圈通過萬(wan) 向節與(yu) 燈身相連,無論如何旋轉,燭火始終朝上。”舞燈間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邵二勇介紹起洋蛇燈的精妙之處。

  1月22日拍攝的“肥東(dong) 洋蛇燈”表演。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在龍珠的引導下,隊員們(men) 找好角度,亦步亦趨,緩慢盤繞,精確無誤,逐漸盤繞出一個(ge) 高達6米多的寶塔形態,宛如一條真蛇蜷縮棲息。

  洋蛇燈表演是一項集舞蹈、音樂(le) 、武術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藝術瑰寶,表演過程包括出燈、金蛇狂舞和收燈。表演時,蛇頭引領音樂(le) 鼓點平緩,蛇尾引領音樂(le) 鼓點輕快流暢。金蛇狂舞環節更是包括多個(ge) 經典舞蹈動作,如“長蛇出海”“走徑折”“搖大車”“四蟒翻身”“盤寶塔”等,場麵壯觀。

  在漫長的曆史中,大邵村人始終保持著對洋蛇燈的熱愛與(yu) 傳(chuan) 承。“舞洋蛇燈不是一個(ge) 人能完成的,需要家家戶戶齊心協力配合,所以舞燈本身就是凝聚人心的過程,寓意大夥(huo) 兒(er) 對騰越奮進、國泰民安的向往。”70歲的“肥東(dong) 洋蛇燈”表演領隊邵國安說。

  1月22日拍攝的“肥東(dong) 洋蛇燈”表演。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對於(yu) 洋蛇燈的延續,大邵村人重視家風傳(chuan) 承,代代口耳相傳(chuan) ,表演隊伍也是老中青三代結合。21歲的大二學生邵自彧讀初中起就加入村裏的燈隊,今年他早早就接到爺爺的電話。“無論走得多遠都要回來參與(yu) ,這是我們(men) 傳(chuan) 統文化的根,是不能割舍的鄉(xiang) 情。”邵自彧說。

  近年來,大邵村人不斷改進洋蛇燈製作工藝,挖掘洋蛇燈的文化內(nei) 涵和藝術價(jia) 值,將其與(yu) 現代審美相結合,並利用數字化等手段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表演形式。

  “原先‘蛇頭’中的蠟燭用LED燈代替,桑皮紙變成了彩紙和錫箔紙,既安全又增加了藝術效果。‘蛇身’的燈皮布采取3D打印技術,顏色絢麗(li) 逼真。”邵自彧告訴記者,改進後的洋蛇燈更貼合當下的審美,他們(men) 還紮了小版洋蛇燈,方便傳(chuan) 播。

  1月22日拍攝的“肥東(dong) 洋蛇燈”表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如今,“肥東(dong) 洋蛇燈”在保持傳(chuan) 統習(xi) 俗的基礎上,與(yu) 當地的燈會(hui) 廟會(hui) 、傳(chuan) 統節日、文旅活動相結合,搭建起常態化傳(chuan) 播陣地,推出文創產(chan) 品,嚐試與(yu) 其他非遺或民俗互動,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

  “我們(men) 還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發起‘燈耀青苗’誌願服務項目,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每周到學校開展紮製技術和舞燈技巧的課程,現在已培養(yang) 近百名小隊員。”肥東(dong) 縣包公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嚴(yan) 偉(wei) 表示,當地計劃立足這項“國字號”非遺,充分挖掘在地文化資源,規劃打造休閑度假區,以“新”破局,帶動文旅產(chan) 業(ye) “熱”力十足。(策劃:孫聞、王黎 視頻:周牧 海報製作:李歡)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