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家睦鄰善多喜樂 國強民富長安寧

發布時間: 2025-01-29 09:53: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河山添錦繡,星光映萬(wan) 家。在乙巳蛇年春節到來之際,中華大地處處張燈結彩、喜慶祥和,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升騰起嶄新的期待,凝聚起奮進的力量。

  在2025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希望全國各族人民“以蛇行千裏的勁頭,堅定信心、滿懷希望,開拓進取、頑強奮鬥,共同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要求“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紮實做好關(guan) 心困難群眾(zhong) 、春運調度、保障市場供應、豐(feng) 富文化生活等工作,加強安全生產(chan) ,確保人民群眾(zhong) 度過歡樂(le) 平安祥和的節日”。

  過好春節意味著新一年有一個(ge) 好的開端。除夕這天,“年”文化集中呈現,維係著中華兒(er) 女千百年來的深刻記憶和情感認同;家人團聚、親(qin) 朋相伴,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聊聊這一年的國與(yu) 家,家睦鄰善多喜樂(le) ,國強民富長安寧;春運一線、年貨市場,保暢通、保安全、保供應片刻不息……“家家戶戶幸福生活、老老少少開心快樂(le) ”的人間美景愈發靚麗(li) 。

  文化——

  歲除之時 年味正濃

  春節文化底蘊深厚,春節曆史源遠流長。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chuan) 統新年的社會(hui) 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成功申遺後的首個(ge) 春節,各地群眾(zhong) 貼春聯、貼年畫,逛廟會(hui) 、行花街,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的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鼓樂(le) 鏗鏘、喜氣騰騰。泥人張彩塑、楊柳青木版年畫等30餘(yu) 家非遺店鋪和老字號鑲嵌其間。穿過牌樓,忽而人聲鼎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天津皇會(hui) 活化展演正在上演。人群中洋溢著熱烈與(yu) 歡樂(le) ,傳(chuan) 遞著認同與(yu) 自信。

  “年”文化曆經千百年賡續綿延、代代流傳(chuan) ,文化遺產(chan) 琳琅滿目。天津古文化街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老城津韻煥發勃勃生機。

  千裏之外,花城廣州繁花似錦,喜氣洋洋。

  逛花市、行花街,春節之於(yu) 廣州,常常與(yu) 花為(wei) 伴。一朵花,既是裝飾品,也是好彩頭。

  越秀區西湖花市人山人海,往來的人們(men) 說著吉祥話,拍照留念。江蘇遊客林靜帶著家人來廣州旅遊過年,第一站就是行花街,“很喜歡這裏獨具韻味的年節氛圍。”

  辭舊迎新的故事,回家是美好的注腳。年複一年的堅持,團圓是永恒的追求。這是獨屬於(yu) “年”的文化魅力。無論天南海北、老人孩童,心心念念的人們(men) 千裏迢迢地回家,家風家教得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緩凍貨、蒸黏豆包、掛福字……除夕,天剛蒙蒙亮,黑龍江寧安市石岩鎮和平村便熱鬧起來。孩子們(men) 身穿喜慶的紅襖,蹦蹦跳跳,和大人一起將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時至傍晚,村民寧寶瑞一家按照傳(chuan) 統年俗,向尊長拜年,給晚輩發壓歲錢。溫馨農(nong) 家屋,傳(chuan) 來陣陣歡笑。“今晚全家人一起守歲,歲歲平安。”寧寶瑞說。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歲除之時,四海同春。

  團聚——

  家國一體(ti) 家國同心

  在萬(wan) 家團圓的日子裏,老百姓住得怎麽(me) 樣,吃得怎麽(me) 樣?災後恢複重建進展如何,溫暖過冬過節是否有保障?

  河北雄安新區,李豔東(dong) 一家在回遷新房迎接農(nong) 曆新年。

  2024年9月,原住容城縣東(dong) 四莊村的李豔東(dong) 一家搬進了容西片區同福園小區。步入屋內(nei) ,新購置的家具十分打眼,十幾盆鮮花、綠植更是增添了幾分暖意。

  “咱這安置房是精裝修,社區配套齊全,超市、學校、公園10分鍾都能到。”李豔東(dong) 說,“街坊鄰居和睦相處,相互幫襯,舒心著呢!”

  安居,也要樂(le) 業(ye) 。入住以後,李豔東(dong) 兒(er) 媳在家門口的超市找到一份新工作,“待遇不賴,離家還近。”

  目前約14萬(wan) 回遷群眾(zhong) 搬進容東(dong) 以及雄東(dong) 、容西片區,安置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逐步完善。除夕夜,家家戶戶透出星光點點,成為(wei) 新時代宜業(ye) 宜居的“人民之城”的一抹暖色。

  雪域高原,寒冬中孕育著新的生機。

  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除夕,定日縣長所鄉(xiang) 茶江村的板房裏,幾名藏族群眾(zhong) 圍著火爐喝茶,桌上擺著各類果盤和零食。茶江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唐迎賓和大家一起製作特色美食。“感謝黨(dang) 和政府以及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心和支持。大家對來年充滿了新期待。”青年尼瑪動情地說。

  目前,定日縣三個(ge) 重災鄉(xiang) 的板房搭建工作已全部完成,1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全部住進溫暖明亮的板房。“政府為(wei) 我們(men) 村每戶家庭送來了米麵油、牛羊肉等年貨。眾(zhong) 誌成城、團結奮鬥,就一定能早日開啟新的生活。”唐迎賓說。

  確保人民群眾(zhong) 過一個(ge) 歡樂(le) 祥和的春節,是家事,也是國事。

  2024年8月,遼寧葫蘆島市遭遇嚴(yan) 重洪澇災害,祝家溝村受災被淹。

  這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奮力托舉(ju) ——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後,祝家溝村重建完成,“祝家新村”拔地而起。

  除夕這天,村民朱洪達家70平方米的新房子收拾得幹淨溫馨,大鍋裏正燉著菜,向爐灶內(nei) 添把柴,爐火映紅了朱洪達的臉龐。縷縷煙氣加熱火炕,一摸炕麵,正熱乎!“早就備好了年貨,閨女、兒(er) 子都在家,一家人在新房子過年。”

  堅定信心、滿懷希望。“這麽(me) 快就有新房子住,有這麽(me) 多關(guan) 心和幫助,我們(men) 有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朱洪達家裏種了600多棵果樹,“收入有保障,閨女學習(xi) 用功,好日子有奔頭!”

  天災無情,人間有情。家國同心,人定勝天。

  保障——

  安全出行 安心過年

  春運,關(guan) 係著億(yi) 萬(wan) 家庭新春團圓。確保90億(yi) 人次順利抵達目的地,一場“大考”如何應對?

  除夕一大早,武漢火車站內(nei) 客流如織,一群臂佩“頭雁黨(dang) 團員突擊隊”袖章的鐵路工作人員正緊張忙碌,奔走在檢票口、候車大廳、站台等不同位置。

  答疑、指路、尋人,“突擊隊員”張曉芳步履不停,不時用對講機溝通,一會(hui) 兒(er) 工夫就服務了七八名旅客。“春運期間武漢火車站24小時值崗守備,我們(men) 將全力保障好廣大旅客。”張曉芳說。

  旅途中,列車飛馳、車輛穿梭、飛機起落,保障春運的工作者們(men) 用心用情守護旅客歸途的每一程,共同擦亮春運的平安底色。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都是事關(guan) 民生的大事。過年團圓,如何讓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

  除夕這天,甘肅蘭(lan) 州市永登縣的北街農(nong) 貿市場人來車往,各類店鋪攤位整齊有序。前來置辦年貨的市民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聲音中充盈著濃濃年味。

  市民關(guan) 文蓮每年都來這兒(er) 采購年貨,“價(jia) 廉質優(you) ,美得很!”她擠出人群,高興(xing) 地拎起對聯、蔬果和海鮮,向熟悉的街坊比劃著。

  水果店店主高永芳忙得不亦樂(le) 乎,“現在農(nong) 貿市場煥然一新,既有好環境也有好管理。”

  “產(chan) ”得豐(feng) 裕,“供”得順暢,“銷”得平穩……放眼神州大地,人們(men) 在充盈的年貨中體(ti) 悟“年”的意蘊,暢享“年”的喜悅。

  安心過年,民之所盼。安定祥和,人間美景。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總會(hui) 給人們(men) 帶來新的憧憬。在團圓中汲取力量再出發,億(yi) 萬(wan) 人民以蛇行千裏的勁頭,堅定信心、滿懷希望,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向著更高遠的目標,闊步前行。

  (記者龔相娟、薑曉丹、方圓、邵玉姿、徐馭堯、施娟、劉佳華、範昊天、宋朝軍(jun) 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