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歌笑語迎新春。一副副對聯、一盞盞花燈,展現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新春海采《今年春節怎麽(me) 過》,讓我們(men) 一起感受濃濃的年味兒(er) ,共度歡樂(le) 祥和的春節!
記者:想問問你們(men) 今年的春節打算怎麽(me) 過?
遼寧本溪遊客 宋詩琪:大年初一肯定要熬棗湯,我是山東(dong) 臨(lin) 沂的。
北京遊客 李婉琳:北方就是都會(hui) 有“貼吊錢”的文化。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麵,初三的合子往家轉。
廣東(dong) 佛山市民 李愛華:年初一,我們(men) 是祠堂裏麵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這時候是最熱鬧的,所有的小朋友圍過來派紅包,說一句祝福,每個(ge) 人都派,見到人就派,認不認識都派。
記者:您覺得到了每年過年必做的一個(ge) 事兒(er) 是什麽(me) ?
甘肅武威市民 陳吉花:打攻鼓子,這麽(me) 大的鼓子這裏吊上。
記者:平時的社火參與(yu) 不?
甘肅武威市民 陳吉花:參與(yu) 。
記者:您一般扮演什麽(me) 角色?
甘肅武威市民 陳吉花:扮猴子,中國武術猴子,耍著棍子、刀,我都要耍的。我就是愛參與(yu) ,愛活動,這就是我們(men) 中國的傳(chuan) 統民俗,玩得最開心。
記者:過春節覺得必不可少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
安徽黃山市民 翟敏甜:煮茶葉蛋,我們(men) 這邊。
安徽黃山市民 鄭若晨: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men) 都挨家挨戶吃雞蛋。以前經濟沒有這麽(me) 發達的時候,雞蛋就是一個(ge) 比較好的東(dong) 西,拿出來招待客人。我們(men) 徽州人還是蠻延續傳(chuan) 統的春節習(xi) 俗的。
遼寧營口爆米花店經營者 賈娜:我家是蓋州,南部山區,看皮影戲,吃卷煎。
北京市民 周女士兩(liang) 姐妹:跟兒(er) 子一起過。兒(er) 子回來了,跟兒(er) 子一起逛廟會(hui) ,吃北京的小吃,豆汁、麻豆腐、焦圈,這都是北京的最愛。大家一起團團圓圓,談天說地,回憶這一年所走過的路程,展望未來。國家好,是家庭也好,孩子們(men) 都好,老年人生活更好。
記者:今年春節都準備怎麽(me) 過?有什麽(me) 安排嗎?
福建漳州漳浦縣東(dong) 阪村村民 戴乃妹:春節演出都已經排滿了,我還有一份工作是演木偶戲給外地的遊客看,再把這些農(nong) 村的活動都搞起來。
江西上饒弋陽縣朱坑鎮米嶺村村民 許仕忠:我們(men) 弋陽有個(ge) 風俗,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hui) 打點年糕,寓意家庭事業(ye) 步步高。
福建寧德霍童鎮興(xing) 賢村少年線獅隊隊長 陳吉宏:線獅,是用繩線去提控獅子的一種表演形態。我們(men) 的獅子表演形態就是母親(qin) 帶著孩子在共同追逐球,實際上是一種表現母愛的環節,那我們(men) 中國的團圓,就是大家聚在一起過春節,就是家家戶戶,團圓圓滿。
記者:中國這個(ge) 傳(chuan) 統文化最吸引你的是什麽(me) ?
福建寧德霍童鎮興(xing) 賢村少年線獅隊隊長 陳吉宏:就是它獨特的中華美,我們(men) 團隊也有去做一些宣講和公益活動。就是希望讓更小的小朋友了解中國的文化。
記者:今年你覺得會(hui) 有什麽(me) 不一樣嗎?
天津學生 周振禕:第一個(ge) 非遺春節,我覺得全世界都在慶祝春節。
天津遊客 劉女士:包括我們(men) 的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你看現在我們(men) 的文化越來越自信,就是我們(men) 的國力越來越強盛的一個(ge) 表現。
記者:穿漢服出來有什麽(me) 特別的感覺嗎?
福建廈門市民 通蘭(lan) :很自信,很漂亮,感覺把文化穿在身上。
河北秦皇島牛頭崖大集商販 祖印奎:寫(xie) 對聯也寫(xie) 24年了,我一般主要是看見書(shu) 法書(shu) 我都買(mai) 不少,筆我都買(mai) 。
北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布糊畫”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滕天一:很多手工掛件做完了到不了一分鍾就買(mai) 走了。從(cong) 古到今幾千年了,我們(men) 中國的東(dong) 西到哪兒(er) 你細看,它是有內(nei) 涵的東(dong) 西。比如說我拿了楊萬(wan) 裏的一句詩“映日荷花別樣紅”你可以看到荷塘、池塘是吧,再想到我們(men) 的詩、詩人,它都是有意境的。
記者:您覺得春節在您心目中是什麽(me) ?
北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布糊畫”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滕天一:我覺得挺神聖的,很了不起的。這是一年人的辛勤勞動,到過年了在家裏團圓啊,人們(men) 都喜慶,高高興(xing) 興(xing) 來慶祝節日,平安、幸福、快樂(le) 這些人的感受,把這一年的勞累全都忘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