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采訪黃旭華院士,也多次拍攝他進入辦公室工作的影像,但2月7日,記者站在以往經常采訪拍攝黃老的走廊裏,這一次看到的卻是因保密貼在門上的封條,恍惚中突然意識到,這位一生“為(wei) 國鑄劍”的老人,在前一天晚上,真的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辦公室。
從(cong) 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處得知,黃旭華生前有兩(liang) 個(ge) 願望,一是回廣東(dong) 家鄉(xiang) 看看,二是到延安革命舊址走走。“三年前,回廣東(dong) 老家省親(qin) ,他真的非常開心,但延安之行,因身體(ti) 原因,遺憾沒有成行。”一直在準備延安之行的工作人員感到十分惋惜。
兩(liang) 個(ge) 願望,不禁想起黃旭華給記者講的兩(liang) 個(ge) 故事。
第一個(ge) 故事,黃旭華很興(xing) 奮地講。
1948年的一天,地下黨(dang) 組織派人找到在上海的交通大學讀大三的黃旭華,問他對當前局勢怎麽(me) 看。黃旭華多才多藝,是學校進步社團“山茶社”的骨幹成員,他用一首歌回答:“山那邊有好地方,一片稻田黃又黃”。唱完兩(liang) 人會(hui) 心一笑,他們(men) 都知道歌曲的意思。“山那邊就是解放區,延安就在山那邊,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回憶起70多年前的情形,當時已95歲的黃旭華仍然很興(xing) 奮,眼裏仍然閃爍著光。在地下黨(dang) 組織的引領下,1949年春,進步青年黃旭華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此後,黃旭華一輩子追隨她,忠誠她。
上海解放後,“山茶社”社員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合影,前排臥者為(wei) 黃旭華。新華社發
另一個(ge) 故事,黃旭華邊哭邊講。
1957年初,黃旭華突然離開家鄉(xiang) ,從(cong) 此杳無音訊。直到1986年冬,黃旭華終於(yu) 和盼了他近30年的老母親(qin) 拍了一張合影。近30年沒有回家,家人也不知黃旭華做什麽(me) 去了,兄弟姐妹對他多有“怪罪”。直到1987年,黃母看到在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裏麵隻寫(xie) 有黃總設計師,並沒有“黃旭華”,但文章提到“他妻子李世英”。這篇文章黃母看了很多次,她肯定黃總設計師就是她的“老三”,黃母對家人說:“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故事講到這裏,黃旭華早已老淚縱橫。知兒(er) 莫若母。“這句話傳(chuan) 到我耳朵來,我哭了,30年如山負重釋然了。我對母親(qin) 說,我很想你啊,她也哭了!”
00:38
黃旭華經常講,忠孝不能雙全,對黨(dang) 和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得知黃旭華生前的兩(liang) 個(ge) 願望,記者這才明白,“山那邊”和“回故鄉(xiang) ”何嚐不是他畢生家國情懷的寫(xie) 照——在生命最後時刻,他仍然想著的是“忠”與(yu) “孝”。
這是一張拚版照片:左圖為(wei) 1957年春拍攝的黃旭華;右圖為(wei) 1986年冬拍攝的黃旭華與(yu) 母親(qin) 的合影。新華社發
“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用一輩子追求“山那邊”黃又黃的稻田,忠誠“山那邊”的黨(dang) 和人民。“回故鄉(xiang) ”,想必他是想念母親(qin) 了,還有家鄉(xiang) 汕尾的“美麗(li) 紅海灣”。
青絲(si) 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記者曾問他,如果人生能重來,您會(hui) 做何選擇?黃旭華篤定地說,還是選擇投入到祖國的核潛艇事業(ye) 中!
“山那邊”有好地方,那裏有“故鄉(xiang) ”的美麗(li) 紅海灣!
黃老,一路走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