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全國已完成汽車報廢更新16.9萬(wan) 輛,超397萬(wan) 名消費者購買(mai) 了逾487萬(wan) 台以舊換新家電產(chan) 品,超2671萬(wan) 名消費者申請了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產(chan) 品的購新補貼,充分彰顯了加力擴圍實施“兩(liang) 新”政策在激發消費新動能方麵的顯著成效。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作出“加力擴圍實施‘兩(liang) 新’政策”的戰略部署。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擴大了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範圍,豐(feng) 富了家電以舊換新品類,並首次對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三類數碼產(chan) 品實施購新補貼,為(wei) “兩(liang) 新”政策發力顯效提供了重要牽引和保障。
“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實施以來,各地因地製宜,創新工作方法,形成了諸多值得關(guan) 注的亮點。其一,依托發達的電商平台和完善的數字化服務體(ti) 係,全國各地消費者能夠快捷、便利地享受加力擴圍“兩(liang) 新”政策提供的各項優(you) 惠。頭部電商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前三天手機品類成交量同比增長超50%,春節期間洗碗機銷售同比激增460%,消毒櫃大漲超980%。其二,以舊換新消費浪潮在不少中小城市和農(nong) 村地區同樣熱烈,如湖南省湘潭縣、河南省杞縣等地區探索“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百姓受益”模式,均取得良好成效。其三各地區因地製宜,創新施政。例如,四川省在國家補貼基礎上補充6類家電產(chan) 品納入以舊換新補貼範疇;江蘇省則結合農(nong) 業(ye) 發展實際,自選部分農(nong) 業(ye) 機械進行備案,擴充老舊農(nong) 機報廢更新補貼範圍。
“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在提振消費的同時,也推動形成了綠色轉型、產(chan) 業(ye) 升級的強大動能。政策引導和催動下,以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和智能數碼產(chan) 品為(wei) 代表的高附加值商品銷量持續攀升。在以舊換新家電產(chan) 品中,一級能效產(chan) 品的銷售額達90%以上。在消費需求提質升級的拉動下,供給端轉型發展趨勢明顯,多家知名家電廠商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e) 著重提升產(chan) 品智能化水平,充分體(ti) 現了政策引導下消費對供給側(ce) 的強勁推動力。
財政方麵,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資金為(wei) “兩(liang) 新”政策落地築牢基礎,直接降低了消費者購買(mai) 成本和企業(ye) 墊資壓力,成功釋放消費潛能。與(yu) 此同時,中央財政於(yu) 2025年1月已預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首批資金810億(yi) 元,有力保障了政策實施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金融領域,再貸款政策工具和消費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產(chan) 品創新形成合力,強化了政策實施的影響力和持續性。市場機製是政策紅利轉化為(wei) 消費熱潮的關(guan) 鍵一環,通過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精準識別和追蹤消費者偏好,市場主體(ti) 推出豐(feng) 富多樣的產(chan) 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實現了經濟利益的高速轉化。中央財政資金的精準投入、金融體(ti) 係的大力支持、市場主體(ti) 的深度參與(yu) ,共同為(wei) “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顯效提供了穩固的保障,充分激活了消費新動能。
當前,加力擴圍後的“兩(liang) 新”政策以其範圍廣、落地快、參與(yu) 多的係統性優(you) 勢,正成為(wei) 撬動消費潛力的關(guan) 鍵抓手。政策的深入實施不僅(jin) 有效暢通了供需兩(liang) 端,還通過持續優(you) 化流程、完善機製提升了政策紅利的落地效果,引領消費市場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未來,要充分發揮政策潛能,還需構建靈活多樣的宣傳(chuan) 渠道,不斷強化跨部門信息聯通共享,精簡化、規範化補貼申請流程;同時加快完善資金預撥和實時清算係統,注重提升監管效率和政策協同度,確保“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惠民利企,助力經濟結構優(you) 化和高質量發展。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促進經濟內(nei) 循環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兩(liang) 新”政策不僅(jin) 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獲得感和幸福感,還通過產(chan) 品迭代帶動產(chan) 業(ye) 創新升級與(yu) 綠色轉型,展現出多維度的積極效益。乘著“兩(liang) 新”政策加力擴圍的強勁勢頭,中國消費市場正煥發新貌,向著更具活力和持久性的未來邁進。作者:周澤將(安徽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