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航天育種+生物育種+人工智能”組合孕育“未來牧業”

發布時間: 2025-02-27 16:47: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眼下正值初春,正是新疆各地牲畜轉場回圈、接羔育幼的關(guan) 鍵期,也是大部分天然牧場尚未返青、冬貯飼草“青黃不接”的牧草“春荒”時節。但在新疆首個(ge) “智慧牧草工廠”,牧草卻能快速且不分季節的生長,保障牛羊新鮮飼料供應。

  總台記者 崔寧:說到牧草,大家會(hui) 想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會(hui) 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千裏沃野,但我現在所在的新疆圖木舒克市智慧牧草工廠裏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廠房裏沒有土壤,沒有四季輪回,牧草卻在這裏生長得鬱鬱蔥蔥,而且看起來它的葉片也非常壯實。

  

  在它生長的背後每一項都有科技助力。比如說,這可不是普通燈光,而是模擬植物最佳生長光譜的智能光源,根據牧草生長的光配方來進行調控;整個(ge) 智慧工廠內(nei) 的溫度恒定在18℃-25℃之間,這也是牧草細胞分裂最活躍的溫度;這裏的空氣很清新,有150萬(wan) 株牧草集體(ti) 呼吸的味道,這裏有專(zhuan) 門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來吸收外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促進植物生長。

  

  那這些牧草是怎麽(me) 種植的呢?它們(men) 種在一個(ge) 個(ge) 小小的生長杯裏。根係通過生長杯紮進下麵的培養(yang) 箱。

  

  打開來看,依然沒有土壤,甚至水都很少,其實,它的生命之源就來自這些水霧。這幾個(ge) 噴頭會(hui) 定時向根部噴營養(yang) 液氣霧,在根係形成一層水膜,這樣在沒有土壤的環境下,也能吸收到充分的營養(yang) ,並且能自由呼吸。這種霧培相比較傳(chuan) 統的大田種植,節水率達到95%,讓每一滴水都“算到牧草的細胞裏”。

  

  點種的生長杯,裏麵是牧草的種子,黑色的也不是土壤,它是一種黑色的海綿,旁邊這些是剛剛露頭發芽的“草寶寶”。

  

  我來給大家算一筆賬。我現在所在的種植區,它的種植麵積大約是6000平方米,合下來大約是9畝(mu) 地不到,年生產(chan) 鮮草卻能達到3000噸,相當於(yu) 1500畝(mu) 優(you) 質牧場產(chan) 出的牧草。

  

  這種牧草叫作將軍(jun) 菊苣,它在大田裏的種植期約2~3個(ge) 月一茬,每年收割約4-6茬。但在這裏,平均20天一茬,每年收割16-18茬,完全突破了季節的自然限製。

  牧草在這邊生長那邊就有智能機器人在收割,它沿著路麵上的二維碼識別方向和高度進行采收,采收下來的牧草跟當地產(chan) 的玉米秸等可以加工成一種多肽的蛋白生物飼料,這種飼料的飼養(yang) 效果也遠遠高於(yu) 普通的飼草飼料。

  我們(men) 現在所在的新疆圖木舒克市是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一個(ge) 相對幹旱的沙漠小城,但現在有了科技的助力,這個(ge) 沙漠小城也能種出草原來,填補了飼草飼料的短缺,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未來牧業(ye) 發展的新方向新希望。

  牧草種子上月球 返地進入育苗期

  牧草對於(yu) 新疆畜牧業(ye) 至關(guan) 重要。除了我們(men) 看到的 “智慧牧草工廠”,新疆近年來還把牧草種子送上太空,嚐試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提高牧草的產(chan) 量、耐寒性等。去年6月25日 ,搭乘“嫦娥六號”的近十萬(wan) 粒牧草種子從(cong) 月球返回地球,近日已經在新疆開始育苗種植,我們(men) 一起去看看。

  在新疆農(nong) 業(ye) 大學,耐鹽堿耐寒牧草空間誘變育種及分子機製研究項目負責人、新疆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鄭文新帶領研究團隊將搭乘“嫦娥六號”的200克、近十萬(wan) 粒牧草種子進行解封、分選,這些牧草種子分別是駱駝刺、和田大葉苜蓿、新疆大葉苜蓿和新牧4號紫花苜蓿。

  

  耐鹽堿耐寒牧草空間誘變育種及分子機製研究項目負責人 鄭文新:把種子帶到太空的不同地方,距離地球不同距離的地方,有可能會(hui) 出現一些不同的變化,希望通過太空育種,能夠把種子的耐鹽堿、耐寒、耐旱、耐熱,很多特性能夠創造出來。

  選種後,研究人員把種子送往全封閉培育室進行點種育苗。

  

  據了解,新疆牧草種子已經不是第一次進入太空。2022年6月,新疆曾把駱駝刺、伊犁絹蒿、駝絨藜、新草1號蘇丹草四種牧草種子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帶上太空,在天宮一號太空站啟動了耐鹽堿耐寒耐旱牧草空間搭載實驗,結果非常令人驚喜。

  耐鹽堿耐寒牧草空間誘變育種及分子機製研究項目負責人 鄭文新:我們(men) 從(cong) 太空帶回來這個(ge) 種子以後,通過試種發現確實是出現了很多非常好的變化,比如它生長速度更快,產(chan) 量更高,它比普通的、沒有做太空育種的產(chan) 量可能要高百分之三十左右。到了別的品種都已經變黃的時候,它仍然是綠的,比其他的品種要晚十多天的時間(變黃)。通過太空育種,它的抗寒的性能、耐旱的性能,產(chan) 量這些可能都有比較好的變化。

  

  據了解,未來幾年,新疆將繼續通過“航天育種+生物育種+人工智能”等科技組合,深度挖掘返地牧草種質資源特性,對篩選出的優(you) 異株係進行擴繁,培育出更多品質優(you) 良的牧草新品種。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