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這所學校,習主席說“見證了兩國一段特殊交往史”|大國外交·習主席的文化交流足跡

發布時間: 2024-05-05 19:43:00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在法國富爾維耶爾山丘上,裏昂中法大學舊址靜靜矗立,斑駁的石門留下時光的印記,門上是中法雙語鐫刻的“中法大學”字樣。

  法國裏昂中法大學舊址門口。人民日報記者 劉玲玲攝

  一百多年前,一批批中國青年遠渡重洋,用振興(xing) 中華的報國壯誌點燃上下求索的旅法歲月。時序更替,如今的中國早已改天換地。

  時間回到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訪問法國,走進裏昂中法大學舊址。

  一幅幅曆史照片、一件件珍貴實物,他不時駐足凝視。

  “那天,本以為(wei) 習(xi) 主席隻會(hui) 停留三五分鍾,最後卻足足超過了一個(ge) 小時,現場的講解他聽得仔細,不時跟講解員交流,還翻看了一些曆史文獻。”在法中友好協會(hui) 聯合會(hui) 主席、裏昂新中法大學副主席阿蘭(lan) ·拉巴特的腦海裏,10年前的這一幕記憶猶新。

  2014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法國參觀裏昂中法大學舊址。新華社記者 蘭(lan) 紅光攝

  “在和我們(men) 的交流中,習(xi) 主席提到了這所大學對於(yu) 早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旅歐勤工儉(jian) 學的重要性。”拉巴特說,習(xi) 主席對這段曆史很熟悉,還和大家一同回顧了中國進步青年當年在法國學習(xi) 工作的故事。

  “裏昂中法大學見證了兩(liang) 國一段特殊交往史,也記載了近代以來中國兩(liang) 段重要對外交往史。”站在曆史大坐標上,習(xi) 近平主席言深旨遠。

  作為(wei) 中國近代在海外設立的唯一一所大學類機構,1921年7月成立的裏昂中法大學培養(yang) 了許多新中國建設的領軍(jun) 人物。上世紀80年代複校後,她又為(wei) 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e) 培養(yang) 了各類人才。

  這所學校,既是一段曆史的見證,也是一座交流的橋梁。

  拉巴特仍記得,習(xi) 主席對在場的中法大學校友和當地友人表示,你們(men) 有的為(wei) 學校作出過重要貢獻,有的成為(wei) 文化傳(chuan) 播的使者,有的工作在中法交流合作第一線,希望你們(men) 繼續關(guan) 心和支持中法關(guan) 係發展。

  正是在此次歐洲之行中,習(xi) 近平主席訪問了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全麵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並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以“茶”和“酒”巧喻,提倡中歐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世界地緣政治風險在升級,衝(chong) 突不斷,現在回想起習(xi) 主席對人文交流的論斷、對文明互鑒的思考,更顯彌足珍貴的政治遠見。”拉巴特對記者說。

  以“文”相交,心心相印。“中法分別是東(dong) 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兩(liang) 國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有助於(yu) 夯實中法關(guan) 係的民意基礎,有利於(yu) 促進中華文化和法蘭(lan) 西文化交相輝映,有利於(yu) 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2014年10月,“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法國開幕,習(xi) 近平主席為(wei) 展覽題寫(xie) 序言。

  不久前,“紫禁城與(yu) 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在故宮博物院亮相,大約200件文物精品生動展現百年間雙方文化和藝術交流盛況。

  從(cong) 互設文化中心到互辦文化年、語言年,中法兩(liang) 國雖遠隔千山萬(wan) 水,卻通過“雙向奔赴”的人文交流為(wei) 世界文明互鑒作出表率。

  元首外交中,一次次跨越山海的握手、一回回坦誠深入的交流,為(wei) 中法攜手同行注入了動力。

  法國尼斯,馬克龍總統向習(xi) 近平主席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廣州鬆園,習(xi) 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循著悠遠婉轉的琴聲,品千年茶韻論千年興(xing) 替。

  “中國和法國都是有著獨特文明的古老國度”,“文化親(qin) 近感是中法關(guan) 係的獨特優(you) 勢”。

  裏昂中法大學中國名人銅像。人民日報記者 邢 雪攝

  在裏昂中法大學曆史博物館前方,屹立著廣州市政府贈送的雕像。蔡元培、常書(shu) 鴻等10位與(yu) 裏昂中法大學關(guan) 係密切的中國學者眺望前方,注視著來來往往的留學生。

  “為(wei) 更好地紀念與(yu) 傳(chuan) 承這段友誼,我們(men) 成立了新中法大學,搭建起交往的新平台,希望能夠激勵兩(liang) 國年輕人,在法中合作的古老曆史上留下當代的一頁。”拉巴特說。

  時間見證著,改變著,也成就著。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中法友誼不斷續寫(xie) 新篇。

  策劃:田俊榮、馬小寧、劉曉鵬

  統籌:楊學博、薑贇、裴廣江、王恬、梁昌傑

  協調:李翔、任彥、宋靜思、王翔宇

  文字:邢雪、鄺西曦

  編輯:賈雪

  校對:朱利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