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力培養創新人才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激勵廣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矢誌奮鬥

發布時間: 2024-06-14 08:42:00 來源: 人民日報

  6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勉勵他“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這封回信傳(chuan) 遞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姚期智院士和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深切關(guan) 懷與(yu) 深深期許。大家表示,要堅守初心使命,大力培養(yang) 創新人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不久前,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姚期智成為(wei) 首任院長。他寫(xie) 信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回國任教20年來培養(yang) 人才、科研創新等情況,表達科技報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的決(jue) 心。

  收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姚期智激動不已:“回國20年來,我從(cong) 不曾忘卻回歸家園、建設祖國的初心使命。總書(shu) 記的肯定和鼓勵,令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要按照總書(shu) 記的要求,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模式,推動計算機學科發展和學科交叉創新,全力以赴建立高水平人才競爭(zheng) 優(you) 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姚期智院士的回信,激勵了我們(men) 每個(ge) 海外歸國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令我們(men) 更加堅定了科技報國、教育強國的信念與(yu) 決(jue) 心。”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yu) 技術學院院長徐峰說,“我們(men) 要傳(chuan) 承‘西遷精神’,堅持理工醫多學科交叉和產(chan) 教融合,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源源不斷的生物醫學與(yu) 健康領域高水平人才。”

  目前,我國有超過130萬(wan) 名留學人員在全世界100多個(ge) 國家留學深造。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留學回國人數占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比例超過八成。

  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80後”海歸創業(ye) 者、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深有感觸:“‘將愛國之情化為(wei) 報國之行’,總書(shu) 記的勉勵就是我們(men) 海歸人員奮鬥的方向。我們(men) 要大力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chuan) 統,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不負這個(ge) 創新創業(ye) 者大有可為(wei) 的時代。”

  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一間實驗室內(nei) ,研究人員正仔細分析月球樣品,探究月球的演化過程及其和地球的關(guan)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強調推動學科交叉與(yu) 前沿創新,我們(men) 要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you) 勢,成為(wei) 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jun) ,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保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黃方說。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在浙江,舉(ju) 全省之力打造的高能級科創平台之江實驗室最近啟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ju) 計劃”,旨在為(wei) 青年科研骨幹量身打造成長計劃,培育一批高水平領軍(jun) 人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要求‘繼續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模式’,為(wei) 我們(men) 明確了下一步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工作路徑。”之江實驗室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趙新龍表示,將不斷完善讓年輕科研人員擔當作為(wei) 的人才成長機製,在科研實戰中讓年輕人挑大梁、當主角,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ang) 和科技創新高地。

  在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yu) 車輛學院教授周天豐(feng) 看來,青年科技工作者應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我們(men) 要強化人才培養(yang) 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培養(yang) 矢誌報國的創新人才,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wei) 自覺追求,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他說。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團結奮鬥。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部長劉興(xing) 平表示,中國科協將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精神,肩負起黨(dang) 和政府聯係科技工作者橋梁和紐帶的職責,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搭建一流學術平台,推動人才活力在祖國大地充分釋放,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jun) 。最近,黃大年科研團隊成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yu) 技術學院博士生李宗睿正在開展地球深部探測相關(guan) 軟件研發工作。

  “總書(shu) 記的回信,令我感到生逢偉(wei) 大時代是人生之幸。身為(wei) 黃大年科研團隊的一分子,我要賡續黃大年精神,感悟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誌向,在地球深部探測領域持續攻關(guan) ,為(wei)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李宗睿說。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