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時政微觀察丨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

發布時間: 2024-06-14 14:13: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水木清華,曆經一個(ge) 多世紀的滄桑,培養(yang) 了大批高水平人才。無數學者、大師為(wei) 之默默奉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就是其中一位。

  年過七旬的姚期智有很多“光環”——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圖靈獎唯一獲獎的華裔學者、世界現代密碼學基礎的奠基人之一。

  出生於(yu) 上海、幼時隨父母去了台灣,他人生的頭20年都在中國度過;赴美國留學、成為(wei) 計算機領域國際頂尖的學者,57歲時他選擇回國,至今又是一個(ge) 20年。

  “你回國任教二十年來,將愛國之情化為(wei) 報國之行,在清華大學潛心耕耘、默默奉獻,教書(shu) 育人、科研創新都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向你表示誠摯問候。”6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這樣寫(xie) 道。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2004年,姚期智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回國時,他簡短又堅定地告訴學生:“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


姚期智為(wei) 清華大學學生授課。

  回國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清華大學本科生中創辦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又被稱為(wei) “姚班”。在致同學們(men) 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xie) 道:“我們(men) 的目標並不是培養(yang) 優(you) 秀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員,我們(men) 要培養(yang) 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

  後來,創辦“清華學堂人工智能班”“清華大學量子信息班”,擔任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始終懷抱著對祖國發展的堅定信心,絲(si) 毫不曾忘卻回歸家園、建設祖國的初心,在清華大學全身心投入培養(yang) 尖端人才、推動學科交叉創新工作。

  近日,姚期智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匯報回國任教20年來培養(yang) 人才、科研創新等情況,表達科技報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的決(jue) 心。

  2020年9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hui) ,聽取科學家及科技工作者對“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ge) 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hui) 上,人才問題成為(wei) 焦點話題。7位發言者各抒己見,言辭懇切。姚期智院士建議,打造一條完整的人才培養(yang) 鏈,培育中國的人才造血能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完大家的發言,感慨道:“我們(men) 是感同身受的!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yu) 人。”

  吸引和培養(yang) 頂尖人才,總書(shu) 記思慮深遠:“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步子還要再大一點。步子大一點也是膽子大一點,引入更開放、更靈活的機製。”


2024年4月27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4月27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是首任院長。人工智能學院立足國家需要,在科學研究上,致力於(yu) 實現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推動成果應用轉化;在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上,構建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人才為(wei) 主、兼顧“人工智能+X”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體(ti) 係。

  “希望你堅守初心使命,發揮自身優(you) 勢,帶領大家繼續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模式,推動學科交叉與(yu) 前沿創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ang) 和科技創新基地,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在給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總書(shu) 記勉勵道。

  收到總書(shu) 記的回信,姚期智更加堅定:“我定會(hui) 牢記囑托,帶領團隊積極營造有利於(yu) 人才聚焦原始創新的科研生態,瞄準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戰略高地,再接再厲。”


2024年5月11日,觀眾(zhong) 在中關(guan) 村展示中心觀看科技創新宣傳(chuan) 片。

  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實現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guan) 鍵;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則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因子”。

  “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guan) 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的話語擲地有聲。

  “揭榜掛帥”“賽馬製”支持科學家大膽探索,更多青年科學家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挑大梁;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四唯”現象和“立新標”為(wei) 突破口,為(wei) 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近年來,我國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


2024年6月12日,HH-100航空商用無人運輸係統驗證機在西安藍田通用機場首飛成功。

  這幾天,我國自主研製的HH-100航空商用無人運輸係統驗證機在西安藍田通用機場首飛成功;自主研發的本源SL1000稀釋製冷機在合肥成功下線,標誌著我國在稀釋製冷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項目,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實現了一種先進磁場結構,對提升核聚變裝置的控製運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科技人才心無旁騖投身創新一線,為(wei) 我們(men) 以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我們(men) 的目標是: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wei) 世界科技強國。

  天下英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寧黎黎

  執筆丨楊彩雲(yun)

  視覺丨江雨航

  審校丨程昱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