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每日一習話】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

發布時間: 2024-06-18 16:40:00 來源: 央廣網客戶端

  習(xi) 近平: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wan) 裏綠色長城。

  這段話出自2018年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講話。

  荒漠化一直是我國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麵臨(lin) 的嚴(yan) 重生態問題之一,不僅(jin) 會(hui) 導致土地生產(chan) 力下降、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還會(hui) 引發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生產(chan) 生活和身體(ti) 健康構成嚴(yan) 重威脅。

  長期以來,基於(yu) 區域生態條件複雜多樣、荒漠化土地類型存在差異的特點,我國采取因地製宜、分區施策的方式,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工作。以內(nei) 蒙古為(wei) 例,作為(wei) 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麵積占比較大的地區,內(nei) 蒙古廣泛選用耐幹旱、固土保水能力強、防護性能好的樹種草種,探索出草方格固沙、以路治沙、科技治沙等多種手段,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幾台全天候無人植樹機器人同時作業(ye) ,大大提高了開溝、植苗、澆水、覆土等各環節的效率;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五橫八縱的穿沙公路不僅(jin) 方便運送治沙物資進入沙漠腹地,更將沙地細化為(wei) 一個(ge) 個(ge) 治理單元,形成“分域分區分割”的防沙治沙新格局。同時,秉持“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資源、向沙漠要效益”理念,內(nei) 蒙古通遼市庫倫(lun) 旗銀沙灣、新疆精河縣木特塔爾沙漠等景區,從(cong) 沙漠治理中挖掘產(chan) 業(ye) 發展潛能,開發出沙漠越野、沙漠康養(yang) 等新“玩法”,曾經被視為(wei) 荒涼之地的沙漠已成為(wei) 休閑度假的熱門目的地,實現著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濕地保護方麵,寧夏、甘肅、新疆等地通過建立完善濕地分級管理製度、加強濕地生態補償(chang) 投入、退耕還濕等舉(ju) 措,有效提升了本地濕地生態係統的保護水平。人們(men) 在濕地公園裏漫步,近距離感受鳥鳴蟲唱、水草叢(cong) 生。目前,我國已建成2200多個(ge) 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全國濕地麵積達5635萬(wan) 公頃,居亞(ya) 洲第一、世界第四。

  走好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離不開高品質生態環境的支撐。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不斷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濕地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切實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持續完善以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濕地保護體(ti) 係,全麵落實各項保護製度,為(wei) 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共同守護好我們(men) 的綠水青山。

  本期解讀:關(guan) 靈子 央廣網評論員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