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dang) 的十八大結束不到一個(ge) 月,在改革開放前沿廣東(d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從(cong) 深圳到雄安,總書(shu) 記在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考察調研中,不斷思考謀劃、推動改革實踐,全麵深化改革步履不停;麵對千頭萬(wan) 緒的改革任務,在明確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同時也創造性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從(cong) “最多跑一次”改革到“環保加減法”,成果可感可及。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15日在北京開始舉(ju) 行。我們(men) 推出《深改之路》係列報道,今天從(cong) 總書(shu) 記的深圳足跡看改革。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dang) 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2020年10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
深圳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篇傑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先後三次來到深圳。從(cong) 蓮花山頂的殷殷寄望,到前海灣畔的諄諄囑托,總書(shu) 記三次深圳之行,貫穿始終的是一個(ge) 關(guan) 鍵詞——改革開放。
看深圳的改革開放,從(cong) 一棵“信心樹”、一塊“前海石”和一個(ge) “萬(wan) 元戶村”說起。
01
一棵“信心樹”
在深圳,有一棵有故事的高山榕。
2012年12月,黨(dang) 的十八大後首次赴地方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深圳蓮花山公園,深情瞻仰鄧小平塑像,並親(qin) 手種下一棵高山榕。
蓮花山上,人流如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下車後,與(yu) 市民一起步行,邊走邊與(yu) 沿途的群眾(zhong) 握手、交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改革開放的決(jue) 定是正確的,我們(men) 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這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
2020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一次來到深圳。站在山頂平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樓拔地而起,畫出一道現代化大都市亮麗(li) 的天際線。總書(shu) 記說:“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還是一個(ge) 年輕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榮。”
8年前種下的那棵高山榕已是亭亭如蓋、枝繁葉茂,展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總書(shu) 記走到樹下,深有感慨地說:“8年了,彈指一揮間啊。選的這個(ge) 地方很好,樹冠能展開,樹長得也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一篇文章中總結過榕樹精神,“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多麽(me) 貧瘠的土地,乃至亂(luan) 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盤根錯節,傲首雲(yun) 天”。
蓮花山上的這棵高山榕,植根於(yu) 特區土壤,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也昭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不變初心。
02
一塊“前海石”
在深圳,有一個(ge) 重要的城市地標,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塊石頭。
它位於(yu) 前海石公園,是一塊巨型黃蠟石,高約2.8米、寬約2.1米、厚約0.65米,造型宛如“揚帆啟航”,石上鐫刻著“前海”二字。
前海石(資料圖)
這塊前海石,見證了城市新變。
2012年12月,前海石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他深情寄語前海:“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一年一個(ge) 樣,一張白紙,從(cong) 零開始,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2018年10月,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前海。
昔日一片泥濘灘塗,如今已是樹影婆娑、綠草如茵、高樓林立,生機勃勃。
在前海石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前海建設者和發展見證者代表共話滄桑巨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發展這麽(me) 快,變成這個(ge) 樣子。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看了以後仍然感覺到很開心。過去這一片都是荒涼的,說明我們(men) 這個(ge) 前海的模式還是可行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再接再厲。深圳要紮實推進前海建設,拿出更多務實創新的改革舉(ju) 措,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參與(yu) 國際合作方麵發揮更大作用。
在前海石公園的前海開發開放成果展示牆上,一張八年間的前海全貌對比圖。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隆重舉(ju) 行,大會(hui) 舉(ju) 辦地就在前海國際會(hui) 議中心。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三次來到前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中央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寄予厚望。講話中,總書(shu) 記強調,“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改革開放”。
2024年5月,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
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的深圳前海,位於(yu) 珠江口東(dong) 岸,一頭連著香港,一頭連著環珠江口100公裏“黃金內(nei) 灣”。前海的發展變化,是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一個(ge) 生動縮影。
目前,前海已累計推出製度創新成果835項,其中88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前海進一步擴展合作區發展空間,促進深港開展深度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據統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香港創業(ye) 團隊691家;放眼整個(ge) 前海片區,注冊(ce) 港企9055家,注冊(ce) 資本9469.47億(yi) 元人民幣;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超過1萬(wan) 人。2023年,前海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2464億(yi) 元,同比增長15%。
一組組數字的背後是一座現代化新城在快速崛起,一張最美最好的圖畫正在繪就。
03
一個(ge) “萬(wan) 元戶村”
深圳,有多個(ge) “第一”標簽。
比如,第一個(ge) 進行分配製度改革;第一個(ge) 改革人事製度,凍結原有級別、工資等級,實行聘用製;創辦第一家企業(ye) 自辦的股份製銀行、第一家股份製保險公司、第一家股份製中外合資企業(ye) ……
這裏,還有中國第一個(ge) “萬(wan) 元戶村”——漁民村。
漁民村,位於(yu) 與(yu) 香港隔河相望的深圳河畔,高樓林立、環境優(you) 美。名為(wei) “村”,實為(wei) 社區。
曾經的漁民村,“吃了上頓沒下頓,家家窮得叮當響”。
改革開放後,漁民村憑借著特有的地理優(you) 勢率先組建運輸船隊與(yu) 運輸車隊,開展小額貿易,1992年成立村辦股份製公司,2001年開啟城中村改造,變成了現代化花園式社區……
2012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考察時,走進漁民村村民家裏,與(yu) 村民拉家常、說變化。
“漁民村現在有多少棟樓房?”“如何出租?”“全村多少人?”“每戶一年有多少收入?”總書(shu) 記問得很細。
57歲的村民鄧偉(wei) 雄告訴總書(shu) 記:“我出生的時候,一家人就擠在一條小船上,在深圳河打魚為(wei) 生。改革開放後,住上了小洋樓,當起了房東(dong) 。村黨(dang) 支部經常組織我們(men) 出去旅遊。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這是曆史性的跨越!看到你們(men) 生活過得好,我非常高興(xing) !希望你們(men) 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這些年,社區治理也開始了各種全新探索,環境改善了,漁民村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足更強了。
比如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讓居民足不出社區,就可以實現政務、醫療、養(yang) 老等百餘(yu) 項政務服務“一站通辦”;社區裏的學校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方便孩子就近上學;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數十項上門服務……
漁民村的變化,正是深圳奮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城市的一個(ge) 縮影。
數據顯示,去年深圳九大類民生支出3310億(yi) 元,全麵完成十大民生實事。
住有宜居,實施百萬(wan) 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去年籌集建設保障性住房18.9萬(wan) 套(間)、供應分配10.3萬(wan) 套(間)。學有優(you) 教,新改擴建幼兒(er) 園、中小學校182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7萬(wan) 個(ge) ,新增托位1.6萬(wan) 個(ge) 。病有良醫,建成市第二兒(er) 童醫院等10個(ge) 重大醫療項目,新增床位5500張,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文化繁榮,建成開放深圳美術館新館、圖書(shu) 館北館,深圳歌劇院開工建設。體(ti) 育興(xing) 盛,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等頂級體(ti) 育賽事成功舉(ju) 辦,全市體(ti) 育設施“開放共享、一鍵預約”讓市民暢享運動樂(le) 趣。旅遊休閑更多元,推出全國首條都市潮流低空遊路線,大鵬西湧社區獲評全國首個(ge) 、亞(ya) 洲第二個(ge) 國際暗夜社區,減少光汙染,讓民眾(zhong) 在城市裏能看到更多星星。
南海之濱,春潮奔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讓城市更美好,也讓人們(men) 生活更幸福。
總監製丨閆帥南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xing) 棟
撰稿丨戰星岑
校對丨高少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