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聽取了甘肅引洮供水工程建設運行情況匯報。
2013年2月在甘肅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專(zhuan) 程到定西市渭源縣實地考察該工程建設。“民生為(wei) 上、治水為(wei) 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jue) 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幹淨甘甜的洮河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
甘肅,尤其曾經“苦瘠甲於(yu) 天下”的隴中地區,是我國最幹旱的地區之一。千百年來,人們(men) 翻山越嶺想盡辦法找水:河裏擔水,泉邊等水,打井提水,水窖儲(chu) 水……
引洮河之水潤澤幹旱大地,甘肅人曾期盼半個(ge) 多世紀。1958年,甘肅曾啟動引洮工程,後因財力、技術等原因工程停工。
近半個(ge) 世紀後的2006年,這項工程再次啟動。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2021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成。
這是2021年9月6日在甘肅省引洮工程水資源利用中心調度中心拍攝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調度現場。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至此,甘肅規模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主體(ti) 全線完工,延續半個(ge) 多世紀、惠及全省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引洮夢”終於(yu) 實現!
“老百姓自發鳴放煙花,像過年一樣慶祝!很多人步行數十裏迎水,有的還跟著幹渠流淌的引洮水不停往前跑。”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的種糧大戶李聚東(dong) 對十年前通水時的場景永生難忘。
黃土地上祖祖輩輩找水、盼水、祈水的老百姓,終於(yu) 可以打開水龍頭,看汩汩清水奔流而出了!
截至目前,引洮工程累計引水10.13億(yi) 立方米,覆蓋定西、蘭(lan) 州、白銀、天水、平涼5市14縣(區),近600萬(wan) 人受益。
這是近日在天水市秦州區拍攝的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楊家灣調蓄水池(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有水百業(ye) 興(xing) 。在引洮工程受益區,蔬菜、水果、馬鈴薯、中藥材等產(chan) 業(ye) 越做越紅火,越來越多曾經靠天吃飯的農(nong) 民,轉型成了愛農(nong) 業(ye) 、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
“目前已收獲200畝(mu) 馬鈴薯,畝(mu) 均產(chan) 量在5000斤至6000斤。”李聚東(dong) 說,他今年流轉了近3000畝(mu) 土地種植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眼下豐(feng) 收在即。
今年是引洮工程主體(ti) 全線完工的第三年。甘肅計劃在引洮工程受益區打造大型現代化灌區,提升引洮工程綜合效益。
在定西市隴西縣首陽鎮,綿綿秋雨中,設計儲(chu) 水量100萬(wan) 立方米的巨大蓄水池中碧波蕩漾。
“為(wei) 了充分利用引洮水,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供水和農(nong) 業(ye) 配套供水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隴西縣廣惠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呂國斌說。
近日,在定西市隴西縣雙泉鎮癿羊口村,68歲的村民何淑蘭(lan) 用引洮工程引來的自來水洗菜。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民生為(wei) 上,治水為(wei) 要。甘肅依托供水工程,農(nong) 村飲水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水利事業(ye) 也開啟新篇。
目前,甘肅已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發電、生態保護為(wei) 主的水利工程體(ti) 係。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水庫351座,泵站5669處,供水能力達到159.6億(yi) 立方米,形成了蓄、引、提、調相結合的供水格局。
記者:王朋、張玉潔
視覺 :金小茜、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nei) 部、甘肅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