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祖國西北,紅彤彤的蘋果又掛滿枝頭。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後首次離京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甘肅天水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這裏的花牛蘋果馳名中外。黨(dang) 的二十大後首次考察,總書(shu) 記一下火車就前往陝西延安安塞區南溝村的一處蘋果園,碩果累累正豐(feng) 收。
兩(liang) 次重要會(hui) 議後看蘋果,總書(shu) 記著眼的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這篇大文章。其中的治理之道,值得細細感悟。
因地製宜
山東(dong) 棗莊的石榴,陝西柞水的木耳,廣西來賓的甘蔗……這些年總書(shu) 記的考察中,各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頻頻亮相。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要靠產(chan) 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基於(yu) 一方水土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是一個(ge) 抓手。其中就蘊含著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因地製宜的道理。
那次在南溝村的果園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陝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展蘋果種植”“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chan) 業(ye) ,大有前途”。
麥積區所在的天水市,橫跨黃河和長江兩(liang) 大水係,南北氣候條件兼而有之,賦予花牛蘋果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當地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現代山地果業(ye) ,促進農(nong) 民增收,助推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重點抓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優(you) 先抓果品、果品突出抓蘋果、蘋果著重抓花牛”在當地廣為(wei) 流傳(chuan) 。
烹小鮮,治大國。因地製宜,才能發揮好地力助推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也唯有因地製宜才能發展好新質生產(chan) 力,助推高質量發展。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各地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中,“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部分的第一條,就是“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體(ti) 製機製”。
補齊短板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何如此重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這是總書(shu) 記的鮮明論斷。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決(jue) 定》提出:“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投入機製。”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離不開農(nong) 業(ye) 現代化。此前在南溝村,看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通過築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用蘋果“金扁擔”挑起好日子,總書(shu) 記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這就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你們(men) 找到了合適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花牛蘋果如今憑借過硬的果品在海內(nei) 外打響品牌,靠的是因地製宜選對路,也離不開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近年來,麥積區累計建成花牛蘋果標準化示範園60個(ge) ,國家產(chan) 業(ye) 園內(nei) 花牛蘋果標準化種植基地達到31萬(wan) 畝(mu) ,年產(chan) 蘋果59萬(wan) 噸,年綜合產(chan) 值近50億(yi) 元。當地還著力提升花牛蘋果全產(chan) 業(ye) 鏈,形成了蘋果種苗繁育、種植、貯藏和蘋果脆片、蘋果白蘭(lan) 地、蘋果細胞水深加工的全產(chan) 業(ye) 鏈。
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總書(shu) 記強調:“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力度,改革完善‘三農(nong) ’工作體(ti) 製機製”。
放眼全國,“科技”和“改革”正讓土地煥發新生機。看科技,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看改革,全國土地經營權流轉麵積超5.7億(yi) 畝(mu) ,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的經營主體(ti) 超過107萬(wan) 個(ge) ,服務小農(nong) 戶9100多萬(wan) 戶……
為(wei) 了人民
水,涵養(yang) 萬(wan) 物,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基礎。2021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成,甘肅規模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主體(ti) 全線完工。延續半個(ge) 多世紀、惠及全省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引洮夢,終於(yu) 實現。
“世紀工程”為(wei) 了誰?2013年臘月,總書(shu) 記冒著嚴(yan) 寒來到隴原大地。在元古堆村,總書(shu) 記看到老黨(dang) 員馬崗家裏的水缸,特意舀起一瓢水細細品嚐,苦鹹的滋味讓他眉頭緊鎖。之後,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渭源縣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視察,並對當地和隨行的國家有關(guan) 部委負責同誌說了8個(ge) 字,“民生為(wei) 上、治水為(wei) 要”。
如今,引洮工程的水讓灌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逐步得到改善,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為(wei) 林果和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優(you) 質水源。枝頭紅彤彤的蘋果,村裏紅火火的日子,都離不開引洮工程這泓清洌洌的水。
火紅的蘋果,映照火紅的初心。這裏還有另一則蘋果的故事。
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xiang) 間的蘋果已經熟了,行軍(jun) 路過的解放軍(jun) 戰士雖然饑渴難耐,卻一個(ge) 都沒有摘。“毛主席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wei) 這是人民的蘋果’。這樣的蘋果,我們(men) 現在也不能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
去年2月,在新進中央委員會(hui) 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ti) ,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匯集全體(ti)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jue) 定性力量。
策劃:杜尚澤
撰文:王洲
海報:田興(xing) 洲
攝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視覺:賴向東(dong) 、畢曉洋
責任編輯:仰婉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