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觀察·瞬間 | 小蘋果大情懷

發布時間: 2024-09-13 15:15:00 來源: 新華社

  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

  9月11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新華社記者定格了這樣一個(ge) 瞬間——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連片的蘋果樹生機勃勃,色澤濃紅、五棱突出、果形高樁的花牛蘋果,綴滿枝頭。每棵樹掛果200多顆,重量達100多斤。正值采摘季節,果農(nong) 已將成熟蘋果放入筐中,經曆分揀、轉運等流程後,準備銷往各地。

  總書(shu) 記走進果林向現場的果農(nong) 、農(nong) 技人員等詳細詢問花牛蘋果品質特色、種植技術、市場銷路等,並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親(qin) 切交流。

  花牛鎮二十裏鋪村村民董桂紅告訴總書(shu) 記,她從(cong) 開春到現在忙活疏花疏果、套袋、鋪防草布等工作,“一天工資110元,一年收入就是3萬(wan) 多元。我們(men) 村子離這裏近,隻要願意幹常年有活兒(er) ”。

  當地有關(guan) 負責同誌向總書(shu) 記介紹,花牛蘋果長勢好,品質優(you) ,是中國馳名商標。“天水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對花青素的合成非常有利。蘋果基地憑借精細化管理,以定量生產(chan) 、單果管理的模式,確保品質全優(you) 、年年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

  總書(shu) 記勉勵鄉(xiang) 親(qin) 們(men) 再接再厲,把蘋果產(chan) 業(ye) 做得更大更強,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天水花牛蘋果。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豐(feng) 收景象,時代氣象。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顆顆蘋果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增收的門路,也是小康致富的果實。

  總書(shu) 記一次又一次走進老鄉(xiang) 們(men) 的果園,悉心察看、共話前景,感慨的是黃土地不再生長貧困,惦念的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更好的日子。

  2015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到梁家河,特意坐上越野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前往山梁高處的蘋果種植園察看。

  得知坡地上種植的蘋果畝(mu) 產(chan) 4000斤,能夠收入2萬(wan) 多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很高興(xing) 。回想起40多年前插隊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受苦受累種的農(nong) 作物畝(mu) 產(chan) 隻有幾十斤,總書(shu) 記非常感慨:“一定要堅定地把蘋果產(chan) 業(ye) 抓下去。”

  當時,正值脫貧攻堅的重要時刻。

  2022年,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階段,金秋十月,總書(shu) 記又走進延安南溝村的蘋果園。

  2022年10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同老鄉(xiang) 們(men) 親(qin) 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南溝村人過去掄起老鋤頭幹活,廣種薄收,而今築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蘋果托起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致富夢。總書(shu) 記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這就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你們(men) 找到了合適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梁家河的蘋果畝(mu) 產(chan) 、南溝村的種植技術、天水的特色品牌……鄉(xiang) 間“土特產(chan) ”蹚出了更長效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更可持續的富民實踐路徑。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nong) 業(ye) 基礎。一顆荔枝、一籃石榴、一根甘蔗、一棚蔬菜……黨(dang) 的二十大以來,深入各地考察時,總書(shu) 記格外關(guan) 心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反複強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夯基固本。

  包括蘋果種植在內(nei) 的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是培育鄉(xiang) 村內(nei) 生發展能力的重要引擎,是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的堅實保障。

  此次甘肅考察,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靠產(chan) 業(ye) ,各地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xing) 道路。”

  行走黃土地,火紅的蘋果,蘊含著新時代的奮鬥答卷,鐫刻著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發展密碼,連接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未來。

  策劃:向清凱、張曉鬆、鞠鵬

  主筆:黃玥、胡夢雪、張玉潔

  視覺:朱思明、包昱涵

  新華社國內(nei) 部、甘肅分社聯合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