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時政新聞眼丨從5個關鍵詞,讀懂習近平甘肅陝西考察行程

發布時間: 2024-09-15 18:47:00 來源: 央視新聞

  9月10日至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甘肅考察並主持召開重要座談會(hui) ,前往甘肅途中還來到陝西寶雞考察。

  總書(shu) 記這次甘陝之行,是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後首次赴地方考察,也是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的一次重要考察。《時政新聞眼》用5個(ge) 關(guan) 鍵詞為(wei) 你解讀。

  01

  傳(chuan) 承:“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後人”

  5年前赴甘肅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踏訪敦煌莫高窟、嘉峪關(guan) ,走近文化底蘊深厚的河西走廊,如同穿越中華文明的時空隧道。

  這次甘陝之行,也有一條清晰的文化脈絡。

  在甘肅天水,總書(shu) 記首站考察了祭祀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伏羲廟。他說,“要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後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伏羲廟建於(yu)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後經不斷修繕和擴建,目前總占地麵積達到3萬(wan) 平方米。(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麥積山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與(yu) 莫高窟同屬敦煌研究院管理。5年前,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總書(shu) 記曾談起“堅守大漠、甘於(yu) 奉獻、勇於(yu) 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這次在麥積山石窟,總書(shu) 記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wei) 國護寶,為(wei) 傳(chuan) 承創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麥積山石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4年上半年累計接待遊客57萬(wan) 人。(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考察最後一天,總書(shu) 記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會(hui) 上指出,要傳(chuan) 承好紅色基因,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設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高地。

  去年,總書(shu) 記曾在從(cong) 四川返京途中參觀了陝西漢中市博物館,了解漢中曆史文化、文物保護情況。今年這次前往甘肅途中,總書(shu) 記來到寶雞市考察,參觀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這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青銅鑄文明”展覽。(總台記者崔剛拍攝)

  我國青銅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何尊”,留下“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

  在參觀時,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chuan) 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hui) 特別是青少年對偉(wei) 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這是1992年寶雞市益門二號墓出土的金柄鐵劍,劍柄嵌有綠鬆石。(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這次甘陝之行,從(cong)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到伏羲廟、麥積山石窟,總書(shu) 記一路走來,觸摸悠遠的中華文脈。目光所及之處,文明瑰寶熠熠生輝。

  透過這趟含意雋永的“文化之旅”,人們(men) 當可更深感悟總書(shu) 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說的這句話:“泱泱中華,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men) 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02

  保護:“大保護是大發展的前提 ”

  這次在甘肅、陝西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赴渭河、黃河實地考察。抓好生態保護,是總書(shu) 記十分看重的一件事。

  在寶雞,總書(shu) 記察看了渭河生態公園。橫貫關(guan) 中的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生態公園曾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榮譽。


△渭河寶雞段長224公裏,目前建成17處渭河灘區生態涵養(yang) 區。(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在蘭(lan) 州,繼5年前赴黃河治理蘭(lan) 鐵泵站項目點現場調研之後,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黃河岸邊,走近黃河蘭(lan) 州中山橋段。他對在場的幹部、群眾(zhong) 說,大保護是大發展的前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家要心懷感恩,人人參與(yu) 、人人盡責,共同保護好黃河,讓母親(qin) 河永續惠澤子孫後代。”

  考察期間,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總書(shu) 記強調的“5個(ge) 新”目標中,“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台階”擺在第一。“要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位列總書(shu) 記部署的7項重點工作之首。


△中山橋是黃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公路橋梁。(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甘肅地處西北,既有地理麵貌多姿多彩的一麵,也有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一麵。

  5年前赴甘肅考察時,總書(shu) 記越山丘、進草原、穿沙地,看山、看林、看水。他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今年這次考察期間,總書(shu) 記要求甘肅著力在多個(ge) 方麵下功夫,其中最為(wei) 靠前的,是加強生態保護修複。


 △黃河蘭(lan) 州中山橋段。(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03

  發展:“做強做優(you)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

  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兩(liang) 者辯證統一,最終成就人民群眾(zhong) 的高品質生活。

  5年前,在甘肅張掖市的山丹馬場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wei) 金山銀山。他提出,“要積極發展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產(chan) 業(ye) ”。


△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在2023年帶動9000多戶村民實現增收。(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今年這次甘肅之行,總書(shu) 記實地調研產(chan) 業(ye) 發展問題。在天水,總書(shu) 記考察了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享譽中外的花牛蘋果,已經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態果”“致富果”。

  總書(shu) 記在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交流時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靠產(chan) 業(ye) ,各地要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xing) 道路。他勉勵鄉(xiang) 親(qin) 們(men) 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you) 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南山花牛蘋果基地是元帥係蘋果生產(chan) 基地。(總台央視記者程铖拍攝)

  在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全麵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you) 勢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總書(shu) 記希望沿黃各地“因地製宜發展特色優(you) 勢農(nong) 業(ye) ”。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會(hui) 上,總書(shu) 記強調,甘肅要“做強做優(you)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從(cong) 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到積極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nong) 業(ye) ,培育一批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農(nong) 業(ye) 品牌,總書(shu) 記指明了努力方向。

  04

  改革:“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動力”

  這次甘陝之行,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之後首次赴地方考察。

  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動力,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是這次考察的重要考量。


△這是蘭(lan) 州市劉家堡派出所辦事大廳。(總台央視記者覃思拍攝)

  “改革”,是這次考察的高頻詞。

  在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強調,要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wei) 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從(cong) 深度參與(yu)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總書(shu) 記作出部署。


△黃河蘭(lan) 州段。(總台央視記者陸泓宇拍攝)

  “深化改革、勇於(yu) 創新、苦幹實幹、富民興(xing) 隴”,這是總書(shu) 記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會(hui) 上提出的工作導向。

  在講話中,總書(shu) 記要求甘肅“要以更大勇氣和決(jue) 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05

  民生:“民生為(wei) 大、民生為(wei) 要”

  今年4月,在重慶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

  這次甘陝之行,總書(shu) 記在蘭(lan) 州市安寧區棗林西社區考察時再次強調,“民生為(wei) 大、民生為(wei) 要。”


△這是蘭(lan) 州市棗林西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民生為(wei) 大、民生為(wei) 要。一路走來,總書(shu) 記留下關(guan) 注民生的深深足跡。

  在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聽取了引洮供水工程的匯報。引洮供水,是甘肅規模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跨流域調水工程。2013年2月,在黨(dang) 的十八大後首次赴甘肅考察時,總書(shu) 記曾專(zhuan) 程到施工現場考察,指導解決(jue) 施工難題。

  如今,甘甜的洮河水汩汩流淌,近600萬(wan) 群眾(zhong) 告別了苦鹹水。總書(shu) 記說,“要多抓這樣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實解決(jue) 老百姓麵臨(lin) 的生產(chan) 生活問題。”


△甘肅引洮供水工程供水範圍涉及蘭(lan) 州、天水等5個(ge) 市,惠及近600萬(wan) 人。(總台記者馬淩峰拍攝)

  在棗林西社區,總書(shu) 記同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親(qin) 切交流。他說,社區工作根本上是為(wei) 了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關(guan) 鍵是要搞好服務,特別是要抓好“一老一小”這兩(liang) 個(ge) 重點。

  總書(shu) 記叮囑,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實社區這個(ge) 基礎,社區建設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廣大居民群眾(zhong) 。


△棗林西社區文體(ti) 活動室,退休人員正在演練合唱曲目《我和我的祖國》。(總台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城鎮產(chan)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培育都要重視擴大就業(ye) 容量”“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集中力量辦好群眾(zhong) 普遍需求、能夠辦成的民生實事,讓群眾(zhong) 可感可及”“做好積石山地震災區等受災群眾(zhong) 生活保障和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確保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總書(shu) 記在考察期間談到的這一樁樁一件件,都事關(guan) 民生福祉,都折射著“民生為(wei) 大、民生為(wei) 要”這一鮮明理念。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這樣的話語直抵人心、催人奮進。

  監製丨申勇

  主筆丨龔雪輝 鬱振一

  記者丨李晉 覃思 範凱 範一鳴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王尊

(責編: 蘇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