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觀察 | 三中全會後總書記考察陝甘釋放鮮明信號

發布時間: 2024-09-15 18:52:00 來源: 新華社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地方考察,來到陝甘大地,4天時間,兩(liang) 省三市,深入鄉(xiang) 村、社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察實情、聽民意,謀改革、促發展。

  (一)推動改革落實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擘畫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戰略舉(ju) 措。

  在貫徹落實全會(hui) 精神的重要時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次考察調研,釋放出必須以更大決(jue) 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的鮮明信號。

  “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主動服務和對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參與(yu)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此次考察調研和主持召開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總書(shu) 記圍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要求,指引各地用改革開放的理念方法,行改革之道、革煩苛之弊、開創新之門,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二)謀劃高質量發展

  陝西、甘肅屬西部地區,黃河上中遊重要省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

  四個(ge) 多月前,總書(shu) 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hui) ,此次在甘肅主持召開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把脈區域協調發展,經略高質量發展大格局。

  從(cong) 渭河這一黃河最大支流,到穿甘肅省會(hui) 而過的奔湧幹流,總書(shu) 記循河而行,始終關(guan) 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對陝甘兩(liang) 地而言,深入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就是要積極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在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力中把國家政策轉化為(wei) 發展實效,以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整體(ti) 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甘肅是農(nong) 業(ye) 省份、中國西部重要老工業(ye) 基地,有著深厚底蘊和紮實基礎,也麵臨(lin) 城鄉(xiang) 、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不平衡的省情特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次考察甘肅,始終牽掛隴原大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積極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nong) 業(ye) ,培育一批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農(nong) 業(ye) 品牌”,在此次考察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甘肅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把脈定向。

  (三)指導民生工作

  陝甘之行,從(cong) 民生工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到社區治理、黃河岸邊人民生活……老百姓的事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得多、問得細、了解得深入。

  在聽取引洮供水工程情況匯報時,總書(shu) 記回憶起2013年初來施工現場考察時的情景,要求“多抓這樣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實解決(jue) 老百姓麵臨(lin) 的生產(chan) 生活問題”。

  走進天水花牛蘋果基地,總書(shu) 記同果農(nong) 、農(nong) 技人員等拉家常,勉勵鄉(xiang) 親(qin) 們(men) 再接再厲,把蘋果產(chan) 業(ye) 做得更大更強,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來到蘭(lan) 州棗林西社區,總書(shu) 記關(guan) 切詢問退休老黨(dang) 員生活情況,要求社區工作“關(guan) 鍵是要搞好服務,特別是要抓好‘一老一小’這兩(liang) 個(ge) 重點”。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傳(chuan) 遞出扭住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問題紮實做好民生工作的鮮明導向。

  (四)凝聚精神力量

  泱泱中華悠久曆史、博大文明,是我們(men) 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此次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過周秦故地、伏羲故裏、古絲(si) 綢之路要衝(chong) ,望向曆史深處,反複提及熱愛、自豪、自信。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駐足凝視刻有“宅茲(zi) 中國”銘文的何尊,強調“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chuan) 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hui) 特別是青少年對偉(wei) 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在伏羲廟了解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等情況,要求“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後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麥積山石窟仔細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畫,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wei) 國護寶,為(wei) 傳(chuan) 承創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在波瀾壯闊的黃河畔眺望沉思,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時指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充分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奮鬥精神”。

  燦爛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挖掘、研究、闡釋其中內(nei) 涵,事關(guan) 為(wei) 民族複興(xing) 立根鑄魂。

  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為(wei) 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陝甘之行,鑒史觀今謀遠,必將激發起中華兒(er) 女團結奮進的信心和勇氣,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策劃:向清凱、沈虹冰、張曉鬆、鞠鵬

  主筆:黃玥、胡夢雪、張思潔

  視覺:譚謨曉、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nei) 部、甘肅分社、陝西分社聯合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 蘇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