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收獲,在希望的田野上——寫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發布時間: 2024-09-22 11:42:00 來源: 新華社

  今年9月22日是農(nong) 曆秋分。在第七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國廣大農(nong) 民和工作在“三農(nong) ”戰線上的同誌們(men) 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nong) 業(ye) 基礎,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放眼廣袤大地,在東(dong) 北平原,黑土地上稻浪隨風輕擺;在西南山區,新鮮的果蔬長勢喜人;在西北高原,成群的牛羊日漸肥壯;在東(dong) 南沿海,鮮活的蝦蟹讓船隻滿載而歸;在華北平原,青紗帳一眼望不到邊……金秋是收獲的時候,也是致敬耕耘的季節。農(nong) 民群眾(zhong) 辛勤耕耘,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灑在大地的每一滴汗水,都為(wei) 國家倉(cang) 廩更充實、人民生活更幸福不斷夯實根基。

  秋糧有望再獲豐(feng) 收

  秋分臨(lin) 近,黑土地上泛起金黃。在全國產(chan) 糧大縣吉林榆樹,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在保壽鎮卡岔河邊的紅旗村,種糧大戶徐禹慶已把收割機檢修完畢。“長勢不錯,一公頃超過2萬(wan) 斤沒問題。今年能豐(feng) 收實在不容易!”今年徐禹慶經營了132公頃稻田,他一邊在田裏看長勢,一邊對記者說。


湖南省常寧市勝橋鎮農(nong) 民駕駛收割機在收割水稻(2024年9月7日攝)。新華社發(周秀魚春攝)

  今年防汛關(guan) 鍵期,榆樹地區出現連續強降水,紅旗村也發生大麵積農(nong) 田內(nei) 澇。積水最深時稻苗快被淹沒,村裏組織工程機械挖溝修渠,調配水泵抽水。村民們(men) 連續多天守在田裏,24小時不間斷排水。汛情過後,榆樹市統一組織飛防作業(ye) ,噴灑防治稻瘟病藥劑和促早熟肥料。

  “看到水稻長好了,我們(men) 才安了心。等秋分過後下了霜,就第一時間下地搶收,爭(zheng) 取新米盡早上市賣個(ge) 好價(jia) 錢。”徐禹慶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紮實推進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到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在吉林省永吉縣禾穀豐(feng) 水稻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張帥(右一)和農(nong) 民手捧收獲的水稻(2024年8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秋糧是全年糧食產(chan) 量的大頭。今年洪澇、台風等極端天氣帶來不小的挑戰。中央財政及時下達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防災救災資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5個(ge) 重點省份實施秋糧作物“一噴多促”,重點對玉米、大豆、中稻等主要秋糧作物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麵肥、抗逆劑、殺菌殺蟲劑等給予補助。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從(cong)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抽調232人,組建28支科技小分隊,赴主產(chan) 省份深入一線調查苗情、墒情、災情和病蟲情,開展技術培訓、巡回服務,奮力奪取秋糧豐(feng) 收。

  目前在糧食生產(chan) 大省河南,秋糧即將收獲。各地強化重大病蟲監測預警,適時開展病蟲防控,確保全年糧食總產(chan) 穩定。

  在雲(yun) 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ge) 舊市卡房鎮的旱地優(you) 質稻種植示範區,群眾(zhong) 抬著板凳龍在田間穿行迎接豐(feng) 收季的到來(2024年9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在雲(yun) 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八寶鎮坡現村,村民在收割稻穀(2024年9月7日攝)。新華社發(熊平祥攝)

  “今年濮陽秋糧生產(chan) 狠抓播種期抗旱保苗,汛期防澇降漬,中後期‘一噴多促’。隻要秋收前不遭遇極端天氣,今年有望再獲豐(feng) 收。”濮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研究員郭奎英說。

  “米袋子”“菜籃子”穩了,老百姓的心裏才踏實。經過各地共同努力,今年我國夏糧獲得了豐(feng) 收,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棉油糖、肉蛋奶、水產(chan) 品、果菜茶等供給充裕,越來越多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擺上老百姓的餐桌。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超過10億(yi) 畝(mu) ,農(nong) 業(ye) 防災抗災能力顯著提升。


在山東(dong) 省榮成市愛倫(lun) 灣海域,鮑魚養(yang) 殖戶駕駛滿載鮑魚的漁船返回(2024年9月11日攝)。新華社發(李信君攝)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消息,目前除雙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糧作物進入成熟收獲期,西南地區收獲過六成,全國收獲過一成半。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長勢總體(ti) 正常偏好,全國秋糧有望再獲豐(feng) 收。

  多措並舉(ju) 促進農(nong) 民富起來

  農(nong) 民盼豐(feng) 收,更盼增收。

  金秋時節,在四川省涼山州會(hui) 東(dong) 縣薑州鎮的山南德宇種養(yang) 家庭農(nong) 場,紅石榴掛滿枝頭,辣椒青紅相間,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

  多彩的豐(feng) 收畫卷,得益於(yu) 不懈努力。會(hui) 東(dong) 縣以山地為(wei) 主,適宜耕種的土地細碎。近年來,當地積極創新,探索多種農(nong) 作物套種示範項目,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農(nong) 民增收。

  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五大連池農(nong) 場有限公司大豆地塊,農(nong) 用飛機在進行“一噴多促”作業(ye) (2024年8月20日攝)。新華社發(陸文祥攝)

  “今年石榴每畝(mu) 預計收入在8000元。水稻、大豆等其他套種作物收益也都不錯,辣椒預計每畝(mu) 產(chan) 量能超過4000斤。”山南德宇種養(yang) 家庭農(nong) 場主羅德宇說。

  “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是促進農(nong) 民收入增長,讓農(nong) 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今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的祝賀和問候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推動農(nong) 業(ye) 增效益、農(nong) 民增收入、農(nong) 村增活力,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今年以來,各地因地製宜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發展鄉(xiang) 村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拓展農(nong) 民就業(ye) 渠道、增收途徑。今年上半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實際增長6.6%,高於(yu) 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1個(ge) 百分點;脫貧人口務工就業(ye) 達到了3274萬(wan) 人,脫貧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在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龍門卡村白絨山羊擴繁場,飼養(yang) 員在給白絨山羊擠奶(2024年9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近日,2024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組織電商平台等經營主體(ti) 圍繞國產(chan) 大豆及豆製品、牛奶及乳製品、牛肉等開展了助農(nong) 直播、發布了係列惠農(nong) 舉(ju) 措。河南溫縣鐵棍山藥、陝西周至獼猴桃、四川涼山會(hui) 理石榴、江蘇陽澄湖大閘蟹、福建平和蜜柚等一批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登陸電商平台展銷促銷。今年金秋消費季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1月底。


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墾利區的一處大閘蟹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對新鮮的大閘蟹進行分選和捆紮(2024年9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既要讓農(nong) 民錢袋子“鼓”起來,也要讓精神生活“富”起來。

  在山西省運城市萬(wan) 榮縣,多個(ge) 新建成的數智鄉(xiang) 村文化空間成了村裏的新地標,成為(wei) 大夥(huo) 兒(er) 茶餘(yu) 飯後的熱門去處。

  在高村鎮烏(wu) 停村鄉(xiang) 鄰中心,融合了古建築基調與(yu) 現代設計元素的約1000平方米場所內(nei) ,便民辦事處、棋牌室、學生自習(xi) 室、兒(er) 童遊樂(le) 場等一應俱全,小屏電視接入數智文化平台,播放時政新聞、文化節目和影片。

  在解店鎮北薛朝村,秋日傍晚,村民們(men) 時常結伴走進文化禮堂,觀看晉南蒲劇。“聽戲、看電影、排節目,跟老哥們(men) 諞一諞,這幾年村裏人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年近八旬的村民屈慶祿說。


在浙江諸暨市同山鎮同興(xing) 村的文化禮堂外,村民在觀看表演(2024年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萬(wan) 榮縣的變化,是各地促進農(nong) 民全麵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各地由表及裏培育文明鄉(xiang) 風,持續推進農(nong) 村移風易俗,加強家教家風建設,切實加強鄉(xiang) 村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發展,不斷提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精氣神。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xiang) 堯告村,村民們(men) 在觀看文藝演出(2024年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提速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很多人通過短途遊,到鄉(xiang) 間感受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

  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平田鄉(xiang) 天燈垟村,道路幹淨平整,溪水清清流淌。快快家庭農(nong) 場主徐偉(wei) 萍正在果園裏忙活。


遊客在浙江寧波市鄞州區城楊村的溪流遊玩(2024年8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這些年通過實施‘千萬(wan) 工程’,鄉(xiang) 村環境大變樣了。”徐偉(wei) 萍感慨地說,過去村裏到處堆放雜物,小溪漂浮著垃圾,道路條件也不好。現在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在鄉(xiang) 村既住得舒適,創業(ye) 發展也有了更好的環境。

  “我們(men) 建設和美鄉(xiang) 村,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文物修複,而是在守護鄉(xiang) 愁鄉(xiang) 韻的基礎上,增加功能、發展產(chan) 業(ye) 、恢複人氣。”黃岩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廣袤鄉(xiang) 村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家園,把鄉(xiang) 村建設得美好、宜居、便利,農(nong) 民群眾(zhong) 才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農(nong) 村現代化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

  今年以來,各地持續加強農(nong) 村人居環境改善。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左右,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5%以上。

  硬件、軟件建設提速。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都通了硬化路,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過90%,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如今在很多鄉(xiang) 村,對於(yu) 村裏的大事小情,群眾(zhong) 更願意參與(yu) 了。

  在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珠坑鄉(xiang) ,不定期舉(ju) 辦的“米茶夜話”吸引了很多村民。夜幕降臨(lin) ,休息亭裏,珠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魏連榮熱情地招呼著。村民們(men) 手捧飄香米茶圍坐在一起,聽宣講、聊生活、提建議、解糾紛。

  “能不能在村裏多劃些停車位?”“後天是我孫子10歲生日,請大夥(huo) 來我家喝碗米茶哈!”……

  從(cong) 討論村子的發展規劃,到分享生活喜悅,從(cong) 老一輩傳(chuan) 授傳(chuan) 統美德到年輕人帶來新的思想觀念,“米茶夜話”成為(wei) 鄉(xiang) 風文明建設、政策講解、民生難點化解的有效途徑。大家麵對麵溝通,解決(jue) 老百姓的關(guan) 心事。

  綿綿用力,成風化俗。在各地,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積分製、清單製、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方式不斷推廣,村規民約等不斷完善,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農(nong) 業(ye) 基本盤牢牢穩固,農(nong) 民身邊“小事”得到解決(jue) ……各地各部門持續努力、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辛勤付出,匯聚成水滴石穿、久久為(wei) 功的力量,推動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向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加快邁進。

  文字記者:於(yu) 文靜、唐詩凝、黃韜銘、薛欽峰、高健鈞、許舜達、陳春園、王皓、馬意翀、苟立鋒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朱舜、王梓涵、張岩、方思賢、郭興(xing)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