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苗挺拔茁壯,長勢喜人,現在要勤巡田做好水肥供給,預計11月將迎來豐(feng) 收。”金秋9月,廣東(dong) 省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的萬(wan) 畝(mu) 絲(si) 苗米稻田被吹拂出層層綠色稻浪,種植大戶謝永佳穿行於(yu) 田埂間,檢查水稻的生長狀況。
謝永佳正在田間觀察絲(si) 苗米水稻生長情況(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謝永佳種植的絲(si) 苗米,是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培育的新品種——南晶香占。與(yu) 常規水稻相比,南晶香占產(chan) 量接近,但米粒晶瑩剔透,煮的米飯軟硬適中且芬香可口,整體(ti) 價(jia) 格要高出一大截,深受廣東(dong) 農(nong) 戶喜愛。
2022年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強調,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廣東(dong) 素有“七山一水兩(liang) 分田”之稱,大力發展高品質水稻新品種培育,向緊缺的農(nong) 田資源要效益,是當地因地製宜加強糧食生產(chan) 高質量發展、提高糧食自給率的關(guan) 鍵舉(ju) 措之一。
育種是基礎工作,耗時長、見效慢。在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水稻所功能性水稻選育研究室主任劉傳(chuan) 光眼裏,培育南晶香占的經曆就像一場與(yu) 時間比拚的賽跑。
科研人員采用現代生物技術等手段培育絲(si) 苗米新品種(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我們(men) 首先培育出抗病性好、抗倒伏力強、米質達國標一級的優(you) 質品種,然後再用有特殊香味、米質優(you) 良的高端絲(si) 苗米品種進行雜交。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yu) 從(cong) 1萬(wan) 多份育種材料中,篩選出高產(chan) 、優(you) 質、抗病性強的絲(si) 苗米品種南晶香占。”劉傳(chuan) 光說。
南晶香占品種培育是廣東(dong) 持續開展種質資源創新、保障種源自主可控的縮影。近年來,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科研工作者通過雜交、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培育出了既高產(chan) 又優(you) 質的美香占2號、南晶香占、19香和粵香430等絲(si) 苗米新品種。
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培育的絲(si) 苗米新品種(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如今,這些優(you) 良絲(si) 苗米品種已在廣東(dong) 、江西、湖南等地的廣袤田野上紮根生長,成為(wei) 我國南方優(you) 質稻種業(ye) 市場的主力軍(jun) ,為(wei) 南方高端優(you) 質米生產(chan) 提供了重要原糧品種。
“我們(men) 將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繼續開展高產(chan) 優(you) 質水稻新品種選育和高產(chan) 穩產(chan) 栽培技術研究,為(wei) 廣東(dong) 省大麵積水稻單產(chan) 提升和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科技貢獻。”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水稻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所長何秀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