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xi) “希望你們(men) 發揚先輩光榮傳(chuan) 統,更好續寫(xie) 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chuan) 。”9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回信,對他們(men) 予以親(qin) 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
在雲(yun) 南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靜靜矗立於(yu) 一座六角亭內(nei) 。
位於(yu) 雲(yun) 南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nei) 的民族團結誓詞碑。
誓詞碑上,幾行誓詞和48個(ge) 用不同民族文字書(shu) 寫(xie) 的名字,將人們(men) 的思緒拉回到70多年前。
1950年5月,雲(yun) 南思普區獲得全境解放。當時,這裏居住著哈尼、彝、拉祜、佤、回等多個(ge) 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70%左右。
因長期處於(yu) 封建割據和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中,當地各民族之間的社會(hui) 、經濟、文化差異極大,民族之間存在隔閡,地區發展封閉落後。
1950年8月,黨(dang) 中央從(cong) 實現民族團結、消除民族隔閡、鞏固邊疆穩定的戰略高度出發,決(jue) 定從(cong) 全國各地各民族中選派代表,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國慶盛典。
彼時,雲(yun) 南剛剛解放不久,不少人對被選派為(wei) 代表參加活動有所顧慮。但最終在前來勸導同誌的誠意邀請下,當地35名各民族土司、頭人代表,以及8名隨行人員,組成了普洱區赴京觀禮代表團。
1950年10月1日那天,代表們(men) 被安排在天安門城樓左側(ce) 觀禮台進行觀禮。一位代表回憶:“看著閱兵隊伍走過,我手心裏全是汗,身上的汗毛也都立了起來,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在北京期間,代表團還受到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的親(qin) 切接見,並到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參觀。此行使代表們(men) 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對祖國的認識,也深深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1950年12月26日,代表團回到普洱。隨後,普洱專(zhuan) 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hui) 議召開。會(hui) 議決(jue) 定以“會(hui) 盟立誓,刻石銘碑”的形式來表達各族人民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團結到底的決(jue) 心。
1951年元旦,300多位少數民族土司、頭人、代表及當地黨(dang) 政軍(jun) 領導在普洱專(zhuan) 區集會(hui) ,莊嚴(yan) 立下同心同德跟黨(dang) 走的誓言。48名各族代表在誓詞碑上簽名。
碑文誓詞這樣寫(xie) 道:“我們(men) 廿六種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慎重地於(yu) 此舉(ju) 行了剽牛,喝了咒水,從(cong) 此我們(men) 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誓為(wei) 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此誓。”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wei) “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它翻開了中華民族大家族關(guan) 係史的嶄新一頁。
盟誓代表們(men) 很多一生致力於(yu) 民族團結事業(ye) ,踐行“為(wei) 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的誓言。
70多年前,召存信第一個(ge) 在誓詞碑上簽名。此後召存信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任州長近40年,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建設者、見證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傣族群眾(zhong) 過得非常幸福,住上了新樓,不少家庭有了轎車、摩托車,出行很方便,感恩共產(chan) 黨(dang) 讓我們(men) 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召存信的後人說。
來自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方有富,70多年前作為(wei) 哈尼族代表鄭重在誓詞碑簽下名字。回到家鄉(xiang) 後,方有富帶領群眾(zhong) 團結致富。他還經常坐在火塘邊給各族群眾(zhong) 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帶頭踐行民族團結誓言。
“父親(qin) 在世時經常和我說,在誓詞碑上莊嚴(yan) 地刻下自己的名字,這是他這輩子最驕傲、最光榮的事。”方有富的兒(er) 子方財兵說。如今,他接過父親(qin) 的接力棒,成為(wei)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義(yi) 務講解員,傳(chuan) 承並續寫(xie) 著誓詞碑的故事。
“我們(men) 8個(ge) 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的後人一起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就是要表達對黨(dang) 中央的感激之情,也想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我們(men) 在黨(dang) 的領導下過上的美好生活。”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之一拉猛的外孫岩克姆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民族團結為(wei) 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他曾說:“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雲(yun) 南省滄源縣班洪鄉(xiang) 班洪村的佤族群眾(zhong) 唱響《阿佤人民唱新歌》(2021年8月20日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項項改革措施在民族地區落地,一批批幹部專(zhuan) 家與(yu) 民族地區人民一同奮鬥,民族地區整體(ti) 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各族人民在社會(hui) 生活中緊密聯係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在此次回信中,總書(shu) 記深情叮囑:“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