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更大貢獻”。
麵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開創性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後提出的第一個(ge) 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倡議。11年來,我國與(yu) 150多個(ge) 國家和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落地生根、蓬勃發展,共同繪就了聯結世界、美美與(yu) 共的壯闊畫卷。
以互聯互通為(wei) 主線,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wei) 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wei) 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台,實現了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
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yu) 世界。中老鐵路、雅萬(wan) 高鐵等重大標誌性工程有力促進共建國家和區域互聯互通,魯班工坊、菌草技術等“小而美”民生項目落地生根,持續惠及共建國家民眾(zhong) ;建材、輕工、加工製造等傳(chuan) 統領域合作繼續深化,數字經濟、綠色發展、可再生能源等新領域合作廣泛拓展。
攜手同心,眾(zhong) 行致遠。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統籌推進、走深走實。隻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我們(men) 就能“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今年前10月
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6.9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2%
我國企業(ye) 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894.5億(yi) 元,同比增長4.3%
我國企業(ye) 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10566.7億(yi) 元,同比增長17.1%
硬聯通
秘魯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於(yu) 當地時間11月14日正式開港。開港後,中秘間單程海運時間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圖為(wei) 錢凱港一角。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2013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中歐班列應運而生。今年11月20日,第十萬(wan) 列中歐班列正式出境。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運送貨物超1100萬(wan) 標箱、貨值超4200億(yi) 美元,貨物品類達53大類5萬(wan) 餘(yu) 種。圖為(wei) 中歐班列行駛在新疆烏(wu) 魯木齊達阪城濕地。擺風亮 攝(新華社發)
今年10月正式竣工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新國際機場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一步走向深入的重要標誌,有力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成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示範性項目。圖為(wei) 瓜達爾新國際機場。艾哈邁德·卡邁勒 攝(新華社發)
雅萬(wan) 高鐵是我國在境外完成全過程勘察設計建設的首個(ge) 高鐵項目,於(yu) 去年10月17日正式開通運營,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典範。圖為(wei) 乘客在和雅萬(wan) 高鐵動車組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軟聯通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工作製度對接、技術標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等方麵強化合作、統一標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上海洋山港海關(guan) 對接共建國家進出口貨物相關(guan) 標準,推動通關(guan) 一體(ti) 化方式申報,提升通關(guan) 效率。圖為(wei) 無人駕駛的全自動導引車在洋山港穿梭往來,搬運集裝箱。王初 攝
中埃(及)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等方麵,不斷統一技術標準,互學互鑒理念方法,推動神廟實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現於(yu) 世人麵前。圖為(wei) 工作人員在項目現場進行發掘清理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東(dong) 震 攝
隨著“絲(si) 路電商”國際合作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雙多邊數字貿易規則對接不斷強化。借助“絲(si) 路電商”合作機製,肯尼亞(ya) 主播迪克森·恩甘加在當地直播帶貨。劉婉晴 攝(新華社發)
心聯通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的魯班工坊,來自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ye) 技術學院的老師(左)為(wei) 當地學生提供指導。新華社記者 鄭開君 攝
福建農(nong) 林大學國際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右)在向盧旺達留學生介紹菌草品種“綠洲1號”蘆竹的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chuan) 攝
位於(yu) 博茨瓦納南部的莫帕尼小學是中國援建的現代化學校,當地兒(er) 童的教育條件因此得到改善。圖為(wei) 莫帕尼小學課間休息的學生們(men) 。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數據來源:商務部、海關(guan) 總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