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組風馳電掣、盾構機鑿壁穿岩……作為(wei) 國家重點工業(ye) 基地,東(dong) 北集聚著一批關(guan) 乎國家產(chan) 業(ye) 安全的傳(chuan) 統裝備製造龍頭企業(ye) ,維護國家產(chan) 業(ye) 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突破關(guan) 鍵技術鍛造大國重器,始終是東(dong) 北的使命擔當。
“以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wei) 突破口,敢於(yu) 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激勵著一批批“探索者”勇往直前,不斷攀登關(guan) 鍵技術高峰。
硬核底氣:大國重器亮“絕活”
【製造業(ye) 特別是裝備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ge) 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2018年9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考察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時指出】
【一線故事】
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由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沈陽飛機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傾(qing) 力打造的多款戰機驚豔亮相,戰機的敏捷靈活性和強大穩定性讓現場觀眾(zhong) 熱血沸騰。
殲-35、殲-35A及殲-16、殲-15、殲-11B……秉承“一機多型空海孿生”設計理念,殲-35係列以其隱身製空、遠距攻麵、多源感知等卓越性能,彰顯了我國航空工業(ye) 的頂尖實力,也展示了沈飛在航空武器裝備研製領域的深厚積累。
“航空報國是一代代沈飛人傳(chuan) 承下來的精神財富。看到我們(men) 的國產(chan) 戰機翱翔天際,內(nei) 心分外自豪。盡全力把大國重器托舉(ju) 得更穩更高,是我們(men) 不懈的追求。”沈飛“80後”首席技能專(zhuan) 家方文墨說。
東(dong) 北立足國家戰略需要,站在維護“五大安全”的高度,深入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越來越多大國重器精彩亮相。
11月11日12時03分,我國在東(dong) 風商業(ye) 航天創新試驗區使用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5B星、吉林一號平台02A03星等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光衛星是中國第一家商業(ye) 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是長光衛星在建的核心工程。至此,“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117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亞(ya) 米級商業(ye) 遙感衛星星座,成為(wei) 全球重要的航天遙感信息來源之一。
2024年11月11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搭載的15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白鶴灘水電站,僅(jin) 次於(yu) 三峽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當由哈電集團副總工程師覃大清團隊研發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100萬(wan) 千瓦白鶴灘水電機組投產(chan) 發電時,哈電人熱淚盈眶。
100萬(wan) 千瓦是世界水電機組的“珠穆朗瑪峰”,代表著我國水力發電裝備技術登上了世界之巔。
“全球首個(ge) 巨型長短葉片轉輪‘零配重’,一根手指就能撥動338噸重的轉輪轉動,堪稱一顆完美的心髒。”憶起研發設計過程,覃大清難掩激動之情。
哈工大空間機械臂等多項“硬核”技術為(wei) 神舟十五號等大國重器保駕護航;中國一重鍛造的毛坯鋼錠重量達600噸級,接近鍛件製造極限;由沈鼓集團為(wei) 青海格爾木60MW液態空氣儲(chu) 能示範項目研發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設備——水平剖分式離心壓縮機組一次性機械試車成功……一個(ge) 個(ge) 大國重器精彩亮相的背後,是東(dong) 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錨定關(guan) 鍵技術、勇攀高峰的堅定決(jue) 心。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需要在更多關(guan) 鍵領域實現“從(cong) 0到1”的技術突破。
追“光”逐“綠”:“老字號”向“智”而行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dong) 北特色優(you) 勢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根基在實體(ti) 經濟,關(guan) 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chan) 業(ye) 升級。——2023年9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時代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座談會(hui) 上強調】
【一線故事】
走進沈陽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轉子車間,工人們(men) 熟練操作數控機床,電子屏幕上,生產(chan) 進度、關(guan) 鍵件完成率清晰可見。“我們(men) 完成了核心車間的數字化升級,實現生產(chan) 和運營的數字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車間主任梁辰說。
2023年2月14日,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離沈鼓集團不遠,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加裝“數字引擎”,讓企業(ye) 煥發新生機。
今年3月,北方重工自主設計研發的“雙江口水電站超高土石壩防滲土料輸送、摻合關(guan) 鍵技術及成套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們(men) 創新開發了連續自動給料、計量、調節的防滲土料精準控製係統,供料能力提升了5倍,物料配比合格率提升了90%。”技術總監李誌波說。
新質生產(chan) 力正為(wei) 東(dong) 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向“新”升級動力。在裝備、能源、材料等既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基礎上提升含“新”量,助力東(dong) 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擺脫粗放生產(chan) ,智能、現代、集約的工業(ye) 體(ti) 係逐步建立。
人機協同作業(ye) 、智能在線檢測、質量精準追溯……始建於(yu) 1954年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原長春客車廠)已打造轉向架裝配、整車裝配和調試等4條數字化產(chan) 線,實現生產(chan) 計劃、作業(ye) 執行、物流配送的全過程數字化管控。
在中車長客的轉向架事業(ye) 部總成產(chan) 線組,操作台旁豎著智能扭矩係統指示燈。“現在工人使用的是智能力矩扳手,隻有達到數值精準的力矩,指示燈才亮起綠色。這種力度,最有利於(yu) 車輛安全。”中車長客總經理助理兼流程與(yu) 數字化部部長程繼輝說,以前產(chan) 線日產(chan) 量是12個(ge) 轉向架,現在能達到18個(ge) 轉向架,整體(ti) 生產(chan) 效能提升了50%。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東(dong) 北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著力點。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東(dong) 北不少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累計建設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超800個(ge) 。一批批快速建設起來的智能工廠,大大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拓展了技術創新和升級路徑。
自立自強:延鏈補鏈強鏈守護戰略安全
【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上下遊延伸,形成較為(wei) 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和產(chan) 業(ye) 集群。——2023年9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時代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座談會(hui) 上強調】
【一線故事】
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裏,世界首支、全球最大24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用曲軸12G95ME-C10.5成功下線,完成了“全球首製”。至此,這一型號曲軸全鏈條實現國產(chan) 化。
大型船用曲軸被稱為(wei) “巨輪之芯”,是船用柴油機的核心部件,具有技術要求高、製造難度大等特點。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型船用曲軸生產(chan) 製造技術被國外企業(ye) 壟斷。
“我們(men) 進入了世界曲軸製造的第一梯隊,能有今天的成果,歸根到底離不開自立自強的創新精神。”公司副總經理郎雪剛說。
2024年1月11日,工人在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加工產(chan) 品。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cong) 科技創新引領,到規劃招商,再到支持企業(ye) 發展,東(dong) 北多地全程傾(qing) 力扶持鏈主企業(ye) ,拉長產(chan) 業(ye) 鏈,提高本地配套率,營造良好的產(chan) 業(ye) 鏈生態。
作為(wei) 我國規模最大的碳纖維產(chan) 業(ye) 鏈領先企業(ye) ,吉林化纖集團下轄及管理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碳穀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業(ye) ,形成了集研發、生產(chan) 、銷售於(yu) 一體(ti) 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生態。
“我們(men) 規劃了10平方公裏碳纖維產(chan) 業(ye) 發展區,全方位打造碳纖維‘零碳’製品產(chan) 業(ye) 園。”吉林市市長王吉說,近三年,吉林市碳纖維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6倍以上,目前碳纖維原絲(si) 產(chan) 能全球第一、碳絲(si) 產(chan) 能全國第一。
近日,位於(yu) 沈陽市渾南區的沈陽航空動力產(chan) 業(ye) 園正式全麵運營。產(chan) 業(ye) 園是沈陽市與(yu) 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打造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及產(chan) 業(ye) 基地,將吸納相關(guan) 企業(ye) 參與(yu) 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chan) 配套,引領帶動國內(nei) 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加速發展。
中國航發黎明“李誌強班”現任班長溫尚誌最近剛帶領團隊解決(jue) 了飛附機匣難題。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李誌強班”職工回信,勉勵航空發動機研製戰線上的廣大職工為(wei) 建設航空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貢獻力量。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我們(men) 努力攻克更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通過延鏈、補鏈、強鏈,讓中國的飛機用上更強勁的‘中國心’,讓中國飛機飛得更高、更遠!”溫尚誌說。
目前,沈陽市正深入推進“聚鏈成群、聚群成勢”,已有6戶企業(ye) 成功獲評國家鏈主企業(ye) ,突破產(chan) 業(ye) 鏈斷點堵點49個(ge) 。
在遼寧,盤錦市依托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業(ye) 龍頭優(you) 勢,以商招商、延鏈招商引入關(guan) 聯企業(ye) 打造光學電子供應鏈“微產(chan) 業(ye) 園”;在吉林,總投資339億(yi) 元的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正加緊建設,計劃2025年全麵投產(chan) ;在黑龍江,鶴崗加速延展石墨開采、加工等全產(chan) 業(ye) 鏈條,努力打造石墨新材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高地……東(dong) 北正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xing) 的新路子,奮力譜寫(xie) 全麵振興(xing) 新篇章。
領銜記者:牛紀偉(wei)
執筆記者:孫仁斌、於(yu) 也童
合作采寫(xie) :劉藝淳、姚湜
策劃:張曉鬆
統籌:冷彥彥、賈真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