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會(hui) 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山一程、水一程,總書(shu) 記來到人民群眾(zhong) 中間,察民情、問冷暖、送祝福。
1月22日,總書(shu) 記來到遼寧葫蘆島市的一個(ge) 村子,開啟春節前夕看望慰問行程。隆冬時節,一座小山村溫暖整個(ge) 中國。
01
一次暖心踏訪
農(nong) 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xiang) 祝家溝村,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早早地掛上了燈籠,貼上喜慶的對聯、窗花,村子裏透著濃濃的年味兒(er) 。
新房鱗次櫛比,院落錯落有致,眼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幾個(ge) 月前,這裏曾遭遇一場嚴(yan) 重的災害。
祝家溝村。(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一天時間下了一年的雨!”去年8月20日前後,一場曆史罕見的超強降雨導致遼寧省葫蘆島市遭遇洪澇災害。位於(yu) 山區、地勢低窪的祝家溝村是受災最為(wei) 嚴(yan) 重的鄉(xiang) 村之一。村裏積水最深處達到6米,51戶村民住房受損,其中41戶已經不具備在原址修複重建的條件。
被洪水淹沒的祝家溝村。
快過年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安置得怎麽(me) 樣?能不能過好這個(ge) 年?帶著這份惦念,1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著嚴(yan) 寒來到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後當地恢複重建情況。
洪水過後,村裏為(wei) 受災最嚴(yan) 重的41戶186名群眾(zhong) 異地重建了新居。新居比舊址高出近40米。根據每戶人口數量和實際需求,分別設計建造了6種不同戶型,麵積從(cong) 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水泥馬路修到了家門口,水、電、網絡入戶,衛生間裏還安裝了馬桶……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時間,一座“祝家新村”拔地而起。災區群眾(zhong) 在入冬前有了溫暖的新家。
祝家新村。(總台央視記者金雨秋拍攝)
總書(shu) 記走進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質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況。
村民王寶維一家,早早為(wei) 過年做好了準備。院子裏的儲(chu) 物缸裝得滿滿當當,東(dong) 北特色的殺豬菜熱氣騰騰。農(nong) 曆小年前,在外務工的大兒(er) 子一家也回到家中。一家十口包餃子、蒸豆包,滿是過年的喜慶。
王寶維家中的年貨、殺豬菜。(總台央視記者史偉(wei) 、鍾鋒拍攝)
王寶維告訴《時政新聞眼》,去年那場暴雨把自己的老宅淹到了屋簷。沒想到這麽(me) 快一家人就住進了新居。他說,“有家的感覺,心裏熱乎乎的。有房子住了,有家了,這就不怕了。感謝黨(dang) !”
王寶維一家正在包餃子。(總台央視記者張垚拍攝)
四世同堂的王寶維一家。(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時刻把群眾(zhong)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春節前夕,在中國人最能感知溫暖的時節,總書(shu) 記走訪受災群眾(zhong) ,察看重建,關(guan) 注過冬,既溫暖人心,又傳(chuan) 遞信心。
祝家溝村的紅燈籠。(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02
一份深情牽掛
“我一直牽掛受災群眾(zhong) 。”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來到受災群眾(zhong) 身邊,檢查指導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其中,既有春節前夕的看望慰問,也有國內(nei) 考察期間的實地走訪。
祝家溝村。(總台記者王曉亮拍攝)
行程之中,有溫暖惦念。
2015年1月,總書(shu) 記當年國內(nei) 考察第一站,來到幾個(ge) 月前發生6.5級地震的雲(yun) 南魯甸縣。總書(shu) 記指出,“當前最緊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眾(zhong) 生活,確保受災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
2023年11月,北京門頭溝妙峰山鎮水峪嘴村,總書(shu) 記走進遭受洪澇災害的村民李盟家中。他說,“確保受災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是一項硬任務。”
不久前,西藏定日發生6.8級地震。總書(shu) 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並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強調要確保受災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祝家溝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總台央廣記者馬喆拍攝)
行程之中,有細致部署。
2022年1月,總書(shu) 記冒雪來到山西霍州市馮(feng) 南垣村察看災後恢複重建情況。看到村容村貌幹淨整潔,生產(chan) 生活秩序得到恢複,總書(shu) 記很欣慰,“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生產(chan) 生活上還有什麽(me) 困難,黨(dang) 和政府要繼續幫助解決(jue) 。”
2023年9月,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尚誌市龍王廟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zhong) 時指出,要抓緊謀劃,提前行動,把吃、喝、住、行、就業(ye) 、教育、醫療防疫等事關(guan)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的大小事情考慮得更細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絲(si) 紕漏。
2023年9月,黑龍江龍王廟村村民在修繕在洪水中受損的房屋。(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行程之中,有深情禮讚。
在黑龍江尚誌市龍王廟村,總書(shu) 記強調,“在咱們(men) 中國,人民群眾(zhong) 遇到困難,還是要發揮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優(you) 越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家全力支持!”
在河北涿州市萬(wan) 全莊村,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總書(shu) 記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我從(cong) 大家的表情看到了希望。我們(men) 災後的生活比以前還會(hui) 更好。希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加快恢複重建、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點讚:“麵對洪澇、台風等自然災害,廣大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在前,大家眾(zhong) 誌成城、守望相助。”
祝家溝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內(nei) 。(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03
一串新春足跡
這次到遼寧,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新年首次國內(nei) 考察,也是他擔任總書(shu) 記以來連續第13年在春節前夕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
回顧這13次新春足跡,《時政新聞眼》梳理出這樣一組數據:
6次前往西部地區:2013年赴甘肅、2014年赴內(nei) 蒙古、2015年赴陝西、2018年赴四川、2020年赴雲(yun) 南、2021年赴貴州。2023年總書(shu) 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六個(ge) 省市的基層幹部群眾(zhong) ,其中有兩(liang) 個(ge) 西部省份。
8次把首站選在了農(nong) 村:2013年甘肅元古堆村、2015年陝西梁家河村、2017年河北德勝村、2018年四川三河村、2020年雲(yun) 南司莫拉村、2022年山西馮(feng) 南垣村、2024年天津第六埠村和今年遼寧祝家溝村。
祝家溝村。(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牽掛什麽(me) 人,關(guan) 心哪些事?這串新春足跡勾勒出總書(shu) 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2013年,總書(shu) 記首次春節前夕考察來到甘肅。他說,“要多到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jue) 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麵。”
2014年1月,總書(shu) 記來到地處邊陲的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阿爾山市。在困難林業(ye) 職工郭永財家中,總書(shu) 記說,“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ge) 人沒有解決(jue) 基本生活問題,我們(men) 就不能安之若素;隻要群眾(zhong) 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men) 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zhong) 一起奮鬥。”
2024年2月,總書(shu) 記在天津西青區第六埠村看望受災群眾(zhong) 時說,“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辦好。”
堅定話語,道出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為(wei) 民情懷和務實作風。
祝家溝村。(總台央視記者張垚拍攝)
總書(shu) 記這次到遼寧,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他第四次到遼寧考察。
在遼寧這片熱土,總書(shu) 記看老工業(ye) 基地轉型升級,謀新時代東(dong) 北振興(xing) ……擘畫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三年前,總書(shu) 記在沈陽考察時說,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切奮鬥都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
行程萬(wan) 裏,不忘初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