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中醫春節不停診 優質醫療服務下基層
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當下,滿足患者在春節期間的醫療健康需求尤其是異地就醫需求成為(wei) 多方需要攻克的一場“硬仗”。
“2021年春節期間,小鹿中醫每天都會(hui) 接到幾千位患者的谘詢,其中大多數是胃病、腎病等慢病患者,還有出現失眠、脫發、月經不調等常見亞(ya) 健康症狀的患者。”阿裏健康小鹿中醫CEO梓墨表示,中醫長於(yu) 慢病,患者通常需要持續服藥,春節期間很多患者仍有複診、調藥等需求。
今年春節,小鹿中醫連續第6年推出“春節健康服務不打烊”活動,超過7萬(wan) 名中醫師在線值守,為(wei) 患者提供健康谘詢和複診服務。其中,30%以上的醫生來自三甲醫院,覆蓋婦科、皮膚科、脾胃病科、風濕病科等50餘(yu) 個(ge) 科室。同時,還有超過100位執業(ye) 藥師值守一線。
“中藥不同於(yu) 西藥,往往一張方子需要十幾味中藥來組方,因此我們(men) 做了充足的準備,不會(hui) 讓患者‘有方無藥’。”梓墨表示,小鹿中醫的藥房中備有1800多種中藥飲片,可以基本滿足藥方的配伍需求,讓中藥的可及性進一步提升。通過自主研發的智慧藥房係統,即便是假期期間,中藥也能從(cong) 設在北京、廣州、長春、西安等地的16個(ge) 調劑中心發往全國各地患者手中。偏遠地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與(yu) 大城市居民一樣優(you) 質的中醫藥服務。
春節不停診,平台“溫暖”醫患兩(liang) 端
醫療資源的不均衡性同樣存在於(yu) 中醫體(ti) 係中。“缺醫生、缺好醫生”是擺在大部分城市和基層醫療機構麵前的共同挑戰。
對於(yu) 大部分尋求中醫解決(jue) 方案的患者而言,其就診痛點十分集中:中醫的患者大多數是慢病患者,患者往往需要以7天為(wei) 一個(ge) 療程持續服藥。完成一至兩(liang) 個(ge) 療程後還需要醫生複診,根據患者的身體(ti) 情況重新開方。偏遠地區的患者就存在交通不便,無法持續複診等情況。
而互聯網可以為(wei) 優(you) 質中醫資源下沉帶來新路徑,為(wei) 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體(ti) 驗,即使在春節期間也能讓平台的兩(liang) 端感受到溫暖。
於(yu) 潤冰(化名)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人,正值16歲花季少女的她被醫生確診為(wei) 紫癜腎,用中醫的說法就是“熱毒傷(shang) 腎”。2020年10月,四處求醫的於(yu) 潤冰在成都線下首診時遇到了三甲醫院一位主任中醫師。
從(cong) 貴州省甕安縣自駕到成都至少需要約八個(ge) 小時、高鐵需要三個(ge) 多小時,路途遙遠、來回往返存在諸多不便,於(yu) 潤冰之後選擇了以線上問診調藥加線下麵診結合的形式持續找這位醫生長期治療。自首診以來,患者一直堅持問診服藥,目前各項指標穩定正常,仍繼續問診中。春節期間,於(yu) 潤冰也計劃通過小鹿中醫平台進行常規複診和抓藥。
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張澤成(化名)被長期脫發、斑禿困擾著。偶然的一次,他經人介紹來到湖北省一家三甲中醫院,被診斷為(wei) 脂溢性脫發,中醫解釋的原因為(wei) 濕熱熏蒸,兼肝腎不足。張澤成自述,服藥後“原來脫發區長了些新發,有了效果”。
此後,張澤成繼續在同一位醫生處堅持治療。從(cong) 貴德縣到武漢距離超1600公裏,路途遙遠又求醫心切的張澤成春節期間恰好服完藥需要調藥,因此在線上聯係了醫生問診。
在小鹿平台,類似於(yu) 潤冰、張澤成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事實上,在小鹿中醫平台醫生服務的患者中,半數以上是三線以下城市患者。通過鏈接醫生和患者,小鹿中醫平台有效幫助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地區。
小鹿中醫作為(wei) 一個(ge) 集醫生患者管理、遠程診病、為(wei) 患者送藥到家於(yu) 一體(ti) 的全流程中醫診療服務平台,擁有入駐醫生人數逾7萬(wan) 名,服務患者人次超800萬(wan) 。2021年8月,阿裏健康宣布與(yu) 小鹿中醫融合,將戰略版圖拓展至互聯網中醫,也是希望推動技術的力量實現優(you) 質中西醫資源流動,惠及更多基層患者。
小鹿中醫調劑中心的藥師正在為(wei) 患者抓藥
推動優(you) 質中醫資源下沉,惠及基層群眾(zhong) 就診需求
近年來,國家多次發文鼓勵大力發展中醫藥。中醫藥事業(ye) 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基層中醫藥的振興(xing) 和發展迎來春天,然而中醫藥發展也存在現實的困難和瓶頸:中醫衛生人才數量不足,基層優(you) 質醫療資源缺口較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2020年中醫藥事業(ye) 發展統計提要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衛生技術人員中,中醫藥人員僅(jin) 占7.8%。在基層,中醫藥人才的短缺問題更為(wei) 突出。在全國中醫師中,基層中醫師隻占了不到三成。
在基層,民眾(zhong) 對中醫藥有著巨大的需求。把優(you) 質中醫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中醫基層服務能力是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正在改變人們(men) 對醫療的傳(chuan) 統認知。當下,互聯網成了優(you) 質中醫藥資源走向普惠的助推力量。一個(ge)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近年每一項國家中醫藥發展相關(guan) 政策中,均有中醫互聯網化的相關(guan) 表述。
早在201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中醫藥深度“觸網”做出了明確的規劃。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醫療”由此步入快車道。
近年來,中醫藥+互聯網發展的政策持續推出。2021年6月30日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便明確提出,鼓勵提供互聯網中醫藥診療服務。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十四五”優(you) 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提高中醫特色醫療資源可及性和整體(ti) 效率。”
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加持,可以大幅提高優(you) 質中醫藥資源的可及性,讓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以阿裏健康小鹿中醫為(wei) 例,2020年一份對該平台萬(wan) 名主任醫師的調查報告顯示,除完成本院的日常線下門診工作外,這些醫生總計在線提供了100餘(yu) 萬(wan) 次的額外的診療服務,向全社會(hui) 增加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總供給。
隨著中醫優(you) 質資源下基層的工作落地、做實,城鄉(xiang) 之間的醫療資源差距也在變得越來越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20年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數增幅達9.9%
設置中醫藥專業的高等西醫藥院校150所,比2019年增加17所;設置中醫藥專業的高等非醫藥院校250所,比2019年增加23所。[詳細]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龐星火在通報本市疫情信息時也表示,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關聯疫情總體平穩,昨日無新增病例,疫情基本得到控製。[詳細] -
44.1萬億元,你“買”了哪些?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比2019年增長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