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病貴與難
醫改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承載著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期盼。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個(ge) 世界性難題——
這十年,中國堅持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推動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作為(wei) 公共產(chan) 品向全民提供,持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補短板、強基層、建機製,用較短時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網。
這十年,中國全麵推進分級診療等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深入推廣以三明醫改為(wei) 代表的典型經驗,構建優(you) 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
這十年,中國不斷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持續提升以縣醫院為(wei) 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jue) ,一般疾病在市縣解決(jue) ,頭疼腦熱在鄉(xiang) 村解決(jue) ”逐步成為(wei) 現實……
十年持續攻堅,中國醫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ye) 改革發展之路。
破解“看病難”
百姓身邊有了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
“現在到鄉(xiang) 鎮衛生院看病,有縣醫院的專(zhuan) 家坐診,有時候也有市裏的專(zhuan) 家遠程會(hui) 診,不用跑那麽(me) 遠看病了。”安徽省濉溪縣鐵佛鎮村民鄭虎說,數年前,村裏的衛生機構可沒有現在這麽(me) 好的條件,當時的醫療水平差,很多病都沒法在這裏看。短短幾年,村衛生機構煥然一新,許多村民在村裏就能把小病看好,方便多了。
這樣的變化,與(yu) 分級診療製度的不斷發展密切相關(guan) 。分級診療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從(cong) 而形成合理就醫和診療格局,有利於(yu) 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難”問題。
“近年來,我們(men) 深入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在供給側(ce) ,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分工協作,創新服務模式;在需求側(ce) ,努力讓群眾(zhong) 能就近、方便地獲得安全有效、便捷連續的醫療服務。”國家衛健委體(ti) 製改革司司長許樹強介紹,目前中國達到服務能力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到53%,全國累計建成社區醫院2600餘(yu) 家,縣域內(nei) 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率超過90%。組建各類醫聯體(ti) 超過1.5萬(wan) 個(ge) ,這些醫聯體(ti) 為(wei) 提供一體(ti) 化、同質化醫療服務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在上下聯動上不斷增強。
與(yu) 此同時,各地積極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構建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服務模式,日間手術量不斷增長;建設急診急救領域五大中心累計超過1.4萬(wan) 個(ge) ,居家醫療服務不斷發展,努力滿足危急重症與(yu) 慢性病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
經過努力,中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分工協作機製不斷健全、服務模式不斷優(you) 化,老百姓身邊有了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家門口有了更多專(zhuan) 家坐診,居民個(ge) 人衛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看病就醫更方便、更實惠、更高效、更順暢。
許樹強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優(you) 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推動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緩解“看病貴”
帶量采購促進藥價(jia) 回歸合理
破解群眾(zhong) “看病貴”問題一直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從(cong) 改革成效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有力地促進了藥品和耗材價(jia) 格回歸合理水平。
“目前已密集推進7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覆蓋294個(ge) 藥品,大部分是常見病、慢性病的用藥,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和生物藥年采購金額的35%。”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副司長李淑春介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平均降價(jia) 超過50%,心髒支架、人工關(guan) 節集采平均降價(jia) 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約3000億(yi) 元。
“一聽說集采政策落地實施的好消息,我就馬上趕來手術了,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盧先生需要接受髖關(guan) 節置換手術治療,而人工關(guan) 節假體(ti) 耗材一度高達6萬(wan) 元的價(jia) 格讓他望而卻步。經過集采,關(guan) 節假體(ti) 從(cong) 6萬(wan) 元降到1萬(wan) 元以內(nei) ,大大降低了患者家庭經濟負擔,最終盧先生順利地接受了手術。
李淑春介紹,在降價(jia) 的同時,群眾(zhong) 使用原研藥和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jia) 藥品的比例超過90%,高質量藥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集采通過量價(jia) 掛鉤,以量換價(jia) ,從(cong) 機製上破解了醫藥價(jia) 格虛高問題,淨化了醫藥流通渠道,改善了行業(ye) 生態,為(wei) 醫藥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除了集采,在降低百姓醫藥費用負擔方麵,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2018年以來,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共進行4次,累計調入507種、調出391種,目錄內(nei) 的西藥和中成藥數量增至2860種。其中,整合全國需求談判議價(jia) 將250種新藥納入目錄,平均降價(jia) 超過50%。
李淑春介紹,為(wei) 加強談判藥品的落地工作,國家醫保局與(yu) 國家衛健委兩(liang) 次聯合發文,建立雙通道管理機製,指導各地遴選符合條件的藥品納入雙通道管理,首次從(cong) 國家層麵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談判藥品的供應保障體(ti) 係,與(yu) 定點醫院實行相同的支付政策,讓醫院暫時沒有配備的談判藥品先進藥店。截至今年6月底,275個(ge) 協議期內(nei) 的談判藥品在全國18.41萬(wan) 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實現了群眾(zhong) “買(mai) 得到、用得上、能報銷”的願望。
“大病不出省”
全國將建50個(ge)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要想更好滿足群眾(zhong) 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求、減少跨省就醫的不便,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是題中應有之義(yi) 。於(yu) 是,圍繞“大病不出省”的目標,從(cong) 國家到地方推出一係列重要舉(ju) 措——
在國家層麵,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和建設工作。針對群眾(zhong) 異地就醫流向和重點疾病,中國已經設置10個(ge) 專(zhuan) 業(ye) 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我們(men) 將按照揭榜掛帥、擇優(you) 選拔的工作思路,依托醫學水平突出、影響力強、積極性高的醫院,圍繞關(guan) 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建設若幹綜合類、專(zhuan) 科類、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形成一批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yang) 基地以及數據匯集平台。”國家發改委社會(hui) 司副司長孫誌誠介紹,目前已經籌備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先導性項目的建設,今年內(nei) 要實質落地,力爭(zheng) 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國家醫學中心項目的布局。
同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黑龍江、西藏、寧夏、新疆等20個(ge) 省份落地,補上了地方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兒(er) 科等方麵的短板,相關(guan) 專(zhuan) 科跨省就醫流向明顯減少。在省級層麵,建設120個(ge) 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高省域診療能力。
在市縣級層麵,進一步發揮地市級醫院的醫療救治主力軍(jun) 作用,通過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實施“千縣工程”等,提升縣級醫院能力,努力讓患者在市縣範圍內(nei) 就能得到比較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
加快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醫療均衡布局,各地已經行動起來:山西、遼寧等省份積極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河北、湖北、河南等省份探索醫聯體(ti) 建設,促進醫療資源下沉;廣東(dong) 、青海等省份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天津、吉林等省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過去黔江的百姓看大病要花4個(ge) 多小時車程到重慶主城,黔江離主城近300公裏,非常不便。如今邊遠山區老百姓不出區也能看大病、治好病。”重慶市黔江區區長周恩海說,十年來,黔江區建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等4家新醫院,區內(nei) 就診病人比例穩定在90%以上,全區建成了“農(nong) 村30分鍾、城區15分鍾”的醫療服務圈,基本實現了“一般病在區縣解決(jue) ,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ju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健身熱”持續升溫
肌肉鍛煉、搏擊操、瑜伽……在中國,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身熱潮仍在繼續。[詳細] -
人民愛健身發布《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
從每周平均累計體育健身天數來看,全國範圍的健身人群,體育健身累計天數最多的季節依次是冬季、夏季、春季和秋季,不過,健身能量消耗值最高的季節是夏季。[詳細] -
凍結肩康複運動怎麽做?這幾種方法要知道
在肩關節前後方穩定性較好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進行,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