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螃蟹”隱藏三大消費陷阱
作為(wei) 時令水產(chan) 品,大閘蟹銷售時間短、不易保存,於(yu) 是蟹券應運而生,成為(wei) 實物的替代品。“先買(mai) 券後兌(dui) 換”為(wei) 消費者和商家帶來極大便利,但如今這種消費模式卻逐漸變了味兒(er)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被稱為(wei) “紙螃蟹”的蟹券已經成為(wei) 一種“期貨”產(chan) 品,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循環套利,甚至利用霸王條款“空手套白狼”。商家是如何套路消費者的?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了“紙螃蟹”交易中的三大陷阱。
陷阱一:冒名頂替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e) 協會(hui) 9月發布公告稱,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定於(yu) 9月22日開捕上市。但是,在今年9月初,各種蟹卡賣家已經活躍起來,並聲稱這是“預售”。作為(wei) 大閘蟹中的“明星”,陽澄湖大閘蟹身價(jia) 比起其他產(chan) 區的大閘蟹來高了許多,有時甚至能比北方產(chan) 區的大閘蟹高出2倍以上。那麽(me) 他們(men) 賣的是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嗎?
9月27日,北青報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陽澄湖大閘蟹提貨卡”。除了一家陽澄湖食品旗艦店的商品外,排名前列的均被一家名為(wei) “蟹太太”的品牌占據。在其頁麵,該店宣稱自己去年大閘蟹券在該平台銷量第一。其目前店內(nei) 均為(wei) 各種蟹券,其銷量排名靠前的一件商品名稱為(wei) “現貨特大10隻大閘蟹鮮活螃蟹禮盒陽澄湖鎮母蟹官方旗艦河蟹”。不過,北青報記者找遍該商品網頁都沒有見到一句對產(chan) 地的描述。
對此,該店客服表示,蟹券兌(dui) 換的實物蟹都是“從(cong) 江蘇各個(ge) 湖區篩選的精品好蟹,並非全是陽澄湖或其流域的蟹”。而當被問及是否有陽澄湖的蟹卡時,該店客服表示沒有。
北青報記者點擊了排名前五十、名稱中帶有“陽澄湖”的大閘蟹蟹券商品,其中絕大多數商家均不能承諾可以提貨的螃蟹一定產(chan) 自陽澄湖。一些商家對此更是避而不答,隻是稱大閘蟹配有防偽(wei) 鎖扣。北青報記者發現,其展示的鎖扣卻並非陽澄湖的“原產(chan) 地防偽(wei) 扣”。原產(chan) 地鎖扣可以說是陽澄湖大閘蟹的“身份證”,其產(chan) 生之初就是為(wei) 了區分陽澄湖大閘蟹與(yu) 其他產(chan) 區的大閘蟹。
陷阱二:“空轉”蟹券
“收蟹卡,隻收湖中之王2288”“高價(jia) 收蘇蟹閣蟹券蟹卡”“收蟹狀元蟹卡”……打開部分二手電商平台,不難發現,一些收蟹卡的帖子上都逐一注明了隻收某某品牌的蟹卡。北青報記者谘詢了部分收蟹卡的用戶,對方表示因“不好做”,所以不收其他家的卡。
此前,央視就曝光了關(guan) 於(yu) 蟹券“證券化”的套路:商家發行一張麵額價(jia) 值標稱500元的蟹券,以400元的價(jia) 格賣給有需要的消費者;消費者想要將這張蟹券折現,便有專(zhuan) 門的黃牛以250元的價(jia) 格回收,同時黃牛再以300元的價(jia) 格將蟹券回賣給了發行商家,商家再拿同一張蟹券二次銷售。在整個(ge) 利益鏈條中,作為(wei) 商品的大閘蟹壓根就沒有“戲份”,消費者將蟹券折現後,回收商淨賺50元,商家憑空掙得100元,而同一張蟹券還能再次使用,持續產(chan) 生利益。
為(wei) 了刺激銷售,還有一些商家玩起文字遊戲,現在每張大閘蟹禮券頁麵背後都印有一些數字,比如“1688”“1888”等,且每個(ge) 組合都是8隻裝,讓不少消費者誤認為(wei) 這是價(jia) 格。但是商家的售價(jia) 卻隻要幾百元,最低的甚至隻要188元,為(wei) 標示“1888”的1/10,這樣做是讓消費者誤以為(wei) 撿了個(ge) 便宜。據悉,這些數字後麵都有一個(ge) “型”字,數字隻代表不同的套餐類型,與(yu) 價(jia) 格沒有關(guan) 係。
對於(yu) 這種大閘蟹空轉的賣法,今年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e) 協會(hui) 倡導旗下200餘(yu) 家會(hui) 員單位對售出之日起30日內(nei) 、未激活提貨的一次性兌(dui) 付蟹卡(券),提供無理由退卡承諾服務。這是國內(nei) 大閘蟹行業(ye) 首次將一次性兌(dui) 付蟹券(卡)納入無理由退貨,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陷阱三:一券在手一蟹難求
在眾(zhong) 多蟹券商家的套路中,最深的陷阱莫過於(yu) 蟹券在手卻無法兌(dui) 換大閘蟹,最終商家還跑路了。
“我去年買(mai) 的蟹卡,去年10月底兌(dui) 時,商家說因為(wei) 疫情的影響蟹季提前結束了,今年再來兌(dui) ,先是電話打不通,隨後連電商平台上的商家都找不到了。”在黑貓平台,有消費者投訴蘇州星宇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像這樣的投訴在黑貓平台還有很多,涉及品牌有方祁、宿漁、漁舟唱晚等。
為(wei) 何會(hui) 發生這種情況?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稱,部分商家可能手裏沒有蟹或者其超發了蟹券。當消費者要兌(dui) 換時,會(hui) 以各種借口“拖著”,直到把卡延到下一年。而後其就借著非蟹季的9個(ge) 月中轉移資金,關(guan) 店跑路。說白了,這些不良商家就是玩“空手套白狼”。
此前,企查查App信息顯示,蘇州多家大閘蟹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包括蘇州市瑞豐(feng) 大閘蟹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市陽澄湖蘇吳大閘蟹有限公司等。列入原因均為(wei) 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係,做出決(jue) 定機關(guan) 為(wei) 蘇州市相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蘇州工業(ye) 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
除了“跑路”,還有一種套路就是“拖”字訣,一位消費者表示,他手裏的蟹卡已經拿了3年,雖然商家說“永久有效”,但是第一年就因為(wei) 需要公眾(zhong) 號預定,永遠“約滿”直到當年蟹季結束。第二年雖然約上了,但商家和發貨方有糾紛,一直無法配送,最後能送了,大閘蟹個(ge) 頭非常小,與(yu) 卡上承諾的4兩(liang) 蟹根本不一致。最終,商家承諾補償(chang) ,並稱蟹卡今年還可兌(dui) 換。今年該消費者在進入蟹季第一時間就進行兌(dui) 換,卻又顯示近一個(ge) 月內(nei) 預約“全滿”。
文/記者 張鑫
提示
中消協發布防範“螃蟹券”套路提示
中消協此前發布消費提示,其中特別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螃蟹券”套路,規避“一券在手,螃蟹難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麵,以及螃蟹產(chan) 品個(ge) 體(ti) 尺寸縮水的問題。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電商和快遞物流的發展,如今大閘蟹已經可以“隨時買(mai) ”,有的電商企業(ye) 甚至可以在一年中供應8到10個(ge) 月不同產(chan) 區的大閘蟹。在這一情況下,蟹券本身的“便利性”已經被弱化,作為(wei) 禮品的屬性增強。對於(yu) 消費者來說,直接選擇購買(mai) 大閘蟹商品而不是蟹券,讓“紙螃蟹”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倒逼大閘蟹行業(ye) 自律。而監管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也應將蟹券納入預付費卡的監管範疇,避免商家圈錢跑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嚴懲紮啤非法添加
作為大眾暢銷飲品的紮啤,是在啤酒原漿中充入食品級二氧化碳製作出來的。[詳細] -
京白梨“摞”起來 5秒鍾驗品相
目前,“京白梨”正式進入熱銷季,市民朋友可與門頭溝區軍莊鎮東山村村委會、王平鎮西馬休閑農場和妙峰山鎮穀山村景區、桃園村妙峰騎行小鎮聯係購買。[詳細] -
北京石景山區:節前排查食品安全讓市民放心過節
近日,石景山區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執法人員針對轄區內重點經營主體開展中秋節前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