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互聯網”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

發布時間:2020-06-25 19:20:00來源: 新利平台

  農(nong) 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chuan) 統節日端午節,人們(men) 通過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等方式歡度節日。然而,今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傳(chuan) 統節日氛圍受到一定影響,但互聯網的增色讓傳(chuan) 統節日更具魅力,讓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更具生命力。

  網絡支撐,讓傳(chuan) 統節日更具魅力

  隨著現代社會(hui) 的日新月異、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傳(chuan) 統節日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nei) 涵,它既需要與(yu) 時俱進謀“發展”,又需要開拓創新求“突破”。特別是在抗“疫”期間,互聯網的合理開發利用為(wei) 傳(chuan) 統節日增添了無限魅力。舉(ju) 辦網絡中國節,讓傳(chuan) 統節日披上“雲(yun) ”的衣裳,讓人們(men) 隨時隨地感受節日悠久曆史、喜慶氛圍;電商平台興(xing) 起,“指尖”操作讓傳(chuan) 統美食、節日所需物品等購買(mai) 不受時間空間限製;雲(yun) 拜年、雲(yun) 聚會(hui) 等新社交形式的出現,讓節日更具溫度、更具價(jia) 值。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需要借助互聯網能量,以極強的吸引力、極大的傳(chuan) 播率,讓傳(chuan) 統節日氛圍依然濃厚。

  數字推動,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具活力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數字化時代,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既需要順應曆史的潮流,又需要切合實際做到形式上的創新,內(nei) 容保護傳(chuan) 承上的完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給“互聯網+傳(chuan) 統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視傳(chuan) 統節日,讓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理念與(yu) 精髓通過數字化途徑實現完美融合,更利於(yu) 文化的傳(chuan) 播傳(chuan) 承;要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讓傳(chuan) 統文化借助現代科技得到有效保護,讓傳(chuan) 統文化的“活化石”通過數字化重新“活”了起來,不斷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讓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固化觀念的“束縛”,暢遊在數字化“海洋”中,在保持傳(chuan) 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助推其成為(wei) 實現中國夢的一雙有力“隱形”翅膀。

  創新驅動,讓中華文化更具潛力

  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如今,麵對新冠肺炎疫情,中華文化孕育出來的愛國、團結、和平、勤勞、勇敢精神成為(wei) 了抗疫的寶貴精神財富,讓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未來,麵對複雜的發展環境、麵對新的困難挑戰,我們(men) 必須要加強對中華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開發利用。注重互聯網技術開發和創新驅動,在中華文化傳(chuan) 播上力求形式上的創新、內(nei) 容上的新穎、效果上的突破,讓中華文化通過銀幕數字呈現、國際技術交流等方式進行傳(chuan) 播,借力技術創新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又是一年端午到。從(cong) 端午節中感受端午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從(cong) 端午文化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持續生命力。屈原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傳(chuan) 承千年依然釋放無限能量,掛艾草、飲雄黃酒等端午習(xi) 俗傳(chuan) 承至今……新時代,端午節被賦予了更多時代色彩,讓端午徜徉在互聯網的廣闊空間,讓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碰撞出絢麗(li) 火花,讓中華優(you) 秀文化不斷煥發生機,成為(wei) 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勁動力。(新利平台 文/央宗)

  

(責編: 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