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深,小康路上這家民企與農牧民攜手同行
新利平台訊 “自從(cong) 潤鑫公司落地到我們(men) 村以來,6年的時間,我買(mai) 了5台車,包括2台運輸車、2台挖掘機和1台小轎車,現在1年的收入有40多萬(wan) 元,還雇了一名工人開挖掘機,每個(ge) 月開1萬(wan) 元的工資。”談到一年的收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xiang) 巴嘎村運輸車隊隊長紮西次仁輕描淡寫(xie) 地向我們(men) 說著。
2014年西藏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以下稱“潤鑫公司”)在巴嘎村建立了西藏米林縣潤鑫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稱“米林分公司”),通過產(chan) 業(ye) 帶動羌納鄉(xiang) 13個(ge) 村、米林縣8個(ge) 村的600餘(yu) 人獲得分紅,解決(jue) 500餘(yu) 人的就業(ye) 問題。
如今紮西次仁所在的巴嘎村全村共有20輛運輸車,靠著從(cong) 米林分公司運輸砂石、原材料等方式實現了脫貧致富。“潤鑫公司沒來之前,村子裏隻有一兩(liang) 輛運輸車,大家都不敢買(mai) ,怕買(mai) 了之後沒活幹。現在每天都有穩定的收入,村裏的運輸車越來越多,隻有5、6戶沒有運輸車。”對於(yu) 自己的收入,紮西次仁笑著說自己在村裏隻是個(ge) 中上等水平。
圖為(wei) 紮西次仁在停著的車內(nei) 等候裝車 攝影:趙耀
以前,紮西次仁在村裏是出了名的不務正業(ye) ,從(cong) 來不顧家裏,今天賺的錢今天就花光了。“以前我壞得很,村裏的親(qin) 戚都看不起我。潤鑫公司來了之後,看到別人跑運輸掙錢了,我便來公司問一下能不能也跑運輸,公司馬上就答應了。慢慢地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村裏人看到我的改變和能力,便把我推選為(wei) 了車隊隊長。”紮西次仁感慨著這麽(me) 多年潤鑫公司帶給自己的改變。
據潤鑫公司董事長韓宇介紹,自公司成立之初通過就業(ye) 帶動、分紅帶動、幫扶帶動等方式,累計帶動巴宜區、米林縣、工布江達縣、墨脫縣等地群眾(zhong) 就業(ye) 萬(wan) 餘(yu) 人,精準幫扶4個(ge) 鄉(xiang) 鎮70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支付勞務工資2460萬(wan) 元,租賃當地車輛運輸費用2830萬(wan) 元,捐贈善款100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了企業(ye) 壯大、地方發展、群眾(zhong) 增收的三方共贏。
圖為(wei) 拉普在工作中 攝影:趙耀
大學生拉普剛從(cong) 林芝市稅務局風塵仆仆地回到米林分公司。已經在公司幹了兩(liang) 年財務的她,從(cong) 一個(ge) 剛剛步入社會(hui) 的“萌新小白”,漸漸成長為(wei) 了一名能夠獨當一麵的優(you) 秀員工。“剛開始來的時候比較靦腆,什麽(me) 也不懂,連做個(ge) 表格都不會(hui) 。在兩(liang) 年的工作中,每天都在學習(xi) ,既有壓力也有動力。現在在專(zhuan) 業(ye) 技能和人際交往等方麵都進步了很多。現在一個(ge) 月的工資有6000元,家裏也比較放心。”
圖為(wei) 潤鑫公司獲得的“全國‘萬(wan) 企幫萬(wan) 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ye) ”稱號 攝影:趙耀
此外,潤鑫公司還通過捐贈等方式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先後向墨脫縣中小學捐贈台式電腦40台,讓孩子們(men) 有了了解世界萬(wan) 物的載體(ti)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累計采購約100萬(wan) 元防疫物資,克服重重困難將第一批防護物資於(yu) 2月5日淩晨4時30分平安送抵林芝,用於(yu) 疫情防控。
談到為(wei) 什麽(me) 一直致力於(yu) 幫助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韓宇說:“公司是靠黨(dang) 的好政策先富起來的,正是西藏各族人民的養(yang) 育,才成就了企業(ye) 的今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十幾年的時間,林芝這個(ge) 城市一點點在變好,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目前,企業(ye) 到這個(ge) 階段,更多的要去旅行社會(hui) 責任和企業(ye) 家義(yi) 務。各民族情深義(yi) 重,要互相包容、寬諒、團結,一起奔小康。”(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藥洲”之中,他們守護傳承著古老的藏醫藥
米林,藏語意為“藥洲”,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數千年來,古老的藏醫藥文化,在此傳承發展。藏醫藥始祖宇妥•雲丹貢布曾在當地創辦了曆史上第一所藏醫學校。[詳細] -
新家已成,讓幸福來敲門
“以前我們居住的地方地質災害較嚴重,耕地麵積又小,沒有什麽發展空間,幾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住進了這麽寬敞、漂亮的房子,從心底裏感謝黨和政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