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奧地利學者:西藏保存的梵文寫本堪稱人類最偉大的瑰寶之一

發布時間:2020-07-18 11:58:00來源: 新利平台

  梵文作為(wei) 古印度文字,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jin) 次於(yu) 漢語,內(nei) 容異常豐(feng) 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典籍《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達婆吠陀》四部吠陀以及《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兩(liang) 大史詩。中國是世界上梵文佛經文獻出土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梵文貝葉經極具代表性,這些用梵文在棕櫚科植物貝多羅樹樹葉上寫(xie) 就的珍貴古老文獻,大多珍藏在西藏自治區的寺院等機構中。

  在7月15日於(yu) 北京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44屆會(hui) 議‘雲(yun) 上邊會(hui) ’:藏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宗教信仰”國際研討會(hui) 上,奧地利科學院亞(ya) 洲人文與(yu) 思想史研究所主任比爾格特·凱爾納(Birgit Kellner)因身體(ti) 抱恙,由同事通過視頻連線代作報告,表達了他對西藏自治區的梵文寫(xie) 本及其研究的看法。


圖為(wei) 西藏博物館館藏的貝葉經 攝影:李林

  比爾格特·凱爾納的文章中說:“西藏自治區保存的梵文寫(xie) 本堪稱是人類最偉(wei) 大的瑰寶之一。”這些寫(xie) 本的內(nei) 容包括天文、地理、詩歌、曆算、語法、辭典和佛教的各種經論。目前在西藏自治區的寺院和機構中保存有6萬(wan) 多葉梵文貝葉經寫(xie) 本,相當於(yu) 3500-4000部作品,很多寫(xie) 本是存世珍本甚至是存世孤本。很多梵文寫(xie) 本的原本在印度保存不佳,因此,保存在西藏自治區的抄本、轉寫(xie) 本自然而然成為(wei) 了無價(jia) 之寶。

  梵文寫(xie) 本規模龐大,是具有重大曆史文化價(jia) 值的文化遺產(chan)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西藏自治區梵文經典的保護工作,組織專(zhuan) 人收集西藏梵文經典,采取係列措施保護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所藏的梵文貝葉經,一大批梵文文獻資料得以妥善保存。近年來,中國的梵文經典研究工作有序開展,在梵文文獻研究、叢(cong) 書(shu) 校勘出版、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果。

  比爾格特·凱爾納在文章中表示,近年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yu) 奧地利科學院合作,開展了西藏梵文寫(xie) 本的研究工作。未來,還希望能夠繼續保持密切的交流,共同加強梵文研究的國際合作。(新利平台 記者/歐帆 劉莉)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