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意大利學者:佛教經典寫本對研究工作至關重要 應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發布時間:2020-07-18 21:44:00來源: 新利平台

  19世紀以前,佛教研究在西方鮮有問津。隨著和亞(ya) 洲的往來增加,基於(yu) 浪漫主義(yi) 觀念對神秘主義(yi) 的好奇以及對基督教、新教、印歐語係溯源等原因,西方逐漸開始關(guan) 注佛教研究。


圖為(wei) 弗朗西斯科·斯費拉在研討會(hui) 上發言

  “歐仁·布爾諾夫(Eugène Burnouf)可以說是西方的佛教研究之父,在他研究之前,西方對佛教和印度教仍然混淆不清,他的研究勾勒出了佛教的曆史和哲學脈絡,經典和教規得以分清。”在7月15日於(yu) 北京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44屆會(hui) 議‘雲(yun) 上邊會(hui) ’:藏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宗教信仰”國際研討會(hui) 上,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梵文語言與(yu) 文學係教授弗朗西斯科·斯費拉談到了西方佛教研究的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研究,佛教的宗教活動輪廓逐漸清晰,與(yu) 其他宗教和文化傳(chuan) 統之間的關(guan) 係得到明確。佛教研究的各派分歧也逐漸顯現。隨著佛教研究的不斷細化,研究內(nei) 容變得相對狹窄,同時跨國際、跨學科的合作逐漸密切。研究涉及民族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史、考古學、翻譯學等,在相互交流、相互啟迪的同時,每個(ge) 研究方向各有側(ce) 重,各自保持學術獨立。弗朗西斯科·斯費拉介紹,近年來,奧地利科學院積極與(yu)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展開合作。在研究新的寫(xie) 本後,雙方合作完成的有關(guan) 時輪金剛的梵文文本係列叢(cong) 書(shu) 即將出版。

  佛教發展的過程通過象形文字、考古遺存、口耳相傳(chuan) 等方式得以再現,但書(shu) 麵記錄的佛教典籍仍然是研究的關(guan) 鍵。弗朗西斯科·斯費拉認為(wei) ,如今佛教研究已經來到了新的起點,主要依賴於(yu) 對新發現的寫(xie) 本進行研究,各方麵學者都需要來源可靠且經過注釋的版本和譯本。新發現的寫(xie) 本可以補充現有研究的空白,有助於(yu) 深入理解佛教教義(yi) 和宗教儀(yi) 軌,更好地探究佛教經典和高僧大德之間的關(guan) 係。

  在過去20年間,西方開展了對佛教經典及其各個(ge) 版本的研究,涉及梵文、藏文及漢文譯本的比較研究。其中,以梵文等古印度語言書(shu) 寫(xie) 在棕櫚葉、樺樹皮等脆弱、易損材料上的寫(xie) 本尤為(wei) 重要。然而,印度次大陸的氣候條件不利於(yu) 寫(xie) 本的保藏,收藏在尼泊爾、www.easyfundingllc.com自治區的複寫(xie) 本保存得更加良好。

  弗朗西斯科·斯費拉認為(wei) ,每部寫(xie) 本的物理屬性都是獨特、不可複製的,必須妥善保存並繼續澤被後世。比如,可以通過高清拍攝甚至紅外攝像機來複製保存,並通過互聯網使其內(nei) 容在世界各地隨處可得,從(cong) 而更好地促進國際合作,讓有能力的學者和機構得以開展更進一步的研究。(新利平台 記者/歐帆)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