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之上,草原“精靈”的守護者
新利平台訊 夏季的羌塘平均溫度卻隻有10℃,呼嘯的寒風淩冽,這片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的無人區氣候惡劣、人跡罕至,“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卻是藏羚羊、野犛牛等野生動植物的樂(le) 土。一大早,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吉魯管理站的7名野保員背包裏裝上方便麵、飲料、牛肉等食物,便騎著摩托車出發了,他們(men) 今天要去查看藏羚羊棲息地周圍有沒有野狗出沒,有沒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現象發生。
圖為(wei) 遷徙中的藏羚羊 圖片來源中新網
騎著摩托車行駛在草原上,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沒過多久,隊員們(men) 的一輛摩托車便陷入泥坑中,兩(liang) 名隊員試圖將摩托車拽出來卻屢試無果。無奈之下隻能打電話叫隊友過來幫忙,摩托車才得以脫困。類似的狀況,野保員們(men) 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簡單收拾之後,他們(men) 就又出發了。
圖為(wei) 陷在泥坑中的摩托車 圖片來源那曲廣播電視台
吉魯管理站,是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ge)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的其中之一。60歲的班旦是野保員隊伍中的“老人“了。每月巡護3次,每次責任範圍100平方公裏。26年的時間他巡護這片土地,也保護著土地上的野生動物。同時還要在隨身攜帶的羌塘野外監測記錄本上做記錄。什麽(me) 時間在哪裏看到了哪種野生動物,數量多少等信息都要認真記錄下來。他不僅(jin) 熟悉各種野生保護動物的習(xi) 性,同樣對於(yu) 野生動物的治療方法也很熟悉。
圖為(wei) 班旦 圖片來源那曲廣播電視台
“如今的交通、住宿和飲食等條件都好多了,自從(cong) 有了現在的保護站,以現在的條件,我們(men) 對野生動物保護更加有信心了。”自從(cong) 2016年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zhuan) 業(ye) 管護站運行後,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藏羚羊數量有了明顯的增長。每年藏羚羊產(chan) 崽季,班旦和管護站的其他工作人員便會(hui) 一起騎著摩托去觀察藏羚羊群的生活情況。為(wei) 了不驚擾到藏羚羊,他們(men) 會(hui) 在距離藏羚羊群很遠的地方將摩托放下然後步行靠近,然後借助望遠鏡進行監測記錄。
同班旦一樣,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三百名野護員肩負著野生動植物巡護、垃圾清理、水質監測、製止非法采伐和盜獵行為(wei) 等責任。他們(men) 用自己的腳丈量著自然保護區的每一片土地,用青春守護著這群草原“精靈”。(新利平台 綜合/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羌塘:歡樂童年
藏曆8月中旬,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紮縣巴紮鄉幾那村的民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羊毛剪洗節。[詳細] -
60年,看萬裏羌塘譜新篇
1959年3月,西藏拉開了民主改革的序幕,民主改革似春風化雨,吹拂了西藏大地,滋潤了萬裏羌塘。60年來,那曲在廣袤的藏北草原創造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譜寫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的壯麗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