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發布時間:2020-08-01 10:14: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種了一輩子地,旦增怎麽(me) 也想不到,青稞能“變”出青稞米、青稞麵等多種產(chan) 品。更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地裏種的青稞能在家門口高價(jia) 售出。

  75歲的旦增一直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龍桑村。這裏平均海拔3847米,廣袤土地上大麵積地種植青稞。千百年來,這種世界麥類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主食。


圖為(wei) 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龍桑村群眾(zhong) 種植的青稞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龍桑村村民旦增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顆粒歸倉(cang) 的青稞 攝影:王媛媛

  “我們(men) 以前隻是將青稞炒製碾磨成糌粑,從(cong) 來沒想過,有一天青稞能有這麽(me) 多產(chan) 品。”從(cong) “生命糧”變“致富糧”,得追溯至2016年——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成立。

  這家位於(yu) 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境內(nei) 的公司,以打造青稞精深加工產(chan) 品,發展青稞產(chan) 業(ye) 為(wei) 目標。通過加強與(yu)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將青稞轉化為(wei) 粗糧類、保健食品類、精加工成分提取類、休閑食品類4大高附加值產(chan) 品。

  2019年,隨著青稞精米、青稞掛麵、青稞餅幹等一係列青稞大健康產(chan) 品的上市,公司對青稞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旦增也開始在家門口賣糧。

  “去年,種了40畝(mu) 青稞。按照1斤2.4元的價(jia) 格,賣了7萬(wan) 斤給德琴公司,收入近17萬(wan) 元。”也是因為(wei) 賣糧,旦增第一次嚐到了青稞麵產(chan) 品。

  “在家門口賣糧很方便,價(jia) 格也比外麵其它地方給的高。”旦增說,三四年前要想賣掉家裏富足的青稞,得自己租車去日喀則市仲巴縣、薩嘎縣等地。“車子一趟隻能裝2萬(wan) 多斤青稞,好的話能賣4萬(wan) 元左右。有時候,還是以物易物,用青稞換當地的羊毛,變不了現。”

  在旦增家的糧倉(cang) ,青稞、豌豆等糧食裝在塑料袋裏,整齊碼放。他打算今年繼續賣糧。為(wei) 了確保青稞品質,每到地裏灌溉、拔草,旦增總要去看著。那片滿載著增收夢的青稞地,眼下青稞穗已漸漸飽滿,壓彎了枝頭,隻待收獲。


圖為(wei) 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的糧食儲(chu) 備庫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青稞產(chan) 品 攝影:王媛媛

  在相距不遠的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忙碌,陣陣香味溢出廠房。公司的青稞精釀啤酒生產(chan) 線已在安裝,即將投產(chan) 。全麵投產(chan) 後,預計年青稞加工量達10萬(wan) 噸,將更好地帶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通過銷售青稞、就近務工、產(chan) 業(ye) 分紅等增收致富。

  接下來,他們(men) 還將通過科技賦能,讓粒粒青稞以更多元、精細、高質優(you) 品的方式呈現在終端消費者麵前,成為(wei) 農(nong) 民群眾(zhong) 致富的幫手。(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