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發布時間:2020-09-18 21:53:00來源: 新利平台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總是在西藏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關(guan) 鍵節點,立足西藏社會(hui) 發展實際對西藏工作進行研究謀劃,為(wei) 西藏的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指明方向。2020年8月28日至29日,中央召開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這次會(hui) 議是在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第一個(ge) 百年目標即將實現,西藏與(yu) 全國其他地區一道,踏上“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第二個(ge) 百年目標新征程的關(guan) 鍵時刻,黨(dang) 中央召開的又一次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會(hui) 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麵總結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的工作成績和經驗,深入分析當前西藏工作麵臨(lin) 的形勢,提出西藏工作“四個(ge) 確保”“十個(ge) 必須”黨(dang) 的新時代治藏方略,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西藏工作的目標任務、方針政策、戰略舉(ju) 措,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men) 必須長期堅持、全麵落實。

  “七次會(hui) ”確定的黨(dang) 的新時代治藏方略,突出強調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在西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會(hui) 議提出的“確保生態環境良好”“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工作目標和政策,對西藏生態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yu) 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等方麵,一起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部分,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這裏江河縱橫、湖泊密布,雪峰冰川高聳,草場森林茂密。這裏生態係統類型獨特,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西藏獨特的氣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樣的生態係統、豐(feng) 富的自然生物資源,使其成為(wei) 我國以及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江河源”,亞(ya) 洲乃至北半球氣候的“感應器”,是維係高原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及周邊地區生態平衡的“生態源”和“調節器”,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chu) 備基地,生態戰略地位極為(wei) 重要。

  黨(dang) 和國家一貫重視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將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置於(yu) 國家戰略高度。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提出,“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環境優(you) 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實現西藏生態係統良性循環。讓西藏的青山綠水常在,積極構建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一係列戰略部署,製定了一係列重大政策舉(ju) 措。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指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ju) 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汙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製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要嚴(yan) 格生態安全底線、紅線和高壓線,完善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機製,切實保護好雪域高原,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講話中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近年來,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的要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堅持決(jue) 不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發展經濟,加速推進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了突出成績。

  西藏自治區先後頒布實施了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的地方性法規60餘(yu) 部,為(wei) 高原生態保護提供法製保障,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麵。嚴(yan) 格落實生態環保主體(ti) 責任,嚴(yan) 守生態安全底線,嚴(yan) 禁高汙染、高排放、高耗能項目進入西藏,嚴(yan) 格執行礦產(chan) 資源勘查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本身就是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已成為(wei) 西藏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

  2009年,國務院批準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確定了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支撐保障三大類10項工程,為(wei) 切實保護好西藏這一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明確了目標任務、方向舉(ju) 措。得益於(yu) 《規劃》的製定和實施,截至2019年底,西藏已累計投入117億(yi) 元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全區45%的區域被列入最嚴(yan) 格保護範圍,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ge) ),保護區總麵積41.226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4.35%。部分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在保護區內(nei) 呈現恢複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由20世紀90年代的6萬(wan) 餘(yu) 隻增長到目前的20萬(wan) 餘(yu) 隻,黑頸鶴發展到8000餘(yu) 隻,野犛牛數量增加到1萬(wan) 餘(yu) 頭。根據中科院發布的評估報告,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總體(ti) 穩定,仍是世界上生態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西藏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區已經開始發揮生態效益,國家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維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藏在築起生態文明高地,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工程的同時,堅持綠色經濟開發,大力發展生態富民產(chan) 業(ye) ,完善補償(chang) 機製,將促進生態保護與(yu) 民生改善緊密結合。一是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不斷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全麵落實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目前,西藏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保持在95%以上,江河湖泊基本處於(yu) 天然狀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二是生態補償(chang) 機製逐步建立。2001年以來,累計落實森林、草原、濕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各類生態效益補償(chang) 316億(yi) 元。三是易地搬遷工作深入推進。對生活在特困片區的群眾(zhong)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將極高海拔生態保護區內(nei) 群眾(zhong) 遷出保護區。2019年,西藏有4058人搬遷出極高海拔生態保護區。四是生態就業(ye) 麵不斷擴大。鼓勵和吸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安排70萬(wan) 個(ge) 生態保護崗位,努力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吃上生態飯,走上生態致富路。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環保獲得感顯著增強。

  長期以來,國際上一些反華勢力打著“保護西藏環境”的旗號,罔顧西藏經濟發展、社會(hui) 和諧,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事業(ye) 發展的客觀事實,編造謊言,大肆誣蔑我們(men) 的建設和發展,指責中國政府“破壞西藏生態環境”“掠奪西藏自然資源”“剝奪西藏人的生存權”等,妄圖借此欺騙國際輿論,醜(chou) 化中國形象。然而,事實勝於(yu) 雄辯,西藏的藍天碧水、冰川雪峰,青藏高原草甸上跳躍的藏羚羊,西藏各族群眾(zhong) 臉上洋溢的歡笑是最好的證明。

  保護好雪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美麗(li) 西藏,築起西藏生態文明高地,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是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的召開,已經為(wei) 新時代保護西藏生態環境,高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目標要求。有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指引,有全國支持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相信,西藏的山川湖泊將更加秀美清澈,自然生物更加繁茂多樣,生態環境更加良好穩定,各族群眾(zhong) 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建設正揚帆遠航,西藏的明天更加光輝燦爛。 (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李春昭)

(責編: 蘇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